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2022-05-07陈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历史

陈旭

(霞浦第三中学,福建 宁德 355100)

国务院在2019 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业设计作出了明确指导。《意见》认为,义务教育应“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关注学生基础作业完成情况的同时,“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与跨学科作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学科能力、价值观念与个人品格。具体来说,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项核心素养不仅强调知识的习得,更看重历史学科思维的培育,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真实的情境中逐步形成。

一、历史作业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阐释

不论是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能力检测还是学业评价,作业都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前,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典型问题,也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挑战,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中历史作业中的典型问题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应试取向、目标泛化和同质化,这三个问题共同制约了历史作业发展革新的进程。[1]

1.问题一:历史作业的情境设计匮乏。很多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业类型、作业形式与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深刻关联,简单地以落实知识掌握作为作业设置的终极目标。这一现象在初三年级中尤为常见,很多毕业生的历史作业就是反复记忆。这种以“背诵知识”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缺乏练习情境,导致认知与实践探究之间严重失衡。

2.问题二:历史作业的培育指向随意化。培育指向随意化指的是:多数中学目前作业来源有简单的“拿来主义”倾向,对作业的素养监测指向、作业意图、立意设计极为不明确。书写类作业以现有的练习为载体,此类作业以趋同性思维的发展为训练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熟记和同化历史知识点,作业设计中对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指向不明晰。

3.问题三:历史作业的素养培育同质化。素养培育同质化取向的内涵是:当前的初中历史作业在内容上与新课改的初衷相背离,统一征订的试卷、练习册很难体现出历史作业的差异性,而差异性的不足又严重制约了历史作业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提升。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而现状是各校通过作业设计培育素养的路径几乎如出一辙。

(二)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外部环境激变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趋势的产生也要求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作出适应性调整。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化、智能化教育的普及。信息化、智能化教育带动了教育技术手段的升级,视频剪辑、慕课、直播甚至微信公众号运营已经成为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所熟知的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历史学习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不再囿于学校围墙之内,而教学方式的变化又必然会引发作业方式的变化。

2.“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渗透。随着《意见》和核心素养概念被广泛接受,学科素养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常态化渗透成为教育界共识。初中历史教育的育人目标更为全面、评价方式更为多元,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历史作业设计正朝着更为弹性、更加强调探索与实践的方向革新。

3.作业设计支撑理论的完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变革的发生需要理论的支撑。近年来,情境教育、整体性学习、混合式学习等理论不断发展并被应用于作业设计中,影响了包括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在内的义务教育的不同教学环节,促进了历史作业在理念、路径、设计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路径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业这一概念包括了作业的设计、布置、评价、分析及讲解等各个环节,其中设计环节是作业系统的核心步骤,在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中起主导作用。[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素养三化”,即素养达成的情境化、标准化和个性化。

(一)立足实践探究,促进素养达成的情境化

初中历史教学首先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出发升级自身的学业质量观。要重视知识的情境化应用,将历史作业转变为课外继续学习的有力途径。其次,要拓展历史作业设计思路。要针对当前大量作业情境匮乏倾向,减少作业中“背诵型”作业的比例,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具象化发展,从而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作业内容设置为:《宁德晚报》登载了一则启示,面向社会征集中共宁德支部创建史的资料。教师请学生结合启示要求自选视角,围绕中共宁德支部创建史或者相关历史人物撰写一份500 字以内的报告或者录制一段3 分钟以内的视频。这份作业设计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旨在促进素养培育的具象化。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先后使用到“作业流程图”“思维记录表”和“作业反馈表”。这些具象化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能够提升他们应对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呈现作业的方式:在内容上,学生可以选择历史报告或人物故事;在形式上,则可以选择书面报告或录播视频,体现出作业的分层要求和差异化发展思路。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匹配,也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愉悦感与成就感中获得知识。

借助《宁德晚报》所刊登的启示,学生承担起了解中共宁德支部创建史的任务,并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很多学生表示,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宁德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点离自己的学校如此之近,支部的一些早期成员有些甚至是自己的校友。也没想到自己曾经造访过的宁德市的一些街区,其实是充满历史气息和红色意韵的。在强烈的时空交错中,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真实社会及人生的深刻关联,并由此激发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同时,调查实践的过程也让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紧扣课改要求,实现素养达成的标准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要求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推动历史作业标准化设计变革,具体来说:一是要紧扣课标要求,看重作业设计与课程教学的一致性;二是要注意对作业进行层次划分以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向课标要求,“对标”标准化培育学生素养是应对作业培育目标随意化的有力举措。

以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的第1 课和第2 课作业设计(表1)为例。作业设计紧扣新课标要求,由课程内容出发,对照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要求,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监测标准,对照核心素养要求设计问题链并逐一对照落实。

表1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第1 课和第2课的作业设计

这类作业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素养培育的指向性;二是完成过程的灵活性;三是答案的开放性。问题的梯度式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角,也兼顾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注意紧扣课标要求突出指向性,同时要避免作业“拿来主义”倾向,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适当设置书面作业比例,提升实践类作业和个性化探究作业的占比。

(三)因人分类布置,推动素养达成的个性化

初中历史作业要引导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无法帮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避免作业设置时的过度统一,增加个性化作业的占比,尽量做到“同”中有“异”、因人分类布置。这是应对作业素养培育“同质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经济学中有一个被称为“恩格尔系数”的概念,用以指代食品在个人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则消费能力越强、个人越富裕。借用恩格尔系数的思路,我们可以为作业也设置一个“作业恩格尔系数”,用以描述被动统一作业在作业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具体来说,作业系数(%)=被动统一作业/作业总量*100%,其中作业总量=被动统一作业+被动实践作业+兴趣延展作业+……,作业系数越高则作业设计的精巧程度越低。一般来说,当作业系数低于30%时作业结构为高效,作业系数高于60%则为低效。作业系数可以从结构上评价初中历史作业的合理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和学校整体的作业文化氛围。[3]

在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年级、基础和心态特征合理利用作业系数的概念丰富作业类型、提升作业效率。以初一新生的作业设计来说:初一学生缺少历史学习的基础,对历史的内涵和学习方法基本不了解,对历史作业的完成方式也充满了疑惑。但作为新生,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和求知欲,也乐于接受教师们的指导,可见初一时期是学生打好历史学习基础、建立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业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可以围绕该主题设置兴趣时尚类作业,比如可以将预习作业与当下流行的“口播”形式结合起来。初一新生的预习问题经常被教师所忽略,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无障碍地阅读教材文本,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掌握读通教材内容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将个性化作业布置为:以口播的形式将需要预习的课本内容发布到QQ 作业布置系统上。

还可以布置一类实践体验作业:让学生利用日常用品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材料仿制原始人的生产工具。通过生产工具的制作,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明白像石器这类出土文物对我们了解史前社会面貌和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点穿插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借助学生作品的差异性表达课程本身的主题。例如,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制作石斧,教师可以对学生制作的石斧进行对比点评:打磨程度越深、制作越精良的石斧头越接近新石器时代。此外,也会有学生用骨头制作骨耜或者用冰棒棍制作干栏式建筑。前者属于农耕建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史前人由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历史进程;后者属于南方建筑,因为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就是防虫防潮。

三、结语

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对教师的思想内涵、史学素养、专业境界及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开阔眼界、扩大格局,主动应对将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挑战。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中高考评价方式的革新,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会越来越被基础教育所接受,历史作业必须由书面走向实践,由单一走向多元,唯其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体现历史教育的意义。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