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价值

2022-05-06张馨心张家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摘除术角型晶状体

张馨心 张家红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 营口 115000)

白内障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可导致患者眼睛视力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失明[1]。白内障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不能正常排出,眼压会急速升高,从而可导致青光眼发作,形成白内障并发症闭角型青光眼[2]。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后会进一步影响患者视力,侵害患者的眼部功能,导致患者眼内房角突然关闭或狭窄,房水未能够及时的排出,同时存在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影响其生命健康,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3]。以往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分期治疗白内障,但是这种手术方法需要在同一眼球上多次反复的进行手术,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增加一系列并发症,如手术感染等,传统的手术方法预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有了高速的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在临床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探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对于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3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7.29±8.18)岁;患者病程为1~17个月,平均病程(3.35±2.09)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8.09±9.21)岁;患者病程为0.50~15个月,平均病程(3.32±1.9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时间等基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眼科学》中关于白内障及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术前视力<0.30。③晶状体核硬度分级为Ⅱ级及以上。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或其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④葡萄膜炎活动期患者。⑤晶体脱位或半脱位患者。⑥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⑦具有相关手术禁忌证患者。⑧已应用其他治疗方案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采用结膜下浸润麻醉处理,做上方结膜瓣,将进行筋膜组织分离,充分显露巩膜手术视野。右眼可在颞上11点钟位置、左眼可在鼻上11点钟位置的角膜边缘做透明角膜切口。然后在1点钟位置作侧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如果瞳孔后出现粘连、瞳孔小等现象,应用黏弹剂沿瞳孔缘钝性进行分离或应用虹膜拉钩进行放射状虹膜切开,应用撕囊钳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并撕开直径约6 mm圆形,应用钝性针头从9点钟方向的前囊膜瓣下注入平衡盐溶液,完成水分离。然后伸入超声乳化头,以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差别进行原位超声乳化。然后吸出碎核皮质,在囊袋内及前房注入黏弹剂,将房型人工晶体安放入囊袋中。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采用角房分离术,具体内容如下。所有虹膜根部都注入黏弹剂,然后进行钝性分离房角,应用自动抽吸系统彻底吸除其他残留物质。水密角膜切口,并确认其闭合性良好。在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在结膜囊上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应于无菌眼垫包扎术眼。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对照组患者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实行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如下:植入人工晶体后,吸除前房黏弹剂,注入卡米可林进行缩瞳处理。在上方巩膜瓣下进行虹膜根切除术,切除小梁面积1.50 mm×2.50 mm,然后进行切口缝合,使用无菌眼垫包扎术眼。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1.3 疗效评价 术后2个月观察患者疗效情况。参照《眼科学》相关标准,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治疗后眼压降低至不超过21 mm Hg,视力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无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出血、瞳孔散大等并发症发生现象则为显效;若治疗后眼压降低至不超过21 mm Hg,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出血、瞳孔散大等并发症发生症状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眼压21 mm Hg,视力水平无明显变化,甚至变差,出现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出血、瞳孔散大等并发症发生则为无效。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治疗前后视力状况、眼压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手术形式的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试验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并使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当计算结果P<0.05时,表示对比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分析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例数为36例(52.17%),有效例数为31例(44.93%),无效例数为2例(2.90%),治疗总有效率为97.1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例数为20例(28.99%),有效例数为40例(57.97%),无效例数为9例(13.04%),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验证得到:χ2=7.0090,P=0.0081(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状况、眼压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验证得到:t=4.2698,P=0.0000;t=4.1105,P=0.0001;t=2.5856,P=0.0108;t=8.1561,P=0.0000。治疗后两组四项观察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注:a表示与该项数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角膜水肿、1例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例瞳孔散大,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35%(3/6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3例虹膜水肿、2例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例前房出血、1例瞳孔散大,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7/69)。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验证得到:χ2=2.4943,P=0.1143(P>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白内障疾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也是全球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老年群体中[5]。相关统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89岁的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并且该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增加。晶状体轻度浑浊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病情严重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将会导致患者失明,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根据相关调查,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是眼部晶状体受免疫、遗传、代谢、外伤、中毒、辐射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发生混浊,进入眼部的光线被变性的晶状体阻挡后无法正常投射到视网膜[6]。临床上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长期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晶状体的蛋白质会发生浑浊、变性,最终引起白内障的发生[7]。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常出现膨胀,使眼部晶状体和虹膜接触面积增大,虹膜贴近小梁网,前房角闭塞,瞳孔阻滞,房角关闭,房水不能正常排出,从而使眼压增高,导致患者的视力模糊,从而可引发急性青光眼[8]。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对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在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时主要采用手术方式,以往传统的手术会对患者的眼部造成很大的损伤,如果术后没有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容易发生感染现象,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的成功率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9]。当下临床上对于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式较多,但主要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两种术式。

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可以通过超声乳化技术与植入人工晶体来改善患者晶状体混浊症状[10]。该术式联合小梁切除术后,可帮助患者重建房水排除通道,从而改善眼部前端压力增高的状况,同时解除瞳孔阻滞,开放房角,改善视力。但是由于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术后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临床医师不仅要具有显著的手术操作技巧,同时也要具有处理手术风险的能力,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因手法操作错误,将会导致房水渗透过多,患者的眼压水平未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容易导致脉络膜脱落,对手术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采取小梁切除术会造成眼内通道以及浅前房出现瘢痕,并且这种手术方式不能够将房角彻底分离,只是将前房的深度进行了改变。本研究中有69例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说明该治疗方式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疗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相关症状。

近年来,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手术的技术与手术设备日臻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加上医师越来越娴熟的手术操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在眼科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已逐步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有效解决白内障、眼压高的症状。在展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之前,首先应该判断房角粘连的时间,粘连时间未超过1年,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钝性囊膜沟、黏弹剂进行分离房角,可以降低术后炎症的发生[11]。在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时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1.0 mm厚的人工晶状体,改善晶状体因素,待手术完成后,中央以及周边情况深度明显加深,晶状体与瞳孔缘接触平面后移,对于瞳孔阻滞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效果[12]。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晶体对囊袋形成一种牵拉力,有助于房水的引流,从而控制眼压的水平[13];超声波可以降低睫状体分泌功能,使房水分泌明显下降,进而起到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在改善患者晶状体性状同时,通过扩大房角、恢复前房角小梁网防水引流功能,来降低患者眼部前端压力[14]。通过该术式能有效解除晶状体因素造成的瞳孔阻滞等问题,同时加深前房深度,房水由未粘连小梁网引流,避免前房角粘连,从而起到相关疗效。本研究中69例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0%,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相较于治疗前也有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35%。说明此术式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高,对相关症状的改善效果更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控制患者的眼压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使用降血压药物的剂量。临床有学者指出,在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功率,与本次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临床上对于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采取手术治疗之后,为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降低眼部感染的发生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采用相应的滴眼液,对患者的眼部出血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可以稳定患者的眼压,减少炎症的发生,但是对于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了避免青光眼的再次发作,不可以注射或者服用颠茄类的药物或者阿托品之类的药物。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更好,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快捷,能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对房水堵塞症状起到了良好的改善效果,控制患者的眼压水平,且并发症少,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缩短病情时间,安全可靠,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摘除术角型晶状体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