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分析
——以安徽省巢湖为例

2022-05-05沈梦园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耦合度巢湖集约

钱 丽, 沈梦园, 周 颖

(1.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2.安徽建筑大学 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合肥 23060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其成就家喻户晓,其成果福泽百姓。如何来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需要开辟新的角度和思路来适应新时代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正确道路,有利于我国的经济水平稳速增长。但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中,如何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还有待努力。这期间,土地利用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政府必须立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这个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做好宏观调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土地资源可以被合理高效地使用,同时提高其配置效率。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如何保护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是我国学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能够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2];2)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3) 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研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5-7],尽管学者们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分析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研究一些小城市方面还是比较匮乏。鉴于此,该文以安徽省巢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熵值法,并建立起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关系和协调程度进行定量测算和空间格局分析,以此丰富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的研究个案,并为地方土地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巢湖环境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该文选取2004—2018年,通过定量分析,对巢湖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使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的反映问题、同时具有代表性,且基于数据容易获取的前提下,该文从巢湖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参考已有文献,分别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4个准则层,具体由15个指标层构成[8-11];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分别是土地投入强度、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以及土地生态效益,具体包括14个指标层[12-14]。针对各个指标的属性,采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来表示。前者是指不断发展增长的指标,其指标值越大,表明评价越好。后者是指阻碍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这些指标越小,评价越好。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2[8-14]。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1.2.2 指标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确定

1) 指标标准化

不同的指标有着不同的单位和量纲,因此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2个指标体系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所以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1次标准化处理。下面是指标计算公式,分成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2种计算公式。

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为:

(1)

负向指标计算公式为:

(2)

式1,2中,Xij是各指标进行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ij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实际值,max(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min (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例:对2004年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标准化和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标准化:

(3)

(4)

2) 指标权重确定

关于指标权重的计算,此处采用熵值法,通过计算熵值来评判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①对各个指标系统下的指标同度量化,其计算公式为:

(5)

②计算各指标项信息熵的大小,熵在物理学中表示分子状态的混乱程度,这里采用熵来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二者成正相关。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为:

(6)

③计算各个指标权重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7)

公式(5)~(7)中,xij同上,Pij为各指标值同度量化后的数值,ej为各指标信息熵大小的值,wj为各指标最终所得权重。

1.3 模型构建

1.3.1 耦合度模型

该文将采用耦合度模型,通过计算二者的评价指数,分析巢湖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8)

式中,Ui是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数;wj是各指标权重值;Xij是各指标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耦合来源于物理学概念,指2个及以上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耦合度是度量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内部各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借鉴物理学耦合模型的概念,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元素定义为两者间的耦合度,该文采用下述公式测度二者的耦合度[15]:

(9)

式中,C指2个目标层的耦合度,U1是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U2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数。C值位于区间[0,1]内,C值越大,说明两者耦合度越高,关系越稳定。根据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二者协调水平的高低,可以将其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水平>磨合水平>拮抗水平>低水平耦合。具体划分见表3[15]。

表3 耦合度等级划分类型

1.3.2 协调度模型

前面通过构建耦合度模型测度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度,但事实上,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二者协调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构建协调度模型来测算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协调发展度是度量系统之间协调状况优劣的定量指标,可以更好地评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二者协调发展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10)

式中,D是指新型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T是二者之间的综合协调指数,a和b为待定系数,同时,a+b=1。考虑到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与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在促进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同等重要,所以该文取a=b=0.5。为能够深入了解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与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该文将协调度D划为9个等级,具体见表4。

表4 协调度等级划分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测算

2.1.1 指标权重计算

将巢湖地区2004—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同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权重的影响,采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权重。这里例举人均GDP和城市人口密度的权重计算,下面是计算过程,其他具体结果见表5,6。

表5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

表6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

2.1.2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数

结果利用公式(8),对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计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数,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下面举例2004年新型城镇化和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数的具体计算:

表7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数

通过表7可以看出,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因此,应当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城镇承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算

2.2.1 耦合度与协调度测算结果

根据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公式(9)、(10),计算可得2004—2018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及协调度,再根据表3和4,划分耦合阶段与协调度阶段,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与协调度

2.2.2 耦合度与协调度分析

根据表8的测算结果,从耦合度上来看,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均在0.4~0.5,大多位于拮抗水平耦合阶段,二者的耦合程度还较低,仅2015年二者的耦合度为磨合水平耦合阶段。上述结果表明,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空间上需要拓展,对土地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从协调度上来看,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0.447 7上升至0.626 0,上升了1.4倍,其中,2004—2007年为濒临失调阶段;2008—2014年为勉强协调段;2015—2018年为初级协调阶段。以上结果表明,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两者不断趋于协调。但是在整个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水平增长还是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增长。

3 结论与建议

该文以安徽省巢湖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 从耦合度上看,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程度较低,表明巢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空间上需要拓展,对土地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3) 从协调度上看,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两者不断趋于协调。但是在整个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水平增长还是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增长的。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安徽省省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耕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过度的土地扩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为此,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持土地动态平衡。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城镇建设用地的效率。

按照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坡度大于等于15°的地区发展林草业,坡度小于15°的较缓区可适当发展梯田,种植一些经济林作物[6]。较陡区可进行封山育林,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此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区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

1) 要严格划分建设用地,防止土地的盲目扩张。

2) 要依照国家产业政策,把土地有偿使用和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政府在制定相关规划时,要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指导思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开放区粗放式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治理违法占地用地等现象。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关部门要控制村镇规模,通过推进旧村镇改造,治理空心村等手段促进农村居民点集中,积极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

3) 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最优的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3 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长远生计

为使农民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生产生活新技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组织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失地农民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 帮助城镇居民转变观念,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农民对城市化的贡献,让城市居民理解失地农民的艰辛,从心理上接受他们。

3) 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以人为本,通过宣传教育,改变政府官员过分追求政绩和城市面貌的错误观念。

4) 完善相关制度,一方面,在拆迁补偿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补偿方式的征收,使补偿渠道畅通,补偿资金透明,保护好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大中城市人口落户限制,使农民和非农农民工们享有和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医疗、学校、教育等权利保障,有序健康的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3.4 认真贯彻“环湖一公里”政策,树立环保价值观

巢湖水域面积大,水网密集,水运发达,水域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岸线外延1 000 m范围内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等相关要求,提高认识,认真谋划,持续用力,真正做到全力改善巢湖流域水质和沿岸生态环境。此外,还要积极加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虽然我国城市环境宣传教育开展多年,但长期以来,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城市、乡镇政府和企业。农村环境教育宣传普及工作不广泛,农民环保意识淡薄,这是长期以来国民保护意识普遍偏低的原因。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农民环保价值观,也可以适当设置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境保护的积极性。只有大家都采取行动,才能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从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耦合度巢湖集约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