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2022-05-03赵新华李群星尹德录

关键词:植入术冠脉心肌梗死

赵新华,李群星,尹德录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冠心病是由于机体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可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其通过将合金材料制成的网状间隙支架植入到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能起到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通畅的作用,还能减少介入术后血管弹性的回缩,具有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等特点[1]。但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2]。有学者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与血管重塑、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3],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故设立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1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所得的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40例)和非支架内再狭窄组(170例)。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第2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符合《现代心血管病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首次植入支架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造血系统功能异常者;冠状动脉造影不清或存在冠状动脉造影禁忌证者等。研究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取左前斜、右前斜及头脚轴状位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进行评价,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由2名医师独立完成诊断,如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则由第3名医生对患者的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标准:靶血管管腔直径狭窄≥ 50%,其中包含支架内、距支架边缘≤ 5 mm的支架两端的冠状动脉[5]。

1.3 观察指标 ①对影响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运动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三酰甘油(TG)、支架大小、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等,其中SBP、DBP采用血压分析仪进行检测,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后,采用血糖检测仪检测FP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FIB、TBiL、Cr。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组中年龄≥ 65岁、运动时间<3个月、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FPG、FIB、TBiL、Cr、T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SBP、DBP、TC、支架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影响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65岁、FPG较高、FIB较高、TG较高、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1.445、1.519、1.429、1.782、1.510,均P<0.05),见表 2。

表2 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病与冠状动脉内膜脂类聚集、管壁弹性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有关,且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向左肩、左臂,甚至无名指放射痛[6-7]。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有效促进冠脉疾病的血管重建,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由于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等,会使支架后的血管出现再狭窄的情况[8-9]。因此,确定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 65岁、FPG较高、FIB较高、TG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回缩及扩张不够充分,导致冠脉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以及细胞外的基质增生,使局部体积增大,挤压血管腔,导致支架处管腔出现狭窄,所以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应尽可能地为老年患者置入合适的支架,防止管腔出现再狭窄[10-11]。患者FPG水平高于正常值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出现炎症反应,还会导致机体中血栓素A2的合成增多,促进血管收缩,并阻碍血管舒张因子的合成,抑制血管舒张,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因此,术后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清淡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12-13]。FIB水平异常升高可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增加血黏度,从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红细胞黏附以及血栓的形成,进而使血管腔狭窄,因而可采用对症处理,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及运动保健,从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机体内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避免血管腔狭窄的发生[14]。TG属于一种有机物化合物,当机体过度肥胖、出现心血管疾病及肝脏功能损害时,其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速血管腔的狭窄,因此,应针对特殊体质进行对应治疗,通过规律运动可以使TG作为能量物质被分解,从而降低TG水平,改善患者预后[15-16]。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灌注量会显著降低,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代谢水平下降,造成心肌细胞局部的血流中断,使其出现缺血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加速血管腔的狭窄,平时应注意饮食,控制好机体血压血脂的水平,定期检查,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17-18]。

综上,影响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65岁、FPG较高、FIB较高、TG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及对症治疗,以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植入术冠脉心肌梗死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