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合理念融入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2022-05-07张秀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动物教材

张秀

(福清华侨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教学过程应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单元整合教学需要教师整体把握知识点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整合任务群,在学习任务群引导下,教学不再是单篇教学的精讲,而是从单元视角出发,把内容按一定秩序进行教学和评价[1]。利用单元整合教学能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单元整合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起来,为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生物课程目标。

一、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是重要概念众多且零散,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重视考核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网络,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归纳等思维。单元整合教学能够将零散知识点集合成有规律的知识结构,它不仅能够检测学生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促使学生将知识点整合成完整且牢固的知识结构,关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延伸性。

(二)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

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课程内容的框架不等于教材的体系,教材的篇章要有严格的逻辑或从属关系。单元整合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重组和整体把握。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抓住前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联系性,开展具体和系统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

(三)有助于教与学完整评价

单元整合不仅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单元整合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出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并灵活把握和完整传授,打破传统简单直线知识的注入。单元整合教学对教和学都起到双赢的效果。

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实施

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设计为例来说明单元整合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明确单元整合教学目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确定通过教学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目的的确立既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过程和认知规律,又需要联系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具体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学目的是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过程的指挥棒[2]。

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主题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单元整合学习,能够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举例说出社会行为,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运动方式并宣传。

(二)合理优化整合教材

灵活地优化重组教材:首先,教师要站在知识的高度,全面熟悉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所使用的教材,精读教学用书、练习资料等课程资源,尽量多阅读其他版本的教材,统筹课时安排,为重构单元整合教材提供充足的依据;其次,教师要深入重要概念的连接体系,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命题知识点的考查规律,打破传统篇目的壁垒,有效地整合教材;最后,在知识目标达成同时要考虑优化整合后的教材是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还有教材所承载的社会需要。

立足于教学目的,笔者把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学习主题。本章节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运动机理和产生运动的原因,意识到动物的各种各样行为对其自身和种群生存和繁衍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本章节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并对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动物的各种各样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整合在一起是基于知识点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其次介绍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再次利用实例来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体会人类社会行为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教学设计安排表如表1所示。

表1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单元教学设计安排表

(三)确立教学重难点

因材施教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以反思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确立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重难点。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设计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和整合内容,确立以下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单元整合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单元整合教学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对知识高度整合把握和实施,促进高效教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如关注时事、开展探究实验、组织图书馆社区活动及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安排好教学活动的准备,包括课前安排的预习或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教具课件、实验材料等,突出单元整合教学高效的优势;再次,选择符合学生活动开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最后,教师要关注教学是否达成整体的教学目标,对单元整合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教师单元任务群引导下,能够自主或合作学习,体现出主体地位,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1.巧设连贯的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创设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出色的百米竞赛为情境,播放百米赛跑视频,设置问题:他是依赖哪些结构完成如此出色的表现?引入第一课《动物的运动》的学习。在第二节课《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堂导入中,笔者继续播放百米奥赛的视频,问题:苏炳添的爆发式起跑行为是如何获得的?引导学生进入行为获得方式的思考。在第三节课《社会行为》利用苏炳添儿的团体接力赛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好团体接力赛?连贯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兴趣,良好衔接各个课时的教学。

2.精设学习任务驱动教学开展

单元整合教学需要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各学习任务要有效衔接单元教学目标。(1)观察猪关节、鸡翅实物图片和小组活动构建运动系统模型(教师课前分发模拟运动系统组成的材料:一双筷子、一小段胶管和两根橡皮筋),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再根据伸肘屈肘活动和修正运动系统模型并模拟运动完成,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运动系统模型如图1 所示。(2)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动物或自身行为的例子,结合资料分析,辨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通过小组活动设计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实验或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视频展示,表达和交流。(3)兴趣小组探究“蚂蚁的通讯”活动拍摄的视频和猴王称霸的视频,学生说出社会行为的特征并理解动物之间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可以传递信息,动物之间信息的传递普遍存在。

图1 运动系统的模型

3.合理安排活动总结单元教学

总结单元教学可谓点睛之笔,合理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在本单元的单元小结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概念图,小组代表展示并阐述本单元知识概念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修正,教师补充和肯定。[2]

(五)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制定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完整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形成。单元整合教学评价能系统的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活动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形成整体的认知。本单元评价表如表2 所示。

表2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单元评价表[3]

三、单元整合教学的反思

(一)单元整合要注意平衡“点”和“面”

单元整合中的“点”指的是零散的知识点,“面”指的是将零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成的知识结构图。“点”是“面”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轻“点”重“面”,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够,就无法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影响“面”的辐射。“面”是“点”的整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轻“面”重“点”,教学就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知识点之间就无法连接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就背离了单元整合设计的初衷。所以,在单元整合设计中,“点”和“面”两手都要抓,并且都要抓牢抓好。

(二)单元整合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

任何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单元整合教学也不例外。单元整合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的,合理地整合教材,开展具体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地进行教学评价。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的单元整合教学,结果适得其反。

(三)单元整合教学要不忘课程目标,牢记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教学不仅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的评价必须站在知识之上的维度,促使课程目标的达成和核心素养的体现。

总之,单元整合教学不仅可以进行新课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备考复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单元整合教学能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辐射和延伸,利于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重要概念解决问题,进而使生物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猜你喜欢

知识点动物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