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新冠肺炎疫情谣言的特点及媒体应对策略

2022-05-01郭士荧

传媒 2022年7期
关键词:辟谣新冠肺炎疫情谣言

郭士荧

摘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谣言滋生的重灾区,也是检验社会辟谣机制和媒体应对能力的试金石。本文以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类谣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造谣内容、表现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研究社会辟谣机制的变化,包括官方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大、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辟谣队列、网络专业辟谣平台的系统性优势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求证途径。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试图寻找可供媒体提高辟谣水平和信息发布能力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谣言 辟谣

“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北京今晚将全城消杀居民夜间要关紧门窗”、“张文宏教授称武汉已群体免疫”……这些一度在网上热传的消息,紧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各阶段出现,看上去言之凿凿,有具体人名、单位或日期,甚至带有一定专业性,但之后均被证实为谣言。自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不确定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类谣言在内容构成、呈现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擅于变化、反复性强、表现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这对现有的辟谣机制提出新的挑战,也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

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类谣言交相登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捉谣记(新浪辟谣栏目捉谣记官方微博)为例,初步统计显示,这期间的谣言主要涉及疫情防控政策、各地疫情进展、防疫知名人物、涉外疫情、开学返校时间、借疫情谋利、伪知识伪科学等。整体来看,这些谣言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紧跟疫情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疫情暴发初期,特别是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前后,全国对疫情的关注度骤然升温,与此同时,主流媒体无法进入武汉,当地权威媒体力量有限,加之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尚未全面铺开,以上种种,使得民众高度的信息需求与有限的有效信息传播之間形成矛盾。彼时,大量以城内居民自述形式出现的信息在网络尤其是自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只言片语式的描述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更加剧了对未知的担忧与恐慌,一系列关于武汉当地及新冠病毒认知的谣言大行其道,如“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老板是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儿媳”、“某某车牌号刚从武汉回来,载有感染病人”、“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集体放假”、“某某药物能抑制新冠病毒”、“盐水漱口能防病毒”等内容真假难辨,不乏有权威媒体裹挟其中,成为传谣工具。2020年1月底,多家门户网站及客户端纷纷转载一则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导致多地出现连夜在药店门口排队购买双黄连口服液的市民,各大药店相关药物被一抢而空。事后证明,双黄连口服液是否能抑制新冠病毒并没有足够的临床依据。

此后,随着疫情发展,谣言的阶段性变化更加凸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围绕国内疫情蔓延及其影响的谣言见诸网络,这类谣言大都声称某地出现确诊病人或者某地将进行全城消杀等,如“北京西站防控失败致大批外地人涌入”、“北京主干道10日晚进行大面积消毒”……同时,随着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紧俏,一波政府将向药店投放平价口罩的消息席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至2020年2月末,寒假即将结束,围绕开学返校时间的谣言在这个阶段集中出现,同时围绕外国疫情的谣言频繁现身,如“我国将建海外抗疫医院”、“美10艘医疗军舰开进纽约港”、“俄全国投放狮子老虎确保人们居家”等。

2.追逐关键人物,发酵期长。关键人物和热点事件向来是谣言“青睐”的主角,通常由当事人出面澄清即可逐步平息。而此次疫情中,抗击疫情中的关键人物、权威人士以及热点事件被谣言持续追逐,呈现一波稍平一波又起的态势,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李文亮医生等,都曾于不同的时间节点在不同的谣言中出现。其中,关于钟南山院士的谣言,从2020年1月至4月每月翻新:1月疫情起时,网传“钟南山院士感染新冠肺炎”;2月疫情在国内蔓延,网传其到了国内某个城市;3月国际疫情大噪,传其将前往欧洲指导疫情防控;4月国内疫情稳定,传其预测疫情将于5月全面爆发。这些谣言的主题脉络与疫情发展的各阶段特点有吻合趋势。

关键人物被谣言追踪的发酵期有多长?从与李文亮医生相关的谣言中可见一斑。2020年2月7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不幸离世,民众以各种方式对这位“疫情逆行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网上随即出现一波与李文亮及其家人有关的谣言,有的直接以李文亮家人的口吻,自述其家人感染病毒,突出其妻子“怀孕”等细节,并向社会发出求助并留下联系电话。李文亮的妻子次日下午紧急在微博发布声明澄清:未发布过求助信息,不接受任何个人捐赠,并呼吁网友不要传播此类捐助消息。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至此,相关谣言逐渐退去。此后,一段段声称是李文亮医生生前唱歌、跳舞的视频再掀波澜,虽然细看不难发现每段视频中的人物并非同一人,但依然在网上被大量转发,直至2月中旬,辟谣信息才陆续出现。

