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棕榈硬脂油和菜籽油制备USU型结构脂优化条件研究

2022-05-05姚辉耀王福超尹星福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脂肪酶乙酯底物

姚辉耀, 王福超,2, 张 华* , 尹星福*

(1.延边大学 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结构脂质指具有特定功能,采用人工方法生产的三酰基甘油酯,这种三酰基甘油酯含有附着在甘油主链上的多种短链、中链和长链脂肪酸[1]。不饱和-饱和-不饱和(USU)型结构脂是指通过酶法脂交换技术模拟母乳脂质分子结构,使其甘油酯二位(Sn-2)为饱和脂肪酸,一,三位(Sn-1,3)上连接不饱和脂肪酸,在结构上更接近母乳水平的一种结构脂。

人乳脂肪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占整个脂肪的98%以上,60%以上的棕榈酸(为饱和脂肪酸)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即属USU型,如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OPL等[2]。这种结构脂,经过消化吸收后,优先释放出来1,3位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肠道吸收进入到血液中,2位上的棕榈酸也很容易被肠道所吸收,同时也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3]。在母乳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婴幼儿的配方奶粉成为提供婴幼儿营养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国内市场的很多配方奶粉中的脂肪多为调配的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与分布都与母乳脂肪差别很大,这些差异会造成婴幼儿在消化吸收奶粉脂肪过程中出现钙皂等问题,影响婴幼儿对脂肪和钙的吸收[4]。在部分发达国家,结构脂质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进入市场。国外相关研究中,Quinlan等[5]以Rhizomuco miehei 脂肪酶为催化剂,三棕榈酸甘油酯和油酸为原料进行酸解反应。Jiménez等[6]通过两步酸解法,OPO最佳的得率可达到96%。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黄磊等[7]以巴沙鲶鱼油和葵花籽油的游离脂肪酸为原料,用 Lipozyme RM IM脂肪酶为催化剂,制备了富含OPO的结构脂;蒋与燕等[8]以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和油酸(OA)为原料,脂肪酶RMIM作催化剂,反应制备出OPO结构油脂;邹孝强等[9]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调节巴沙鲶鱼油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及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

棕榈硬脂油Sn-2位上富含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为72.04%,硬脂酸含量为9.32%[10-12];芥菜籽油富含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二者是制备USU型结构脂的理想原料。因此,该试验用Lipozyme TLIM脂肪酶催化芥菜籽油乙酯与棕榈硬脂油,反应制备USU型结构脂。根据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实现USU型结构脂利用于人乳替代脂,实现产业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棕榈硬脂油(奥斯利化工有限公司,济南);芥菜籽油(中企华业食品有限公司代理,北京);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IM,诺维信,丹麦);氢氧化钾;无水乙醇;正己烷;无水硫酸钠;乙醚;醋酸(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上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JA1003J,上海雷韵试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中国);自动控温往复式水浴摇床(DP-SHA-B,北京亚欧德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国);高速离心机(TGL-16C,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上海,中国);磁力搅拌器(HJ-4,金坛市易晨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一科仪器有限公司);手提式紫外分析仪(WHF-204B,杭州市齐威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不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制备

取120 g芥菜籽油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6.8 g无水乙醇(醇油摩尔比6∶1),1.2 g氢氧化钾(芥菜籽油质量的0.23%),用加热磁力搅拌器在78 ℃、120 r / min下冷凝回流反应30 min。反应后移入分液漏斗内,冷却后加入100 mL正己烷,充分震荡后加入50 mL热蒸馏水洗涤,待溶液澄清后放掉下层液体,多次水洗直至乳化层消失。取上层澄清液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层析柱除去多余的水分,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混合液中的正己烷,得到不饱和脂肪酸乙酯。

1.3.2 USU型结构酯的制备

50 mL离心管中放入一定摩尔比的棕榈油和芥菜籽脂肪酸乙酯,在水浴摇床中加热到50 ℃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脂肪酶 Lipozyme TLRM,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得到含有产物和游离脂肪酸的混合物。

放入离心机中以4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液体加入等体积正己烷,混匀后加入热蒸馏水洗涤,静置分层后分别收集上层和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重复清洗3次至乳化层完全消失。上层液体合并后用无水硫酸钠去水,将其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将正己烷完全去除后称重即为结构脂的重量。结构脂得率按照下式计算:

