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酸羟氯喹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2-05-04王冰颖

中外医疗 2022年3期
关键词:氯喹硫酸抗体

王冰颖

闽清县总医院内科,福建福州 3508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在老年人群中高发[1]。患者发病位置主要包括腕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致残,造成关节功能丧失[2]。RA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国外的发病率为0.5%~1.0%,我国的发病率为0.32%~0.36%,是导致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关于RA的危险因素显示家族遗传、携带DR-β基因、雌激素、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RA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RA患者相较同龄人群死亡危险性增加1.3~2倍,生存时间最长可缩短18年,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寿命显著缩短。目前临床上治疗RA的成熟方式是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该方案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在临床应用广泛[3-5]。但部分人群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的治疗方案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因此该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硫酸羟氯喹治疗的情况下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RA患者106例,该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53例。观察组男21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71.85±5.34)岁;病程3~10年,平均(6.85±2.43)年;发病位置:肩关节22例,膝关节18例,肘关节19例,其他关节16例。对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60~84岁,平均(71.69±5.27)岁;病程4~10年,平均(6.96±2.48)年;发病位置:肩关节20例,膝关节19例,肘关节18例,其他关节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测、X线检查确诊为RA[6];年龄≥60岁,精神正常;知情且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外伤、骨折史患者;合并心肝肾胃等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患者;对研究中使用药物不耐受或过敏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1020644)治疗,10 mg/次,po,1次/周;来氟米特(国药准字H2008 0054)治疗,20 mg/次,po,qd。用药期间可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对剂量进行适度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H19990263)治疗,0.2 g/次,po,bid。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临床治愈: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基本消失,疾病对患者生活无影响;显效: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明显改善,疾病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有效: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有一定缓解,疾病对日常生活有较为明显影响;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统计患者症状变化,包括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

③对比患者实验室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采用酶法检测。

④对比患者实验室自身抗体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采用比浊法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4 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RF、CCP抗体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CCP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对比[(±s),U/mL]Table 4 Comparison of autoantibod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U/mL]

表4 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对比[(±s),U/mL]Table 4 Comparison of autoantibod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U/mL]

?

3 讨论

RA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自身免疫疾病,疾病特征是侵蚀性关节炎。在发病后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后续可导致关节畸形并致残,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心脏、肾脏等[7-9]。RA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在治疗中应当寻求不良反应少,治疗疗效佳的治疗方案[10-12]。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是治疗RA的典型用药方案,但大数据研究显示部分患者从该治疗方案的获益较低,临床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为改进RA治疗的用药方案,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的基础上增加硫酸羟氯喹治疗。硫酸羟氯喹属于4-氨基喹诺酮抗疟药物,可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及炎性因子的释放,继而阻滞纤维细胞合成的目的,主要是对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13-15]。在治疗RA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滑膜细胞凋亡,使滑膜炎性细胞渗出量减少,继而改善关节肿胀[16-17]。

该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硫酸羟氯喹可提升治疗疗效。赵金英等[18]研究中采用与该研究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疗效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60%(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加入硫酸羟氯喹可显著提升疗效,其原因在于硫酸羟氯喹抗炎机制与甲氨蝶呤不相同,在一定程度可获得更好的抗炎效果。

在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自身抗体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表现好于对照组,也再次证实增加硫酸羟氯喹可获得更理想的疗效。研究中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下降,相较对照组改善也更为明显,这表明增加硫酸羟氯喹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使疼痛程度降低,晨僵时间缩短,关节肿胀数减少,对改善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作用。该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减少,hs-CRP、IL-6、TNFα是临床常用的促炎因子指标,其指标与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当观察组治疗后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时,提示加入硫酸羟氯喹还能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两组自身抗体水平的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RF、CCP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入硫酸羟氯喹治疗可控制RA的进展。

综上所述,硫酸羟氯喹加入到RA患者常规治疗中,可促进治疗疗效的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使患者炎症因子、自身抗体指标水平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疾病,因此后续研究中将维持对患者的随访,探讨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长期影响。

猜你喜欢

氯喹硫酸抗体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硫酸渣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2019年硫酸行业运行情况
2018磷复肥硫酸大数据发布
硫酸很重要特点要知道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