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记叙文写作之素材升格策略

2022-05-07许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升格记叙文素养

许敏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语言和思维、观点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语文体系和个人素养的体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语文课堂的目标与方向。[1]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就指出:“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地位,而记叙文写作则是初中生作文课程的核心。”《课标》在关于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上提出了对“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语言的组建与运用是记叙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着眼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之美,净润心田,实现自我建构。同时,教师要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写作技巧实际上都是思想的外化,要将思维训练落实到常规课中,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辨的写作题,通过筛选、整合、构思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所谓升格,就是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层面、思考方式、表达建构等进行改造和提升,通过训练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筛选、改造和加工来培养其写作习惯和写作素养。素材升格意在为学生记叙文写作奠定信心,也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之素材升格必要

在对中学生写作现状研究后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创作上的普遍问题是:无素材可用,有素材也不会用,语言干瘪、词汇贫乏、没有表现力。同时,生搬硬套素材、故事残缺不全、情节失真、人物形象模糊;真实的素材太老套,虚假的素材太做作。这都缘于初中生阅历少,缺乏经历和感受,写作较为局限。大部分学生素材扎堆在“考试、跑步、生病、送伞、学琴、演讲”等大众化素材中,缺乏独特的视觉和感悟,难以出彩。久而久之,写作成为不少初中生的心病,写作教学也出现了瓶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找思考和挖掘素材的内在价值,培养对至真、至善、至美的感悟。同时,教给其行之有效的升格方法,使之在自我内化和大胆创造中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审美品味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之素材升格策略

写作素材是创作中的起点材料,是作者用以形成与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和观点,它是构成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重要部分。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写好记叙文重在提升思维与语言,《课标》也提出了对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这二者对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素材的升格实际上就是对现有素材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加工、改造、盘活。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第一层面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2],语言升格需要学生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素材,在已有的语言材料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再通过自己的加工,将自己的语言实践经验转化为丰富且有个性的语言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语言活动中自觉地加以运用。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语言的内化,内化是对语言的归纳、提炼、扩展,替换等实践,也是素材的思维建构的外在呈现方式。

1.精雕细琢,语言有味

李贺同学只身一人站在跳高架前,跃跃欲试。这时杆件高度已上升到了1.48 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成绩还高出了1 米。随着竞赛的哨音吹响,只见李贺与同学们迅速地向前飞奔而去,在距离横杠插头不足0.5 米的地方,她又纵身一跃,飞一般跃过了纵横杠,突破了学校运动会成绩。

——摘自学生习作

大部分初中生语言笼统贫乏,缺乏表现力。如上文,写到自己亲自参与体育项目时,只是三言两语带过情节,用叙述代替描写,缺乏画面感和代入感,索然无味。潦草写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定格。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素材精华处进行分解,放慢节奏,做聚焦和慢镜头回放,这样才会给人声临其境的感觉。以下采用“动作分解法”修改:

随着一声哨响,李贺同学先在原地蹦跶了几下,然后再下蹲压压左膝,压压右膝,然后又直了一直身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才踏出轻盈的步子,向着跳高架飞奔而去。(助跑)当她的身子逼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蹬地而起,完成一连串的漂亮动作(起跳)。底下的观众都屏息凝神,还来不及眨眼,她早已像一道美丽的弧线越过了横杆,再吸一口气、挺起胸、提了腰,最后一个胜利的动作“背越式”便完成。(翻越)“耶,跳过去了,跳过去了,胜利了!”四座皆惊,大家为李贺破校运会纪录而欢呼雀跃,掌声雷动,震得横杆好像也在欢呼雀跃。(落地)

这个修改段分解了跳高的每一个步骤: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利用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充实每一幅画面,把读者带入激烈而紧张的比赛氛围,让平淡无奇的素材通过慢镜头回放增加看点,语言也更加细腻。

2.生动形象,语言有趣

修辞也是句子的扮靓品,语句的生动化是用大量的修辞手将语句变得形象化、动态化。如可通过事物的象征义将其赋予深刻的情感,如“思念紧拽着月光,飞到遥远的故乡,令人辗转难眠”“在广袤的宇宙会堂里,朴素的草叶,跟太阳和子夜的星星同席共餐”;也可以选择形象生动的词汇丰富表达,如出水芙蓉、粉白黛黑、虎背熊腰等;还可以巧用动词使语言生动且传神,《故乡》里的“屋里飞出了一个七八岁的侄儿宏儿”,其中,“飞”用词精准,写出孩子的天真无邪;施耐庵用“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写了当时的雪情,用词富有张力,营造了画面感。

