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品德微课设计与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4-28刘菲

当代体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实验组品德对照组

刘菲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反思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采用“体育品德”微课辅助教学及常规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前后教学效果及学生对“体育品德”微课教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借助“体育品德”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品德”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品德”的学习和运用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结论:“体育微课”系列微课资源开发较成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也更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1 研究目的

1.1 “体育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国内“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中正式提出。《课程标准(2017版)》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科育人价值得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体包括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体育教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格。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精神意志并促进其社会化发展。而体育品德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目前,学界对“体育品德”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研究甚少,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迫在眉睫。

1.2 体育微课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其短小精悍、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许多一线体育教师对此较为接纳并在不断尝试使用。不过,从当前的体育微课的开发和研究现状来看,在体育微课的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体育微课内容上较单一,大多重视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培养,而缺少体育品德素养的培养。虽然“体育品德”这一概念在2018年才首次提出,但团结合作、公平正义、勇敢顽强等品质却一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教学形式大多以室外课中的理论说教为主,因此,学生对此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培养效果不理想。研究团队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微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微课作为新型信息化产物,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特点,以求有效地将体育品德培养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体育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教师在室内课中运用微课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修养的理论培养,以及在室外课中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培养和巩固学生体育品德等三方面的培养路径,让学生学习和提高体育品德素养。

综上所述,将“体育品德”素养的培养与微课新技术相结合,开发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专题系列微课资源,可以有效地完善当前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课程资源,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体育品德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微课,能学习到体育品德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品德素养。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本文主要从电子文献、网络期刊及相关书籍中获取相关资料。查阅“体育品德”素养、“体育微课”“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等文献,针对“体育品德培养”微课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对内容整理、归纳、分析和探讨,为研究工作夯实理论基础。

2.2 调查法

本研究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微课使用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调查分析出学生关于“体育品德”素养的认知情况,体育课体育品德的渗透情况以及微课的学习效果等,从而搜集和整理出“体育品德培养”微课的运用效果及学生对“体育品德培养”微课的建议和意见。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问卷48份,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100%。

2.3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本研究将教学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在由同一教师采用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而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体育品德”微课视频辅助教学的方法(相同教学时间,相同教学内容,相同评价标准),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体育品德”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后期通过数理分析统计,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异。

2.3.1 实验的分组

本实验对三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学生在三个月的体育课堂中“体育品德”微课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并在实验前后运用《国家学生健康体质健康标准》对三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学生完成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50米跑步等运动能力进行考核测试,评估“体育品德”微课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

2.3.2 教学实验安排与实施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一次“体育品德”的测评及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50米跑步三项内容考核测试。

第二步:通过三个月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对照组学生运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而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则利用了“体育品德”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在学习每项体育技能每一个课时前,教師用10分钟进行体育品德的讲解和思考。

第三步:教学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三项内容的考核测评工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2.4 反思总结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行事,定期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交流讨论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体育品德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

本研究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为教学蓝本,设计了12节小学体育品德微课(见表1),每节微课的视频内容主要选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跳绳、足球等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小插曲”,视频较为简短,时长一般为2—5分钟,由学生担任视频主角,通过展现“体育品德”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借此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并反思自己在体育活动当中的表现是否符合“体育品德”以及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体育品德”。

本研究的12节“体育品德”微课主要分为三类,其中“体育道德”主要包括“诚信自律”“遵守规则”“公平正义”和“正确胜负观”;“体育精神”主要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和“超越自我”;“体育品格”主要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分别是:谈话导入、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总结拓展和实践体验。而具体实施方法为:在学生学习某项体育项目的每一个课时前,教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相关项目微课的教学,而学生在学习微课的时候需要带着问题思考和交流,接着将微课所学知识运用到随后的常规教学当中,用于检验所学的知识。

这12个微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从完善自我到学习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可以全方位且完整让学生在正常的体育课学习过程中渗透体育品德的学习和培养。

3.2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品德微课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学试验结束后,研究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和了解学生对体育品德微课的兴趣、满意度、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情况。

3.2.1 實验后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品德”微课的感兴趣程度

感兴趣程度调查表(N=48)

由表2可知: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很感兴趣的占64.58%,据排位第一,感兴趣的占16.67%,极少数个别学生不感兴趣或反感。

3.2.2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品德”的学习情况

由表3可知:学生对体育品德的学习情况较好,很了解的学生占了87.5%,基本了解和不太确定的只占6.25%,没有学生是不了解的。

3.2.3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品德”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情况

由表4可知:学生对体育品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效果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学完体育品德后能加以运用。有72.9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认为有点帮助的学生占了18.75%,不太确定的只有3个,认为没有用的只有1个。

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品德”微课对学生运动能力促进效果

3.3.1 实验前后一分钟跳绳质量测试成绩差异

由表5可知,实验前两个组一分钟跳绳测评没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良好等级,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个别学生是及格、不及格,一分钟跳绳平均数相差较小,对照组比实验组多3个,两组学生的人数也相等。

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再次对学生的一分钟跳绳进行检测,数据如下。

由表6可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品德”微课,实验组的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进步略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组的优秀率提高了14.59%,对照组的优秀率只提高了4.17%,实验组的平均数提高了14个,对照组提高了10个,且在实验后,实验组的平均数比对照组多1个。

3.3.2 实验前后一分钟仰卧起坐质量测试成绩差异

由表7可知,实验前两个组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评没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良好等级,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个别学生是及格、不及格,一分钟仰卧起坐平均数相差较小,实验组比对照组多1个。

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再次对学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进行检测,数据如下。

由表8可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品德”微课,实验组的学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进步略优于对照班,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数各提高了9个,但实验组的优秀率提高了16.67%,对照组的优秀率只提高了6.25%,实验组的及格率达到100%,对照组依然是98%。

3.3.3 实验前后50米短跑测试成绩差异

由表9可知,实验前两个组50米短跑测评没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良好等级,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个别学生是及格、不及格,50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相差较小,优秀人数一样,实验组的不及格人数比对照组多1个。

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再次对学生的50米短跑进行检测。由表10可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品德”微课,实验组的学生的50米短跑成绩进步略优于对照班。实验组的优秀率提高了12.5%,对照组的优秀率只提高了8.33%。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品德培养”系列专题微课的资源开发较成功

“体育品德培养”系列专题共12个微课,通过借助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小插曲”,拍摄一段简短的学习视频,学生对“体育品德”的学习兴趣高,能快速了解“体育品德”的基本内涵,并积极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可见,该系列微课的资源开发较成功。

4.1.2 学习“体育品德”微课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品德与运动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体育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由实验可知,通过学习和运用“体育品德”,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得以提升。在三个月后,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及50短跑的数据,实验组的学生在优秀率和平均数均比对照组的数据更高,相比传统常规教学,该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认可、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可见,学习“体育品德”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帮助。

4.2 建议

“体育品德”微课内容要精选,应紧密围绕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挖掘,在应用上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实践。宗旨是让学生能看得懂,理解得透,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得以运用。同时,微课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常规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常规教学中的教师的现场示范等依然非常重要,教师绝不能过于依赖微课而忽视了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育品德培养”专题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号:184430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实验组品德对照组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好学者贤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