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教学设计为例

2022-05-07杨华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篇食品内容

杨华娟 黄 丽

(1.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州时代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基础、首要维度和重要内容”[1],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它既包括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是其他能力发展的核心。教师是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当前初中学生语言能力普遍不强,原因之一是英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他们往往更加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教师应从改进教学设计入手,从单一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转变。本文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3 The food festival is now open! Section A 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本教学设计案例的主题是“人与社会——国际食品节”,内容由1a-1c,2a-2b 的内容组成:1a 的语境是北京国际学校举办的首届国际食品节开张的场面,语篇内容是两个主持人在开张现场的讲话,内容涉及食品节这一事件(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举办地点(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食品种类(fried rice,apple pie,India curries)和举办目的(raise money to send to Free the Children for a school in Kenya),1b 是基于1a 理解的填空练习,1c 是模拟食品节主持人的发言进行角色扮演;2a 是一段对话,是食品节顾客点餐和用餐的一个场面,2b 是短文填空,内容是以文本方式转述2a 的对话。本节课教学对象的英语基础好,已经具备较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笔者的分析和改进建议。

(一)教学目标应倚重语言综合运用

[案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Section A 的内容,掌握食品名称和餐馆点餐用餐服务用语,并能模拟开展食品节活动和主持人讲话。

[分析]该教学目标聚焦食品名称和餐馆点餐用餐服务用语,以及模拟开展食品节两个方面。食品名称和点餐用餐服务用语是语言知识,与开展食品节活动的关联性不强,模拟食品节活动也只是属于浅层教学活动。因此,该目标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思维培养浅层化、活动形式模式化等问题,学生学习后“只了解浅层信息,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3],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思维水平也得不到更好发展。

[改进建议]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要突出语篇的主题、内容和意义,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过程。如将教学目标改为:“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Section A 的内容,如北京国际学校举办首届食品节的主要情况、举办的目的和现场顾客点餐的一个场景;能给自己的朋友发送一份电子邮件,介绍北京国际学校举办食品节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想。”按照本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1.导入活动

[案例2]教师播放一段谈论不同饮食的视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下看到和听到的食品名称,接着让学生说出视频中听到的食品词汇,如chips,fish,Sushi,hot food,noodles,hamburger,chicken,Beijing roast duck,Cola,juice 等。然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装满各种食品的袋子,让学生把手伸进袋子,选择一种食品并猜测,猜中的学生可得到这个食品。

[分析]案例中的导入活动以词汇学习为主,耗时长,没有什么效果。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并用英语说出词汇,说明学生很熟悉这些词汇,教师没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无法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发展其语言能力。此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把词汇教学放在一定情境下是十分有效的,有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4],而不是孤立地教学词汇。

[改进建议]导入环节的目的一般是激发背景图式,形成认知期待,有效切入课文学习中。作为导入活动,最好能通过师生交流,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语境,为切入语篇学习做好铺垫。建议通过展示食品节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语篇内容:“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picture? What are the boy and the girl in the middle doing?”然后教师呈现本课课题和教学目标:“At the end of the lesson,you are able to write an email to your friend telling them about this food festival and your comment on it.”以此切入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期待,把想要教的东西转化成学生想要学的东西。

2.语篇学习

[案例3]教师呈现食品节的场面,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接着问学生站在中间的两人是谁,他们在说什么。之后,教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回答三个问题:What’s for sale? How are the students? Who will they give the money to? 最后让学生跟读语篇内容,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模拟食品节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巩固语篇学习效果。

[分析]在语篇学习环节,教师仍然以语言知识为重点内容,让学生看图时,没有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内容,捕抓语篇关键信息,如这张图展示的是什么场面?这些人在干什么,而是引导学生看那些没有关联的细节,即“碎片化”知识。提出的三个课文理解问题也是关联性不强的细节性问题,不能覆盖语篇的主要内容,缺乏整体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学生无法理解语篇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获取了一些零散的“知识”。语篇呈现和处理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主题语境,“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5],通过主题语境帮助学生提升获取课文主要信息、处理和存储文本信息的能力,这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条件。

[改进建议]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学习语篇内容。首先,教师让学生听两位食品节主持人的录音,获取语篇信息,让学生了解食品节主办单位、准备的食品种类,以及举办食品节的目的等:(1)Who hold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2)What food have they prepared for sale?(3)Do they think all the guests will enjoy them?(4)Why do they hold this food festival?

其次,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填写下表(见表1),处理食品节的主要信息,并根据表格的信息在小组轮流复述国际食品节的情况,存储语篇信息。最后,让学生跟读语篇内容,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模拟食品节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内化信息,巩固语篇学习效果。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以及为语言运用做准备。

表1 国际食品节

3.对话学习

[案例4]在处理语篇内容后,教师呈现食品节的一个具体用餐场面,内容是一对夫妇在点餐和用餐过程中与服务员的对话。教师采用听、回答问题、跟读和模仿对话进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第一次听完对话后,教师提的问题是:What would Mr.Yang like? Which kind of drink would Mr.Yang like? What would Mrs.Yang like? 第二次听后,提出的问题是:How did Mrs.Yang like the food?第三次听后提出的问题是:How much is the bill?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分析]教师花20 多分钟教学对话内容,将重点放在餐馆服务员和顾客对话的句型操练和角色扮演上,虽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偏离了本课教学目标,即如何组织食品节活动,三个问题都是细节性问题,而不是从整体上理解对话的内容和意义。

[改进建议]在对话学习环节,编者的设计意图是拓展食品节的一个场面,目的是通过进一步阅读,深入了解食品节的过程,建议按照编者意图组织教学。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看账单填空,然后听对话,检查是否填写正确,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其次,让学生再听对话内容,完成对话文本化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听力理解、阅读、记忆和表达等语言能力。

4.输出活动

[案例5]教师设计了一个食品节活动,为贫困乡村孩子筹款。教师让大家把带来的食物摆放在桌面上,各小组代表模拟食品节的主持人,发表讲话,然后大家模拟购物。

[分析]教师设计的语言输出环节思想性较强,但效果不理想。一是活动设计缺乏真实性只是为了展示情感教育的内容;二是活动过程简单化,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前面环节耗时太多,本环节离下课只有5 分钟,小组活动只能走过场,每组主持人一般只讲三句话,然后学生互相购物,教师总结和结课。显然,这样的输出活动停留在“浅层化”和“机械化”层面上,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改进建议]教师让学生给自己的一个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描述北京国际学校举办食品节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想。第一段描述食品节情况,内容包含1a 和2a 的内容,第二段谈感想及祝愿。学生完成写作,同伴互评,教师抽样点评,最后给学生一个样本,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写作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这种输出活动,具有真实性和连贯性,强化和巩固语言知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外化和可视化,把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以书面的方式可视化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此外,“由于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体差异”[6],这种支架式和个性化任务符合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设计反思

从上述教学设计案例可以看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双基”教学:在导入环节,没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导入的目的进行设计,而是采用竞猜游戏呈现学生耳熟能详的词汇,耗时低效;在语篇教学环节,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不是从主题语境出发,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意义上;在设计活动时缺少对深层性、开放性、拓展性问题的探究,更谈不上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7];在处理食品节顾客点餐的对话上费时太多,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也偏离了编者的设计意图;在语言输出设计上,缺乏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设计的模拟食品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不宜放在第一课时完成,应“从单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8],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整体性与逻辑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课标提出的“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三、结语

语言能力与语言知识是不同的概念,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语言知识不等于学生具备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因此,要培养初中生“语言能力”,应该在“理解”“表达意义”和“综合运用”上下功夫,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篇食品内容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