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5-06吕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偏瘫常规康复

吕阳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有研究指出,在我国第三次居民调查结果中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第一位疾病致死原因,且以每年增长8.70%的速度继续发展,给家庭还给社会带来的极大的负担[1]。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将预防、治疗救护、康复贯穿在一起,且与家属共同护理患者[2]。在预防脑卒中的过程中,尤其是存在高血糖、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中,需要告知其基础病与脑卒中的关系,督促其积极治疗,以防脑卒中的发生[3]。本文就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9)和干预组(n=39)。常规组中,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45~79岁,平均(62.32±1.28)岁;其中左侧肢体偏瘫17例,右侧肢体偏瘫22例。干预组中,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44~79岁,平均(62.02±1.25)岁;其中左侧肢体偏瘫18例,右侧肢体偏瘫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紧急救治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组建康复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领导,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通过搜集文献、翻阅资料、凭借自身经验,在医师的指导下制定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文化背景等,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延续性的康复护理。每次进行护理时,小组成员需对患者进行沟通分析,了解其性格、事业以及病史等具体情况,对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计划,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锻炼,选择具有激励性质的书籍以及电影,鼓励患者,使其建立自信心。另外也可选择患者过往成功事例进行阐述,使患者在激励下能够重建自信,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当倾听角色,使患者存在发泄渠道,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第二,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患者病情平稳之后的48 h,对其进行床上被动护理,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按摩、揉搓,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四肢的痉挛情况,也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关节畸形;护理人员将对患者的评估情况进行讲解,并将运动时间、计划、过程等均对其讲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阶段,一定鼓励患者有长期坚持训练的决心。

第三,吞咽障碍的护理,患者若发生吞咽困难,则不能够将液体以及食物安全送至胃内,会引起误吸,进而发生严重的后果;干预者改变食物的质量与形状,改变患者的体位,以缓解进食困难的情况,其中包括代偿性的护理方法,比如旋转患者的头部、使其低头、交互吞咽,在患者进食时呈坐位或者半卧位,喂饭量有极少慢慢增多,且在进食完毕后持续半卧位姿态30 min;若有管饲的患者在静脉营养过程中,将床头抬高,以减少误吸。

第四,语言障碍的护理,约有一半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言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指导其跟随自己的口形发音,对轻度、中度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先练习呼吸,再练习喉、腭咽、舌、唇、下颌等运动,之后改善其构音、鼻音化等情况。

第五,体位的摆放与活动。①良肢位的摆放:该体位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功能而将患者摆放为一种体位或者姿势,从康复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体位,其中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坐位、行走、平衡、行走、主动、抗阻、迈步等。②物理治疗:可以联合按摩、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尤其是针灸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建立肢体功能。

第六,制定康复护理流程。图谱的文字内容详细注明运动的方法、频率、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老年患者对内容的理解,图谱中配有自行设计的可爱老年人的卡通形象,微信分享给患者或其家属。具体流程:①对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人群进行Berg平衡量表,责任护士和康复师根据平衡量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制订平衡功能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配合图谱和视频并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康复指导。②Berg评分0~20分:平衡能力差,进行坐位训练。a.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坐位,开始可辅助患者保持静态平衡,然后再进行动态平衡训练。b.自然态平衡训练:患者取端坐位,治疗师指示患者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躯干,或活动上肢的同时保持端坐位平衡。还可以进行触碰物体训练和抛接球训练。③Berg评分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辅助站立位训练是为步行准备。a.静态平衡训练: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着患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着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行走。b.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需要面对镜子站立,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可进行向各个方向活动,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伸手拿物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等。④Berg评分41~56分:平衡能力好,进行能独立行走训练。a.“不倒翁”练习: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重复做10次。练习时,站在有扶手的地方,如椅子靠背;身体晃动幅度避免过大,脚尖/脚跟与地面角度30°。b.沿直线行走:向前迈步,步行轨迹尽量与直线重合,向前行走10~20步后,掉转身体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练习时,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可以在头顶放一纸盘进行练习,尽量保持纸盘不掉下,此动作往返5次。