3.同类谣言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反复辟谣。时不时地沉渣泛起,是谣言传播的一大特点,比如,高考季捡到准考证急寻主人、春运期间捡到火车票急寻乘客,这类谣言仿佛已成了每年固定出现在朋友圈里的常客。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一种表现是,描述同一事件的谣言,变换地点名称,反复出现,如一则“喷洒酒精消毒导致家中失火”的视频,被分别冠以北京某小区、山东某小区、杭州某小区等,而真正事发地在江苏句容,起火原因也并非酒精消毒所致。另一种表现是,同类型谣言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出现,经过辟谣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集中出现,如关于各地开学返校时间的谣言,在2月末出现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辟谣,3月中旬谣言又起,至3月下旬各地陆续从高三年级开始复课,仍有关于初中复课时间、小学复课时间和幼儿园开园的谣言在传播。其中,蒙古国赠送我国30000只羊入境的假消息,分别在2月末3月初、5月末两度集中大范围传播,相隔长达3个月。

4.表现手段多样化,使人更容易听信。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实度,网友常说“有图有真相”,以画面印证文字内容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如今,网络提速带来的视频产业大发展,对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影响显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综合表达方式被普遍采用,大大提高了所传递信息的可信度。但事实上,“有图未必有真相”,在本次疫情中,大量的谣言以图片、音频、视频为载体进行传播。即便是文字谣言,也大都转化成图片的形式而不再以单纯的文字传播,比如,以微信聊天记录呈现文字内容,带上对话双方的微信姓名、微信特有的屏幕界面,营造了“此内容未经加工”的假象,无形之中使接收者更加笃信其内容是真实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谣言呈现传播新态势的同时,对辟谣的重视,也在政府层面、大众媒体层面乃至民间层面得到体现。与同样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辟谣中的官方作为更加主动,辟谣主体更加多元,辟谣也更具系统性、体系化。

1.官方信息公开力度加大。信息公开被认为是避免和破除谣言的有力方式。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官方信息公开力度之大,从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召开频次可见一斑。2020年1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5天后的1月27日,发布会开始每日召开,直至2020年5月19日,期间包括春节也未停止,有时甚至一天不止召开一场。自2020年5月19日后,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和全国两会到来,新闻发布会由每日召开改为“根据疫情情况适时调整”。截至到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已经召开上百场。与此同时,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召开了与疫情相关的发布会。

从发布会的内容看,不仅有全国各省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据,还有复工复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疫苗研发、物资保障、常态化防控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各类内容。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共32个部门,都集中到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平台上发布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各项工作情况。

2.辟谣主体更加多元化。在政府发布之外,民间各方自发地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进行的梳理、求证、归集也是不容小觑的辟谣力量,包括以阿夏桑为代表的自媒体博主、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非政府机构、以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为代表的学界力量等,其介入方式不同,辟谣方式各具特色。

科普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硕士阿夏桑(知乎ID)作为一名养狗人士,因气愤“新型冠状病毒会传染给狗继而传染给人”这一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于2020年1月24日创立《COVID-19新冠状病毒一手资讯/科普汇总目录》(shimo. im/docs/VDvgrwXWyxhRqhd6/read),采用分级目录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靠谱内容分类整理为6个章节,包括官方信息汇总、相关医学指南、个人居家生活操作指南、民间志愿信息汇总、辟谣信息汇总、海关信息,网友只需点击目录下的文章题目便可直接跳转阅读原文。这些文章主要来自世卫组织、国务院、卫健委、医院官网、高校官网等。阿夏桑在持续更新目录的同时,也通过公开邮箱接收网友的更新信息与报错,相当于联动起更多的民间力量,共同编织一张拦截谣言的网。这篇个人创立的目录保持更新至2020年4月4日,其主文档页面阅读量超过74万,如果加上其在微博、朋友圈、豆瓣、知乎等各个平台的转发,普及面远超100万人次。

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非政府机构则主要通过微信公号、APP等方式定期发布辟谣信息,在某一领域内的专业性是其优势所在。

此外,以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为代表的学界力量对疫情辟谣进行的专项研发,使得民间辟谣力量更具多元化、辟谣手段更加丰富,其研发的“疫情辟谣助手”采用“聊天软件”界面模式,通过在对话框输入问题“提问”的方式,查找并反馈相匹配的谣言和辟谣信息。虽然这个“疫情辟谣助手”的普及面和使用效果尚无从考证,但它的出现,无疑显示出专业力量主动加入辟谣阵列的积极性。

