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90后”年轻夫妇开展早期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2022-04-28屈虹陈丹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教育

屈虹 陈丹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58名已婚“90后”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当前年轻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了该年龄段已婚未育和已婚已育的年轻夫妇在当前家庭教育问题上表现出的共性与差异,倡议对年轻夫妇在提升教养知识、增强家庭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年轻夫妇;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3-0048-04

【作者简介】屈虹(1997-),女,四川成都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丹(1984-),女,河南信阳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一、问题的提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2021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明确了家庭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也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具有公共利益性的“国事”。

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90后”由于受教育年限增加已呈现“初婚推迟效应”和“晚育”现象,年轻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引发了学者的关注。李磊指出过度竞争的教育观念偏差会构成职业与家庭成长期年轻家长的巨大压力来源[1]。邓惠明等人认为用“多元检视”的方式可以让年轻父母有能力从多角度检视家庭教育问题[2]。邢璐提到“90后”幼儿家长存在对育儿知识与技能、心理调适、沟通与社交、社会资源方面的需求[3]。随着社会发展,大批年轻夫妇都追求高品质生活,作为直面家庭教育议题的群体,如何承担婴幼儿教养职责、如何正确理解并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已成为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针对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多为理论性的呼吁,因此有必要与年轻夫妇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并对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样本,以已婚未育和育有0~3岁婴幼儿的“90后”父母为调查对象(男性出生于1990年~1999年,女性出生于1990年~2001年)展开调查。

研究共发放问卷171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为92.4%。其中男性67人,占42.41%,女性91人,占57.59%。在婚育状态方面,已婚未育95人,已婚已育63人;在家庭教养方式上,111人为“小家庭教育”,47人为“隔代教育”。除了发放调查问卷,研究还结合学历、工作时长、家庭年收入等基本信息对已婚已育和已婚未育的夫妻(各两对)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年轻夫妇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具体困惑。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父母职责不明确,双方对家庭教育问题关注点有差异

表1(见下页)显示两性在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074,p<0.01)。本次调查中的年轻男性基本上扮演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养者”角色,大多数忙于工作的父亲会将教育孩子自然归为母亲的职责,年轻夫妇中普遍存在未协商好家庭教育职责的问题。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双方有着不同的意见和关注点。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更倾向于了解“如何与孩子亲近”“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等涉及亲子互动、情感教育的问题,更为关注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如自理能力、自我学习意识)和能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希望构建亦父亦友的亲子关系。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情绪体验,一方面是对孩子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纠正;另一方面是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情况和思想,学习处理孩子不良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二)年轻夫妇家庭教育经验不足,自主学习能力需加强

表2显示“小家庭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家庭在教育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2.860,p<0.01)。说明与家中老人相比,年轻夫妇的家庭教育能力较强。但其实不少新手父母直言在面对儿童膳食营养搭配、绘本选择与阅读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教育活动时常会感到手足无措。部分家长明确表示目前最想学习胎教、婴幼儿护理、孩子辅食制作等知识,且23位家长回答的关键词与“孩子心理”有关,包括想要了解怎样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如何引导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等。不过,年轻家长的学习状态并不尽如人意——题目“您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频率大致是”得到的答复情况为:“一周不到2次”占54.43%;“一周3~5次”占33.54%;“一周5次以上”占比仅为12.03%。

可以得知,当代年轻家长逐渐重视孩子心理变化,有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在面对教养中的困惑和能力上的不足时,他们对知识的汲取往往局限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朋友间的分享交流,缺乏主动扩展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

(三)家庭成员间沟通不顺畅,各方面教育合力待提升

表3表明采用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合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374,p<0.001)(t=2.486,p<0.05)。说明“90后”家长比老人的家庭教育观念更为先进和科学,且在与幼儿教师、其他家长等多方的沟通上表现更佳。由此引发了两点主要家庭矛盾:(1)部分新婚夫妇声称当前经济条件紧张,出于对养育成本和责任的担忧暂时不想生孩子,因此长辈催促生孩子时年轻夫妻不愿听从;(2)“隔代教育”情况不可避免。年轻家长工作时间较长便把孩子交给老人,导致自己缺失了对孩子的陪伴,并引发了更多家庭矛盾。妻子一方普遍对于公婆介入生活,老人插手孩子教育问题、宠溺小孩等现状感到不满;男性夹在婆媳关系中,较大的困扰是“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与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能力相比,年輕夫妇在家庭教育合力维度上平均分最低。除了两代人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夫妻双方也有着沟通不足的问题。调查中共有9份问卷答案明确提及夫妻间的关系,如“面临的家庭教育困惑是夫妻教育理念矛盾问题”“夫妻间对于教育问题的沟通不顺畅”。因此当夫妻为琐事吵架、观点发生分歧时很容易出现各执一词、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的情况。

四、面向年轻夫妇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建议

提升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最直接最可控的途径就是推动他们参与到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来。针对调查中年轻一代家长表露出的困惑,本研究提出以下指导建议。