1.4 单因素试验

1.4.1 不同反应时间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将棕榈油和芥菜籽油脂肪酸乙酯按1∶3的摩尔比混合,加入混合物质量4%的脂肪酶Lipozyme TLIM,在自动控温往复水浴摇床中以120 r/min、55 ℃下分别反应2、3、4、5和6 h,计算得率,试验重复3次。

1.4.2 不同摩尔比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将棕榈油和芥菜籽油脂肪酸乙酯分别按1∶1、1∶2、1∶3、1∶4和1∶5(mol∶mol)的摩尔比混合,加入混合物质量4%的脂肪酶 Lipozyme TLIM,在自动控温往复水浴摇床中以120 r/min、55 ℃反应4 h后,计算得率,试验重复3次。

1.4.3 不同酶添加量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将棕榈油和芥菜籽油脂肪酸乙酯按1∶3的摩尔比混合,分别加入混合物质量2%、3%、4%、5%和6%的脂肪酶Lipozyme TLIM,在自动控温往复水浴摇床中以120 r/min、55 ℃反应4 h后,计算得率,试验重复3次。

1.5 正交试验

通过单因素试验可以确定适宜的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由此以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以USU型结构酯得率为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1.6 脂肪酸乙酯定性分析

为验证制备的菜籽油脂肪酸乙酯,对酯化产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用正己烷∶乙醚∶冰乙酸(体积比90∶10∶1)混匀配制展开剂后,倒入展开缸中,密封备用。

将菜籽油、菜籽油乙酯、油酸乙酯标品与正己烷以1∶20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用移液枪吸取样品20 μL于离心管中,加入5 mL展开剂。

将硅胶G板放在105 ℃烤箱内烤2 h进行活化,点样时点样线距底部2 cm,用移液枪吸取样液5 μL于点样线上。将硅胶板迅速放入展开缸中进行展开,待展开剂前沿走至距板上端1 cm时取出,自然晾干后将薄层板在紫外分析仪照射下显示图谱。

1.7 油脂结构和脂肪酸组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了油脂结构分析。HPLC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55 ℃;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5 μL;流动相为乙腈(A)和二氯甲烷(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 min时A流动相为70%,5 min时A流动相为50%,25 min时A流动相保持50%,35 min时A流动相为30%,40 min时A流动相为70%[13]。

利用气相色谱仪(GC)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称取30 mg样品,加入1.5 mL 0.5 mol/L甲醇钠,充分混匀后在90 ℃反应3 min,冷却,再加入2 mL 体积分数14% 的BF3甲醇溶液继续在90 ℃条件下反应2 min,冷却后加入1 mL饱和氯化钠和2 mL异辛烷,提取脂肪酸甲酯,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用于GC分析。配有自动进样器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为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 μm)。GC分析条件:柱温先在100 ℃保温5 min,采用程序升温,以4 ℃/min升至220 ℃保持20 min。载气为N2,总气体流速为50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温度分别为250和260 ℃[14]。

1.8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软件中的Duncan检验法对差异显著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酶添加量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由图1通过显著差异进行分析,脂肪酶添加量为5%与6%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均与脂肪酶添加量5%有显著性差异。

图1 酶添加量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随着脂肪酶添加量的增加,结构脂得率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当添加量为5%时得率最高。这是因为在脂肪酶添加量低于5%时,促进酰基的转移,使反应向结构脂生成方向进行;脂肪酶添加量大于5%时结构脂得率趋于平稳,可能是脂肪酶与底物的结合率已经达到饱和。

2.2 反应时间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当反应时间为4 h时,结构脂的得率最高,反应时间在2~4 h时,反应物浓度大于生成物浓度,反应整体趋向正反应方向,使得结构脂的得率持续增加,而从4 h过后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趋于平缓无显著性差异,但得率略有下降,可能是因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酯化反应已经开始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得结构脂的得率降低,因此,优选的反应时间是4 h。

图2 反应时间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2.3 底物摩尔比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摩尔比为1∶3、1∶4和1∶5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均具有显著差异。当底物摩尔比为1∶4时,结构脂得率最高。由于该试验用脂肪酶切割甘油三酯1,3位脂肪酸,再由不饱和脂肪酸替代,理论上底物摩尔比为1∶2。底物摩尔比在低于1∶3时,底物浓度大于生成物浓度,反应整体趋向正反应方向,使得结构脂得率持续增加,而大于1∶3时,结构脂产率开始趋于平稳。从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选取较优的反应底物摩尔比为1∶3。