3.灵活多变,语言有韵

写作讲究句式多变,节奏鲜明,长短散句结合。句式的变化会让文章错落有致,更具美感。同时,抑扬顿挫的音韵,仿佛是一首跌宕起伏的小乐曲,给人视听美感。“‘他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大门迈着稳健而又轻快的步伐向曲径通幽处走去,走出了人生的围城,走出了一代大师’,这是长短句互补;‘十几岁的年龄,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这是文言与白话相间;‘世间万物,与时间的较量皆只输不赢,只不过有的悲壮,有的惨烈,有的辉煌,有的颓废’,这是整散结合。”通过散句、长句与短句等灵活组合,语句才会变幻多姿,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第二层面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2],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展现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写作领域。中国著名教学专家罗珠彪教授认为,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材料的盘活与改造,其实是对学习者思维的培养与锻炼。通过修剪、嫁接、移植等多种加工手段,使素材得到升格,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提高了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思辨性。列举几种常见的思维升格类型:

1.纵向思维: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剥笋式向深层凿力。任何一个素材都有一个核心价值,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背后都有它的闪光点。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深挖素材内核,提升写作的思想高度。如图1:

图1

这是一篇获奖的微作文,讲述一家三口围绕鲇鱼而发生的故事。故事平淡无奇,没有波澜起伏,但结尾的一句“拼搏的生命中存在着不可遏制的力量”可谓点睛之笔,瞬间赋予这个故事以深刻的内涵,从琐碎的家庭故事上升为对生命力的赞美,将鱼的客体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并引发与之相关的哲思。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训练,培养由表及里、由事到理的思考模式和认知过程。

2.逆向思维:指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进而提出非同寻常的观点,即不走寻常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可以训练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首先,应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反其意而想之”。例如失败也有乐趣;遗憾也是一种美丽;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吗?如果可以顺风飞翔,还会选择逆风吗?其次,利用课外读本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如《松树的短处》一文,每当谈到松树,人们总会歌颂它顽强不屈的精神,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四季常青固然好,但也多了一成不变的单调与乏味。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改变、创造、超越,人类才能有所进步,如果都如松柏般固化,是否也是一种遗憾呢?再次,应鼓励学生发挥求疑与解疑的精神。《〈孟子〉二章》中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看法,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下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人和”真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吗?以拔河比赛为例,[3]虽然双方运动员们都齐心协力且势均力敌,可谓达到了“人和”,但是如果一方站在水泥平地上,另一方则站在冰面上,即使后者力气再大也克服不了地不利的劣势吧,所以,孟子的看法是不是有失偏颇了呢?可见,逆向思维需跳脱原来的思维定式,以反弹琵琶的方式增加素材的新鲜感,富有思辨性和时代性,耐人寻味。

3.发散思维:思维若能发散开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跑步为例,如果按常规思维出发,学生一般写如何超越极限,冲到终点,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陈旧老套。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转换:其一,时间转换:不一定总是体育课,可以是运动会拼搏的奔跑,放学后自由的奔跑;可以是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晨跑,也可以是夜幕降临后的夜跑。其二,空间转换:可以拥抱秋天金色的田野、可以循声奔跑于小巷中、可以驰骋于辽阔的草原中、可以海边踏浪嬉戏等。其三,人物转换:儿子患肝豆状核病变,母亲陈玉蓉决定捐出自己的肝救儿子,但重度脂肪肝阻碍了她的计划,于是她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每天暴走数十公里来减重,同样是跑步,这是延续生命的跑步,是母爱的奔跑。

在冰心的《谈生命》中,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东流的春水,借一江水的颠沛流离来形象比喻生命的历程。此时,教师可以以“水”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运用头脑风暴发进行发散思维,如图2[4]:

图2

经过思维的发散,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将水变成更形象具体的事物,同时还赋予象征义,这样延展了写作的宽度与深度。以读促写,也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素材升格之展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教师只有运用语言和思维升格策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写作指导,才能改变当下初中生写作的粗浅化、碎片化、笼统化等现状,这是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最终实现材优文佳的必要手段。同时,教师应持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断优化学生对初中记叙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在写作上的积极性,使之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路漫漫其修远,教者需不断探索,共同致力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开繁花、结硕果,芬芳四溢。

猜你喜欢

升格记叙文素养
记叙文阅读专练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写好记叙文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