3.专业辟谣平台展现系统性力量。对谣言的传播研究认为,传播极快是谣言的一大特性,除了故意造谣、传谣之外,人们对谣言的求证过程本身也会导致谣言扩散,在人们为求证真相而与他人进行讨论、询问别人的过程中,会有更多人接触到不确定信息而可能造成谣言传播。因此,追踪谣言的源起乃至传播路径,难度极大,且对快速辟谣的效力有限,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辟谣信息的传播总会迟于谣言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打造稳定而长期的辟谣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辟谣平台作为专门的辟谣主体出现,是长期针对谣言进行反击的阵地。它们将散布的各種谣言进行集纳,如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小程序辟谣助手、微博辟谣等,与不规律出现的辟谣新闻和综合信息平台开辟的辟谣专栏或辟谣版面相比,它们信息权威、固定存在、持续更新、内容系统,建立起个人主动求证真相的便捷渠道,是谣言受害者值得信任的反击谣言后盾,有益于培养大众对谣言的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大大增加了媒体辨识准确信息的难度。同时,辟谣主体的多元化、辟谣渠道的多样性,为大众获取准确信息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人们在意的是信息是否准确,并不介意其是否来自大众媒体。如果媒体一味地绕着谣言走,会失去受众聚焦的阵地,建议应当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信源的辨识。生命力越强的谣言越容易进入大众媒体视野,判断其真伪的难度也越大。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更要加强把关,采用权威信息源。不仅自采内容要加强信源辨识,转发的内容更易陷入传谣风险,特别是大众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和账号之间的互相转引行为,注明转引出处并不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表现,求证其真实性后再转发才是真正的负责体现。

2.抓住谣言中的新闻线索。谣言之所以被传播,说明其所传递的信息本身具备吸引力,它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大众的关注点所在。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为我所用,可以有效拓展大众媒体的新闻线索。比如,从2020年初到2021年初,有大量关于某地要“封城”、某地要全城喷洒消毒水、某地将断路的谣言,甚至在2021年1月13日前后出现过“全国封城时间表”,时值春节临近,这则谣言无疑击中了很多人企盼春节回家团聚的情感神经。对于这类谣言,如果媒体能够及时关注,迅速向相关部门求证,求证结果本身就颇具新闻传播价值。

3.提高信息发布技巧。根据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的分析,谣言之所以被快速传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准确击中大众的兴趣点,并能给传播者留下印象。而辟谣信息往往传播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辟谣信息刻板严肃,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对媒体的信息发布技巧做出了提示。比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广为流传的“喝酒可防治新冠肺炎”的错误说法,不难理解此说法正中爱酒人士下怀,也可以想象这句话在人们聊天时所具有的谈资价值。对这条错误信息辟谣,如果采用认真严谨的科学论证,从而得出“喝酒不能防治新冠肺炎”的结论,恐怕大多数人只会记住这个结论,却很难产生主动传播的动力。中国新闻网的做法则另辟蹊径,借助李兰娟院士向广大网友喊话:“我说酒精消毒可没让你们多喝酒啊。”事實上,李兰娟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是:“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毒,但并不是叫人人去喝酒,这是两个概念。”中国新闻网的表述方式并不违背其原意,却更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并提高了大众传播的便利,显然重述“我说酒精消毒可没让你们多喝酒啊”比转述“酒精能用于消毒,但和喝酒是两个概念”要生动得多、顺口得多。

4.强化辟谣信息的传播。笔者认为,辟谣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就事论事、证其真伪,而在于培养公众对谣言的“群体免疫”。这需要全社会提高对辟谣的重视,强化其传播。当下,除了专门的辟谣平台之外,媒体的辟谣发布大都是偶发行为或深埋在二级栏目之下,鲜见有媒体将辟谣作为常设版块置于明显位置。这种零星散发的辟谣操作,通常需要受众主动搜索才能看到辟谣信息。如果要建立人们对谣言的自觉警惕,则需要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提醒,需要辟谣主动进入公众视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传播时,人民网等多家媒体都将辟谣提升到与疫情报道同等重要的位置,开设专题予以呈现,这种布局使得人们在浏览页面时,不自觉地就能注意到辟谣的存在,不失为强化辟谣传播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参考文献

[1]严雨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一岁了”!政务公开发布有了这些不同……[EB/OL].(2021-01-23)[2021-11-24]. https://www.sohu.com/a/446379842_116237.

[2]赵倩,张炎良.白岩松:跟谣言斗不是那么容易 事实有时候干不过人们的情绪[EB/OL].(2020-05-25)[2021-11-24].https:// new.qq.com/omn/20200525/20200525A0BMS900.html.

[3]朱虹.机器人不说谎——看天津大学开发疫情辟谣助手[EB/ OL].(2020-02-05)[2021-11-24].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 5112722/5009334?from=singlemessage.

[4][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M].郑若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编辑:孙航】

猜你喜欢

辟谣新冠肺炎疫情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