图3 底物摩尔比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

2.4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通过L9(34)正交试验,由表2中R值可以看出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对USU型结构脂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A>C>B,即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酶用量,其次是摩尔比,最后为反应时间,由K值可以确定各因素和水平间最佳组合为A1B1C3,而试验最佳结果组合为A1B3C3。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方案为A1B3C3,即酶添加量4%,反应时间5 h,底物摩尔比1∶4(mol/mol)。

表2 结构脂酯交换反应研究L9(34)试验结果

2.5 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

对芥菜籽油,芥菜籽油乙酯以及油酸乙酯标准品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图4),制备的芥菜籽油乙酯产物中除脂肪酸乙酯以外无其它副产物。

图4 薄层层析显色照片

2.6 脂肪酸组成分析及甘油三酯结构分析

从气相色谱图峰面积百分比可以看出(表3),棕榈硬脂油Sn-2位主要饱和脂肪酸为C16∶0(棕榈酸)、C18∶0(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占比为81.3%,芥菜菜籽油主要脂肪酸包括C18∶1(油酸)、C18∶2(亚油酸)、C18∶3(亚麻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90.8%(表3)。表明适合制备USU型结构酯。

表3 脂肪酸组成

选用棕榈硬脂油与荠菜籽油乙酯(1∶4,mol/mol), 添加4%TLIM(w%)脂肪酶,反应5 h得到了Sn-2位棕榈酸(C16∶0)含量为54.5%,Sn-1,3位油酸含量51.9%(表3),1,3-二油酸-2-棕榈酸结构脂(OPO)含量为25.3%的USU型结构酯(表4)。该试验结果与Jeung等[15]利用棕榈硬脂丙酮物理分提物与油酸乙酯反应得到OPO(31.4%)的结果相似。

表4 ELSD-HPLC分析和Sn-2位棕榈酸总和

3 讨论

酶促酯交换反应是制备结构脂的常用方法,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率等特点,但对于反应条件有一定要求。酶法制备OPO的方法可以分为酯化法、酸解法和转酯法。Pfeffre等[16]先将棕榈酸甘油三酯转化成为2-棕榈酸甘油一酯,然后通过脂肪酶CALB催化2-棕榈酸甘油一酯与油酸酯化反应合成OPO,制得OPO的纯度为95%,得率为90%。该法虽然能合成较高纯度的OPO,但增加了甘一酯的制备与纯化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Nagao等[17]将棕榈酸甘油三酯与油酸按质量比1∶2混合均匀,加入8%热稳定性脂肪酶R275A,在50 ℃下反应24 h,得到36%的OPO。Silva等[18]通过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猪油和大豆油的混合物发生转酯反应,制备的产品物理特性与人乳脂相似,但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结构与人乳脂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当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作为酰基供体时,相对于脂肪酸作为酰基供体有更高的插入率,同时具有较低的酰基转移[19-21]。但由于反应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芥菜籽油脂肪酸乙酯、棕榈硬脂以及产生的甘一酯、甘二酯,因此需要进一步纯化。该研究以棕榈硬脂油和芥菜籽油为原料,利用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USU型结构脂。研究了底物摩尔比、脂肪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结构脂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结构脂最佳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酶促酯交换反应是制备结构脂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率等特点,但其对于反应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适宜反应条件的筛选就成为提高产物产率的重要措施。

4 结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芥菜籽油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8%,棕榈硬脂油Sn-2位棕榈酸含量72.0%,满足USU型结构脂对反应底物的要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棕榈油和芥菜籽油脂肪酸制备USU型结构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4%、反应时间5 h、底物摩尔比1∶4(mol∶mol),此条件下结构酯得率最高,得到Sn-2位的棕榈酸含量在61.9%的各种结构USU型结构酯。

猜你喜欢

脂肪酶乙酯底物
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中酯类物质分析
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无机杂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对“酶具有专一性”的几点思考
MCM-41分子筛固载脂肪酶的研究
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的量
洛克沙砷对不同底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脂肪酶Lip2在蚕丝表面交联固定及其催化性质
采用生色底物测定尿激酶效价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