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及开发

2022-05-01戴艳弟

甘肃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成因幼儿园

戴艳弟

【摘要】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其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同一县域内,由于县情或乡情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同一性,导致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特色、建设缺少连贯、运用随意性大、修订止步不前等诸多问题出现。所以全面构建特色化、系统化、机制化的校本课程,并根据时代发展和幼儿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校本课程修订完善,能够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文章基于此,从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校本课程;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39—04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地方课程中最具有教育价值和开发价值的课程。选择适合本园发展的、符合当地特色的校园课程,无论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幼儿园本身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课程开发没有特色。校本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地方性。相对于国家课程来说,校本课程与当地实际联系更加紧密,在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地方工艺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从目前各园的校本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来看,它的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即没有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劳动教育、德育、社会实践这几个方面。当然,校本課程的切入点从几个方面着手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具体的内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并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主动选择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各个园内的校本课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雷同现象,也就是说,实际中的校本课程都是整体划一的内容,缺少差异性和特色性,这样课程育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幼儿园的校本课程还没有完全从应付检查和表面工作的状态中走出来,还没有完全考虑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更没有考虑校本课程和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完全就属于纸上谈兵。

二是课程建设缺少连贯性。各个阶段的幼儿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外界的感知和事物的兴趣也不相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即无论是基本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应该有梯度发展。目前各个幼儿园开发的校本课程,这一特点体现得还不是很明显,所有的校本课程都几乎没有体现出内容的连贯性和梯度性。有些幼儿园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展“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但都只是零星的、片段式的、一般意义上的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例,这一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大、中、小班幼儿的身体状况、园内的场地情况等等,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班级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要有由简到难的过程。但是,在实践操作上,所有的班级都是在同一时间开展同一内容的课程,甚至有些幼儿从小班到大班都参加的是同一劳动,这样的校本课程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对于幼儿园来说,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展的意义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或者其他内容的校本课程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这些重点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课程运用随意性大。尽管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开发的一门课程,可能由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参差不齐,或者是对幼儿的发展考虑不周等因素,校本课程在开设上没有国家课程严格,但是,说到底它也是一门“课程”。既然是“课程”,那么它的实施就具有规范性和规律性。无论是课时的安排,还是内容的设置,都要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学校的相关规定,目前在这一点上,各个幼儿园还没有做到位。特别是有些内容的设置“欠账”较大,基本都是把零散的内容拼凑在一起,各个内容之间既没有相互连贯,也没有更迭交替,更没有系统衔接,这样随意性地把各个内容搭配在一起,显示不出校本课程的严肃性。再者,部分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课程规定开设,也就是说,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主观意愿不定时地开设。更有甚者,有的幼儿园找不到一套更适合本园系统的课程资源[2]。个别幼儿园的校本课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只是把园内的各类活动装订成册,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的校本课程;还有部分幼儿园只是把其他幼儿园的内容改头换面,然后变成自己的课程。所有这些问题都凸显了校本课程无论是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开设上过于随意,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相背离。

四是课程修订止步不前。课程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通过课程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也应是这样。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让幼儿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更为主要的是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继而发扬光大。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开设的“非遗”等传统优秀文化的校本课程,融合了本地风俗人情、地方特色、家乡文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些优秀文化向外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人、本土专家都会结合时代不断地修改完善,而校本课程也恰恰要反映这一民间智慧的过程。所以,校本课程应该主动反应这些变化并及时加以修订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程的作用。但是,目前好多幼儿园的校本课程从开设开始,很少有教师有意识地主动修订完善相关内容。

当然校本课程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但是从当前的县域实际情况来看,这四类问题是最为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不重视。从课程规划来说,教育主管部门从来没有对县域内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编排,也没有审核认定,各个幼儿园各自为阵,选题难、随意性大等问题不断出现;从教育成果来看,主管部门没有对校本课程开设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也没有专项督导,致使校本课程在课时量方面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幼儿园不重视。对于校本课程内容而言,幼儿园开设的初衷不一,有些是因为应时应景,表面应付性开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些是属于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刚开设时教师和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其他事务性工作和考核机制的偏向,校本课程没有纳入相应的考核,所以就自动放弃;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和志趣不一,对于校本课程的内容,特别像技能类这样的内容,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坚持开展下去,致使校本课程“走走停停”。三是家长不重视。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的教育特别重视。从观念上来说,他们更为看重的是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的课程,以及与以后文化课或者学业提升有关的内容,对于校本课程类的内容,不明确反对但也不大力支持,基本上形成了幼儿园单打独大的局面;甚至连简单的家务劳动,家长都会代替幼儿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校本课程很难在幼儿的心目中“撑起大旗”。

