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2-04-28王磊王毅刘晓朱光燕田梗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堂

王磊 王毅 刘晓 朱光燕 田梗

(滨州医学院教务处,烟台 264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健康中国战略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云技术等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医学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医学类院校,要紧跟党的“健康强国”和“强国教育”战略,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迎接时代发展新挑战、新机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医学生。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模式,超越并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空间界限,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1],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带来契机。滨州医学院自2017 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1 医学教育的“翻转课堂”和“在线开放课程”

医学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我校医学专业采用基础阶段+临床阶段的“两段式”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课程;第二阶段,在医院进行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和实习。在校内学习期间,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接触临床实践以及临床案例机会较少,在校内授课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上课过程中传授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生的知识基础需求,因此在课下合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基于案例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所以,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医学教育:“在技术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前依据案例学习传统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内容(以文档资料、视频等形式的在线教学资源),提前了解并消化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堂中教师主要作用是解疑答惑、进行临床思维训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引导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课后教师上传相关练习题、课后补充资料(视频、文档等资源),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技能提升”[2]。我校适用于翻转课堂的医学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在见习实习课程方面尚未开展相关实践[3]。具备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在线平台、在线学习资源、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学生具备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的技能,这是我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必备的两个条件与要求。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翻转课堂开展的一个载体,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学教育的质量。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 2003 年的国家精品课程,主要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4]。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调整,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学生学习的在线教学视频、测验及拓展资源等学习资源。

2 医学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

2.1 更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医学院校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变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回顾我国大学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这是传统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三中心”式教育理念[5],基本适应了生产力落后时代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要求。但进入日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变化。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业繁重、课时较多,在前期的学习中需要消化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仅仅依靠单一的课上时间学习专业课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校积极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寻求变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的可行途径,并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医学类院校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育人理念[6]。为提高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好所学知识与能力并应用于实践,积极建设和引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各个学科门类、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雨课堂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学过程渗透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阶段。

2.2 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医学院校教师积极对接教学改革

2.2.1 制定标准,出台管理办法

为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流程,进一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7],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函[2019]6 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高函[2019] 8 号) 等文件要求[8-9],制定了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相关要求、申报与管理、支持与保障等内容。

2.2.2 制定奖励约束机制,提升主观能动性

医学院校中很大一部分课程建设都要通过附属医院的教师(医生)来完成,他们本身医疗工作任务较重,如何通过政策激励约束来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焦点。学校出台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和修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列入其中,建设完成后给予教学工作量和奖金奖励;出台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管理办法,要求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提升课程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提升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2.3 分类建设、强化特色,扎实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3.1 统筹规划,重点推进

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建设,均列入学校每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重点推进;依据学校课程特色,做好引进与自建课程分类。自2017 年起,教务处每年定期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课程建设进度,截止目前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自建课程100 余门,引进国家优质在线课程100 余门。

2.3.2 借助平台,分类实施

根据课程建设基础和学校发展规划,按照课程类别进行在线开发课程建设,主要是: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前沿创新课程、实验类虚拟仿真课程等,针对我校自建的特色专业课程、行业特色课程以及受益面较广的一些课程,积极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接合作,借助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明星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课程的自建及实施在线开放教学,拓展课程的影响力,扩大其受众面。

2.3.3 统一标准,同质等效

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要在多个教学医院开展,保证教学同质化是重中之重。在开展某一见习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时,一般由直属附属医院相关教研室牵头、各教学医院参与,统一标准后开展建设。在开课阶段也统一要求,切实解决各教学医院之间授课质量不统一的问题。

2.4 实施针对性培训,筑牢课程建设基础

2.4.1 课程建设培训

制定计划,广泛开展各类课程建设培训。通过邀请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负责人等在我校开设培训讲座、邀请平台负责人交流相关平台的技术使用、邀请资深课程建设教师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主动到二级学院送培训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培训计划,每年平均组织专场课程建设培训20 场左右,受益课程建设负责教师600 人次左右。

2.4.2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医学院校的教师很多都是引进的医学专业人员,非科班教师出身,其教学能力亟待提升,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10],因此,需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结合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升,把课程建设的基础打牢。同时,鼓励获得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青年教师投身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水平高的优势。