第七,指导宣教。①传递信息:将上述动作按照图谱的内容向患者讲解每节平衡功能训练具体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频率。责任护士讲解后请患者观看平衡功能训练视频。②评估效果:请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视频内容,同时护士向患者提问。③澄清和纠正未理解的部分:对患者回答不正确或演练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指出,如“今天我们讲的‘直线走’可能视频中的演示偏快,这个练习规范的动作应该是……(请您再次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或让我给您演示1遍)。”④确认掌握:最后护士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进行提问,如“您今天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您现在做的动作真标准,再练习一次好吗?”护士确认动作准确完成表明患者已掌握当天的学习内容,则结束此次教育活动。每次教育时间控制在30 min内,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每日讲解2节内容,4 d完成。

第八,延续性康复护理,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指导,可以通过微信、QQ、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且将每日训练内容等记录下来,待护理人员回访时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4],分为治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9%)、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和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低于18%),有效、显效、治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②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5],使用的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共计42分,梗死较轻得分低于3分;存在大动脉闭塞所引发的梗死得分超过6分;梗死面积大得分超过15分。③评估两组的运动功能分级情况[6],采用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表进行判定,共有6级,1级患者为完全不能进行运动,或者患肢无随意运动;2级为患肢可以引起联合反应或者共同运动;3级为患侧肢体可以进行简单抓握、屈伸等动作;4级为患侧手指能够小幅度做伸展活动,且在站位时可以进行简单的屈膝动作;5级为患者的肌张力处于恢复期,且协同运动共也在恢复;6级为患者的运动等功能接近健康状态。④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判定标准[6]:低于20分表示患者完全需要他人协助才能进行日常生活;21~40分表示患者在他人协助下可以进行简单的生活;41~60分表示患者在他人简单的帮助下可以进行常规的日常生活;分数超过60分,表示患者能够实现生活自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计量资料(对比两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评分)()、行χ2、t检验。等级比较使用Z表示,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后的效果 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效果[n(%)]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 干预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NIHSS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NIHSS评分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分,)

2.3 对比分析两组的偏瘫运动功能分级 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偏瘫功能分级明显较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偏瘫运动功能分级(n)

2.4 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相比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评分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评分(分,)

表4 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评分(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疾病,该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栓塞、脑血栓的形成)以及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7-8]。在脑卒中的康复训练中可以分为三级,一级康复,即在医院急诊室或是神经内科中接受的早期、急救治疗;二级康复则是患者病情平稳后,转至病房或是康复中心接受干预;三级康复则是在家中或者是社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9-10]。因为该疾病是漫长且痛苦的康复经历,患者需要长期与身体抗争,因此除了医院的紧急救治与护理外,还需要家属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从而才能促进身体的康复[11]。

传统的健康宣教是一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有研究显示,患者在普通的健康宣教后,40%~80%的信息被直接忘记或者有近50%的信息理解是错误的,而且,目前临床中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以肌张力降低训练为主,但缺乏对平衡功能和躯干核心肌群的训练,且枯燥乏味,患者依从性不佳。而康复护理是尽可能使伤残的患者得到肢体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使其在精神、身体、经济、社会中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融入生活当中,适应工作[12]。康复医学是新时代下的新型产物,具有四大原则,即功能锻炼、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全面康复的原则,康复护士的主要任务是将康复技术与康复理念迅速融合,且与本科收治患者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适应性的护理措施[13]。本研究中先组建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进行研究,通过翻阅资料、查找文献、寻求医师帮助的多种渠道,制定出合适患者的康复措施。研究结果显示: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通过对干预组的护理,患者慢慢恢复了协同运动的功能,且可以逐渐下床活动,并进行抓握、屈伸等肢体动作。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NIHSS评分低(P<0.05),NIHSS评分中有对患者感觉、肢体运动、语言、视野、感觉等评估,经过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偏瘫功能分级明显较优(P<0.05);相比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评分高(P<0.05),在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训练,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贯穿心理护理,培养患者康复的信心,能够做长久训练的准备。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的减少患者跌倒发生率,缩短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出院满意度。保障脑卒中偏瘫患者安全,有效地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缩短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患者与医院利益双重化。其在原有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制作具有神经内科特色的专病宣教流程,提高我院神经内科的满意度和知名度,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利用双向传递信息的模式,不是简单的对患者进行测试,而是对宣教者自身解释健康相关概念是否清楚的一个检验方式,健康指导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患者易于接受、理解的宣教方式,不仅可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更重要地是该模式对患者良好预后的培养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加之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患者不仅在医院能得到了有效护理,回到家中依然有专业的指导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患者的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好,生活能力改善明显。

猜你喜欢

偏瘫常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