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22-05-05钟世琦郑颖慧叶爱琴

光明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钩藤天麻针刺

钟世琦 郑颖慧 叶爱琴

急性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症状,致残率高、预后差,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受快节奏生活压力、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增多,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可导致死亡或影响预后[1]。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多以抗血小板药物、脑神经细胞保护剂为主,尽管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改善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中医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属“中风”范畴,认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故而百病丛生”,治疗强调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研究引入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方案,为探究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急性脑梗死病例68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发放随机信封,信封中从1~68随机放置数字卡片,按照患者拿到信封数字单双号进行分组,均为34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数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平均(58.63±5.32)岁;病程3~38 h,平均为(18.42±3.32)h。对照组:男女患者数分别为19例、15例;年龄(58.58±5.42)岁;病程2~39 h,平均为(18.38±3.37)年。2组有可比性(P>0.05)。此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2]:①患者伴随言语障碍、偏瘫、头晕等症状;②发作前有短暂性脑缺血,且于数小时或数天症状达到高峰;③CT诊断可见低密度病变;④血管造影检查存在动脉狭窄、闭塞。中医诊断标准:①肝阳上亢证,主症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偏身感觉异常,次症眩晕、头痛,口舌歪斜;②舌苔腻、脉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及家属被告知研究目的,对研究内容知情表示自愿参与;②患者沟通顺畅,均为成年人;③发病在48 h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损害者;②精神病史或神志不清者;③配合度差、拒绝沟通者;④癌症患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⑥伴随免疫系统缺陷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⑦对研究治疗方案药物过敏或疗法不耐受者;⑧存在脑出血及脑外伤史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入院后均予以改善循环,维持颅内压稳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加强营养脑细胞相关治疗,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吸氧治疗,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阿司匹林(BayerVitalGmbH,国药准字H20050059,规格:0.1 g)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规格:10 mg)治疗,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结合针刺治疗。①天麻钩藤饮。组方包括:天麻、黄芩、生地黄、茯苓、白僵蚕、地龙各10 g,钩藤、生石决明各30 g,桑寄生、制何首乌各15 g,水蛭5 g。上述中药用水煎煮,煮沸后取400 ml汤汁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②针刺。头部取穴风池、百会、下关及四白;上肢取穴曲池、外关及内关、肩髑;下肢取解溪、风市、阳陵泉、足三里。针刺前先进行局部消毒处理,阳陵泉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合谷直刺,使局部有胀感。余穴按虚实补泻法操作。每日1次,留针30 min。2组均治疗10 d。

1.4.2 观察指标检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幅度,随访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①指导患者清晨保持空腹状态,接受外周静脉血采集,以5 ml为宜,将离心仪处理速率设置为3000 r/min,对采集样本进行处理,共处理10 min,对血清予以分离。血清hs-CRP水平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IL-6采用ELISA法,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研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NIHSS量表,分值范围为0~42分,高分值代表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3]。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包括10项内容,分值范围为0~100分,高分值代表更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3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及体征消失、NIHSS评分改善≥90%表示显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趋于正常,NIHSS评分改善46%~90%表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不显著或加重表示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所占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4]。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2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hs-CRP降低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例,

2.2 NIHSS评分 BI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NIHSS评分 BI评分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因机制复杂,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时间处于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状态,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占70%以上,早期患者意识多清醒,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四肢瘫、昏迷以及应激性溃疡等[5],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以建立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半暗带供血为主,通过缩小梗死面积促进患者半暗区脑组织功能恢复。其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毒性,复发率高,效果达不到预期。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属为“中风”“胸痹”范畴,病机复杂,为火、风、痰、血、气、虚六端所致,呈进行性加重,多伴随气滞血瘀、气虚,病机为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治疗强调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此次研究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中君药为天麻、钩藤,前者功效为祛风通络、平肝息风,有利于止痉、除湿,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平滑肌痉挛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可保护心脏功能;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现代药理试验证实该药物能够对血流动力学起到改善作用,能够镇静、抗惊厥[6];臣药黄芩可清热泻火;桑寄生可补益肝肾;生石决明是平肝明目、清热潜阳良药;制何首乌有利于养血生津;茯苓有宁心安神之效。多味药物相互作用,共奏活血化痰、平肝熄风之效。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治疗是中医经络理论的产物,其选择相应穴位进行针灸能够实现祛痰通络、益肾健脾[7]。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气血阴阳失和引起的,根据其表现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主要表现为半边肢体无力、口眼歪斜等;中脏腑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手撒遗尿或两手握固、牙关紧闭等。针刺属中医学范畴,其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中脏腑的治疗原则是醒脑开窍、启闭固脱。选择患者头部、上肢、下肢等对应穴位进行针刺能够促进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的改善,保障脑组织血流供应,进而改善脑部氧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改善。当患者脑组织缺血受损后,hs-CRP指标会呈现升高趋势,通过对该指标的监测能够帮助临床了解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IL-6则具有抗炎、致炎双重作用,致炎作用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加重。此试验经过治疗炎症因子水平在观察组改善更为突出,体现了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在NIHSS评分及BI评分改善方面观察组更为突出,疗效优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采用该方案治疗安全可靠。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从更多方面挖掘天麻钩藤饮、针刺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优势及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与针刺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比优势更为突出,在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钩藤天麻针刺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剑河钩藤”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