2.4.3 信息技术素养培训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1],在教育部等上级文件中已被多次提出,尤其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加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内在要求,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越来越重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紧跟上级要求,整体规划,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将最新、最有效的技术推广到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中。

2.5 成立专项任务团队,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在线教育教学的补充,应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并建设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制度,要力争培育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教学名师,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可以互通的学分认证机制,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校成立专项任务团队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督促和教师成立课程专业团队课程设计及资料整理。

2.5.1 学校成立专项任务团队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实行专项任务团队负责制,主要从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实时监控、相关技术支持、数据分析、相关组织培训与建设管理等,健全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审核通道、有效监督环境、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等。

专项任务团队负责人要加强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商议制定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多方位地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建设。专项任务团队还需进行在线课程质量的“一对一”的检查与指导,阶段性检查与督察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线课程上线运行前、上线运行中的检查与指导、实际应用情况、教学效果等,进行有效地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同时,应积极与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平台对接运行的网络是否有安全隐患、内容数据是否安全、运行服务是否进行规范管理等。

2.5.2 教师成立课程专业团队

课程专业团队由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课程助教等成员组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开展(图1)。

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学习模式

重视课前准备,教师提供预习资料。课前准备工作,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有效基础。授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设计授课教案、制作课前任务导学单和案例视频、设计试题册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助教沟通协调各角色,上传预习资料,督促任务导学单的填写和收回。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导学单,可自主或小组完成学习内容,也可在线讨论,基本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集中课中答疑,教师记录学习数据。此部分是知识内化吸收的重要阶段。授课教师应及时检验助教收回的任务导学单,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中,共性问题教师可进行集体引导式解决,个性问题可在小组讨论中自主解决。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共同收集、整理、分析资料,选择发言代表汇报小组成果,大家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交流中,教师可适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教师也可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课程汇报、实操项目等,助教应对平台进行监督,管理好课程运行情况。学生通过课中学习、小组讨论、课程汇报等活动,解决了课前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在消化,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强化课后巩固,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助教将试题册等巩固课堂内容的学习材料发放至学习平台,供其巩固所学内容。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借助于雨课堂进行,既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数据,如出勤情况、章节测试题得分、观看视频的次数和时长、在线讨论情况等,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期末测试或实验情况,获得总结性结果评价。教师也可通过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改进学习,不会依赖教师的主观评价,各个层面的客观评价,更有助于增进其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 医学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

3.1 形成医学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图2)

图2 医学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由主讲教师讲授,大规模学生参与,由微视频、参考资料、在线讨论、作业练习、章节测验等组成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线开放课程既可以面向所有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对象也可为在校学生,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

3.2 建设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坚持教育教学理念地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地不断变革,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在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设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2021 年共获批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 门,其中,线上课程4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5 门,线下课程1 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 门,社会实践课程2 门,推荐12 门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截止目前,共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1 门,山东省省级一流课程29 门。

3.3 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且成绩差距缩小

在已建成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运用中,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果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学生情感等四方面有关[12],通过对比传统在线学习与基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的学生学习效果,可发现后者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更积极,在线学习行为更稳定,章节测试题及讨论问题更有深度,对课程、学习资源、对自身能力培养有更高地认可度,同时学习成绩也有效提升(以我校“医学遗传学”课程学生成绩为例,如图3)。

图3 2019-2020-01 和2020-2021-01两学期学生成绩比对

该专业在2019-2020 第一学期是传统的在线教学,2020-2021 年第一学期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教学,通过对比两学年学生的期末成绩,可见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教学成绩相对较好,且两极分化差距缩小,整体学习效果提升明显。

4 结语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教育成本,而且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利用。建设过程中,可以及时更新教师的医学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教学成果的固化与共享。

就长远发展而言,中国传统医学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促进新一轮医学教育的综合改革[13],发展“新医学”是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时代召唤。作为医学类院校,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特色、在与同等院校竞争中的学科优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策略与思路。以开放的教学理念,支持教学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提高信息化领导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在线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力争实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磊: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王毅、刘晓、朱光燕:整理文献,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设计论文框架,撰写初稿;田梗:总体把关、审定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