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2-05-01黎珍

民族文汇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美育

黎珍

摘 要:文化自信就是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化建设,为中华儿女奠定了文化基础,提升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发展方向。当代世界文化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音乐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音乐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迎来走向国际舞台的机遇,同时也需要面对巨大挑战。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国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建立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字:音乐课堂 激发 文化自信;

前言

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主义社会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学生是国之栋梁,只有学生们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坚定文化自信,民族的发展和传承才有希望。

一、关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二、在音乐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学校中美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美育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信。美育的实施途径就是课堂教育,美育只有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个过程,制定美育的目标,才能激发美感,挖掘学生的潜能。

民歌作为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应当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堂中,可以达到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许多民歌是蕴含着爱国主义色彩和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民族音乐凝聚着许多民族文化的精华,美育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审美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思想和品位的升华,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有着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当前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一)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缺失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是古色古香的传统戏曲和舞蹈,亦或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乐器,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之后,许多优秀的民歌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保存了下来。但由于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民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明显缺失,会唱民歌、会演奏民族乐器的人也越来越少。为了挽救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使它一代代流传下去。

(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由于现行不科学的升学制度的影响,导致中小学考试制度的扭曲,音乐学科被视作“副科”,于是“主科”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副科的时间常常被主科老师占用,甚至副科无人问津,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音乐老师,更别谈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研活动。

(三)教学手段单一无趣

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是目前教材中涉及的民族音乐较少,缺乏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使得教师难以开展有效的民族文化教学,较难实现音乐与本地文化的融合,并且老师只是简单的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学唱歌曲,把民歌当做音乐鉴赏课来授课,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很难设身处地的感觉到民歌的真正内涵,所以对于民歌学生会觉得有一种距离感。部分学生觉得作品不好听,不喜欢民歌,觉得民歌中的方言比较难掌握,演唱起来困难。学校音乐课堂是民歌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途径,如果想要民歌真正的走进音樂课堂并发扬下去,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必须改变。

四、如何通过音乐课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一)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缺失,归咎于现行的教育模式,由于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阵地,更应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任务。目前国家提出的美育教育的改革为民族音乐走进课堂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让学校对民歌音乐教学更加重视,认真落实问题所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和意义,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教学能力。

(二)让中学生了解民歌的社会功能

民歌具有传递知识功能和传承历史功能,在新的习俗代替旧的习俗时, 常见的民间歌舞音乐就会映入人们的视野。民歌可以增进民族地区情感和地方文化的发展,是可以表达一个地区的民族特色,表达自己的民族精神,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功能是极为强大的,民歌蕴含的文化知识是渊博的,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时,也能够体会到民歌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个知识的积累。民歌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可以发现不同种类民歌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加强对我国不同文化的认知。

(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乐是民族的灵魂和瑰宝,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之一。民歌历史优越、形式多样,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爱国情怀,不同的民歌表达了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中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引入民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教学有一定的文化渗透功能,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民歌。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文化自信这一理念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接收、感受美,耳濡目染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风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搜集民歌教学资源,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充分融合,借助多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各地民歌的特色和风情,对歌曲的学习进行渲染,让学生能够更多了解民歌的背景,体会民歌的情感,直观的感受民歌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歌的意义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结束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明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培养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要对我们民族文化抱有高度的自信和自豪,青少年树立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去参与未来世界文化的交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周树智.“文化自信”概念辨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6):27-34.

[2]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9-25(002).

[3] 朱雪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艺术人才问题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3):21-23.

[4] 田雅伦. 将民歌带入中学音乐课堂[D].苏州大学,2020

[5] 张黎红.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 柏伟. 试论民歌的社会功能[J]. 剧作家,2004(3):118.

[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EB/OL].[2018-06-13]

(本研究为广西教育厅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XGZJG2021B192)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美育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美育教师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