APP下载

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5-08唐嫣娇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急救

【摘要】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其中46例患者在1月~6月收治,未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另46例在7月~12月收治,已开展一体化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开展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急救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开展一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结局,使急救成功率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急救;严重创伤;反应时间

严重创伤指因意外事故导致的多处、广泛的软组织创伤,可伴有器官损伤,失血性休克等,死亡风险较高。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往往与急救效果密切相关,在收治患者后如短期内未得到有效治疗,致残、致死风险均会有明显的提升。因此改進患者的急救方式,对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一体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思想,该思想要求在现代护理理念下开展规范的、整体化的护理干预,相较传统护理模式孤立开展更强调团队协助。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开展一体化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结局。本次研究对本院开展一体化护理前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跟踪,通过对比其结局验证一体化护理的开展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46例患者在1月~6月收治,未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另46例在7月~12月收治,已开展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对照组中:年龄18~68岁,平均(40.35±14.37)岁;男29例,女17例;意外事故类型:交通事故31例,暴力击打伤9例,高坠6例;创伤主要部位:四肢15例,颅脑16例,躯干脊柱15例。观察组中:年龄18~67岁,平均(40.42±14.50)岁;男30例,女16例;意外事故类型:交通事故33例,暴力击打伤8例,高坠5例;创伤主要部位:四肢16例,颅脑13例,躯干脊柱1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70岁,诊断为严重创伤患者;(2)事故发生后,2h内送往本院;(3)家属签署研究告知书。

排除标准:(1)合并重大原发疾病,如恶性肿瘤、主要器官存在器质性损伤;(2)送医不及时导致的治疗被严重延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协助医师完成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处理伤口出血等问题,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抽取静脉血按医嘱安排开展相关检验。

1.2.2 观察组

开展一体化护理干预,建立包括院前现场救治、院内急诊护理的一体化护理小组,其实是如下:(1)院前现场救治,建立急诊科院前护理小组,每日至少排班5名护理人员加入院前现场救治护理小组,每天确保至少有1名资历较高护士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明确每名护士的职责,指挥协调小组成员完成抢救物资的核对查验、现场救治、院前联系沟通等。在接到“120”抢救电话后,1min内安排人员调度,3min内出发。到达现场后对严重创伤实施急救应急处置,包括止血、保护肢体、控制感染,有必要时配合现场医师完成气管插管、液体复苏、心肺复苏等。应急处置完成后以安全转运为原则,使患者尽快转运到院。转运过程中通知急诊科准备治疗可能使用的物资,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包括急诊等待时间、入院至检查时间、检查至接受治疗时间。

(2)统计患者的结局,包括抢救成功、致残、致死。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结局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一体化护理干预在应用中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进行一体化护理管理,对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有显著作用。相较传统急诊护理模式,更强调及早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因此重视院前急诊护理的应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一体化护理极大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对避免延误治疗有显著的作用。而急诊反应时间对患者治疗、预后极为重要,因此使患者获得更高结局。在两组急救结局的对比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一体化护理的应用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结局。之所以一体化护理在急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在于该模式能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使患者尽快得到妥善的治疗干预。

参考文献

[1] 吾玛丽,俞玲娟.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对急诊急救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30-1932.

[2] 张静敏,高永莉. 急诊科护理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实践中的应用[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0,41(2):116-122.

[3] 任媛,佟瑶. 胸部严重创伤的急诊急救与临床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238-239.

[4] 王轶宁,陈光,朱延安,等. 时间节点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抢救流程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2):141-143.

作者简介:唐嫣娇 性别:女,籍贯:江苏,出生年月:1996.07.10 学历:本科 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研究方向:急诊抢救室护理方向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急救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MCP工艺对降低柴汽比的贡献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以及护理方式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汽车跟驰状态下驾驶员反应时间研究
利用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