当前,不同地区、类型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色化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3]。校本课程主要是为弥补国家课程教育的不足,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范本,让幼儿尽可能地从单一的家庭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融入更多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构建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的校本课程,既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又可以让幼儿园具有品牌效应。

一是坚持课程特色化。课程不是大杂烩,所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不在多,而在于精。各个幼儿园应开发适合本园幼儿发展、反映当地优秀文化的课程,组织教师和相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地素材和教育资源,特别是能够反映出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文化习俗、红色资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筛选、加工,形成图文并茂的内容,再经过长期连续不断地在幼儿园开设和完善,最终形成一门独特的校本课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要具有单一性,也就是一个幼儿园一般情况下应只选取某一种类型的内容作为本园的课程,或者大、中、小班分别选取一个素材作为校本课程,这样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教授的内容、重点各不相同,就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千万不能把所有的本地特色都融合到一起形成杂而乱的现象,这样的课程没有取舍,幼儿难以掌握,也难以形成特色。因为在同县域内,内容基本相同但编排体系各异的课程,只会给人庞杂纷乱的感觉。当然,要系统而又詳细地介绍县域内的某种教育资源,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人员专门编写校本课程,各个幼儿园实施即可。

二是坚持内容系统化。幼儿刚刚从单一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脱离出来,或者说还未完全脱离出来,他们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校本课程在开设时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在按部就班中激发兴趣。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有梯度,各部分的内容既要相互衔接,又要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开设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区别是什么,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各个阶段应让幼儿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最终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劳动教育为例,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带领幼儿参加一些种植类的劳动,并体验劳动过程,让幼儿明白劳动的艰辛,这其实只是一种活动,而不是课程教育。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这个系统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小班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植物种子,学会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的各个过程;在中班让幼儿学习平整土地,懂得施肥、清除虫害这些基本知识;在大班学习种植、除草、收获等内容。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幼儿自己会构建出与种植有关的一系列过程,也会明白通过劳动带来什么样的收获,那么校本课程的育人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各个班级的学习内容不同,但却相互关联,每年都呈螺旋式发展,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育系统。

三是形成长效机制。之所以会出现课程教学随意性现象的发生,除了教育评价和教学应付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无法跟进,比如绘画、手工和器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强,所以这也是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克服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要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实施方式、考核评价等体系,让校本课程长效开展。对于部分课程特别是部分手工、绘画等技能性的课程,如果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积极联系相关部门选派或者自己聘请民间艺人来园授课,应有效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再者,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联系本地的民俗馆、博物馆等,把教学的地点设在民俗馆或者博物馆,前期由双方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由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定期开展双向活动,既可以解决幼儿园师资和场地的问题,也给幼儿营造了专业化的教学氛围,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定期修改完善。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都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校本教材,甚至理解为校本活动。因为从资料的收集、宣传的报道等各方面显示,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其他的活动都归结为校本课程,这是对校本课程的误解。即便是如此,幼儿园在开展和使用的过程中都没有对校本课程定期修订完善,没有吸纳目前最先进的教育经验,一直停留在刚开发阶段的内容上。在校本课程使用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内容的欠缺、过程上的错误、与时代步伐相比的滞后等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一直年年存在,年年得不到及时修订,最后导致错误百出,漏洞越来越大。以民俗风情类课程为例,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民俗产生的原因、形成和演绎的过程、存在的形式种类等,但很少涉猎当前环境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发展。社会飞速发展,有些民俗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么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要么传承人匮乏,都渐渐消失、失传或者没落,这些过程要及时反映到校本课程中。对于现代社会不适合的民俗,及时剔除;对于因传承人匮乏而没落的民俗,校本课程更要侧重反映,这既是对民俗的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幼儿甚至是家长的传承激情。所以对校本课程的修改和完善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不能因噎废食,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展半途而废。

当然,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些是因为当前的教育环境、教育体制等原因造成的,有些是因为教师的专业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的,不一而论,但只要能围绕儿童健康成长这个中心,用心开发课程、用心开设内容、用心开展活动,那么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定会遍地开花。

[1]黄晓霞.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中华少年,2017(24):232.

[2]蔡珍政.园本课程在区域活动中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对甘肃省A园的田野调查[J].甘肃教育,2017(23): 79.

[3]翁楚倩.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质量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90-91+94.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089)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成因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