(一)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心理观

“90后”年轻夫妇自身学历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当前与幼儿相关的法规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应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1.“开放”“民主”不等于放弃规则,家庭教育中需要教育权威。部分家长在理解现代教育理念时产生了一定偏差,认为“自由教育”“放手教育”等观点在实际生活中较难真正执行,但其实他们忽略了科学育儿应是有节制的开放,有尺度的自由和有规则的民主。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表现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例如2~3岁是儿童的“小叛逆期”,他们此时正处于自我中心的思维状态,会出现情绪暴躁、打闹、哭泣或宣泄等行为,此时父母要避免一味地忍让、妥协甚至放弃管理,而应采用迂回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和孩子事先达成约定,明确底线并坚持执行,让孩子在反复试探的过程中知道约定被赋予了说到做到的价值,学会尊重约定,才能相应地拥有自由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形成自由散漫、蛮横无理的个性。

2. 避免盲目的物质支持与“用力不用心”的陪伴。年轻家长耗费了大量精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比起过早地用金钱为孩子定性某一发展特长或购买昂贵的服饰和电子设备,家长更应该投资“高质量陪伴”给孩子。年轻父母可以利用工作之余零碎的时间开展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带领孩子走亲访友锻炼其社交能力,与孩子合作拼图、积木等游戏激发其创造性、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升其思考能力,还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不同事物,使其提前经历“挫折”,学习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勇敢面对问题的生活态度。高质量的陪伴应是专注倾听孩子的分享并给予积极回应,尽可能就他们好奇和感兴趣的事物拓展其认知面以便在之后进行各项潜能的开发。家长应真正做到在陪伴过程中不假装、不敷衍、不盲目跟风。

(二)多种途径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育子女,不但要有科学的观念和知识,而且必须具备把这些观念和知识运用于家庭教育实践的能力。

1. 总结经验,和孩子共同成长。“如何面对可怕的两岁?”“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他避免危险?”“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学习新的事物?”……孩子们有十万个为什么,家长也积攒了各种各样的育儿困惑。“90后”父母在养育知识和经验上有所欠缺,不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接触各种教育理念和知识的途径较为便捷,所以新手父母应该增强自我反思意识,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提高对书籍、报刊的使用率,积极参与社区、幼儿园组织的育儿沙龙和亲子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并且家庭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输出,家长可以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相互促进学习。“对于孩子的‘多话,我们不必事事解答,多一些关注给孩子,用‘你在想……的问题‘你在注意……事‘你自己是怎么看的等方式和他互动,把问题还给他,让他知道他可以观察、可以思考、可以尝试。也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发现父母不是万能的,他有时可以发现父母不知道的东西,用这种方式鼓励他探索世界。”[4]

2. 卸下包袱,在生活中实施教育。在访谈中,个别家长由于自己学历低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水平较低,家庭教育的能力不够。这表明一些家长只注重看似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实践性。赵忠心先生说:“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实际上,在一日生活中有无数的教育契机,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奖励等多种途径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价值观,不必为了教而教,不必每一项活动都掺入“说、学、逗、唱”等吸引眼球的技能。亲子阅读、外出旅游、参观博物馆……只要父母处处以身作则,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导,便足以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掌握一些让他受益终身的知识,如了解公共规则、遵循社交礼仪、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三)关注幼儿成长环境,有效促进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解释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幼儿生活在家庭中是感到轻松自如,还是生成精神压力,往往取决于年轻父母怎么处理。

1. 向内省思,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0~3岁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新手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争取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孩子的顾虑[5]。年轻一代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间需相互配合,为家庭教育一致性提供助力。一方面,可以主动帮助老人了解新信息和科学育儿知识,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中采用多人轮流参与的形式。只要避免老人过度宠爱或者斥责幼儿,也能有效发挥老一辈人的智慧和经验优势,隔代教育成效同样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不得不异地生活的年轻夫妻应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防止儿童产生恐惧、焦虑、无助等消极情绪体验[6]。安全型依恋关系和亲密的家庭氛围是养育孩子最好的沃土,把家庭建设好,给足孩子爱和安全感,才能保障良好家庭教育的实施。

2. 巧借外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除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环境中。年轻父母可以通过与同龄朋友、幼儿教师、育儿专家等不同群体的交流,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积累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于自己家庭教育的实践之中。例如在周末约上其他家庭一起郊游、積极参与社区组织的亲子游戏、幼儿园开办的育儿沙龙等活动。同时在家园共育、家长学校理念的大力支持下,家长可以有效借助幼儿园、社区、教育机构等的优质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引导孩子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也能让孩子在其他重要他人的陪伴中发展良好的自我概念,为将来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磊.当前中国家庭间教育竞争与压力应对[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5):67-71.

[2] 邓惠明,林丽花.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觉察力及其提升策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10-114.

[3] 邢璐. 0~3岁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的需求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35-36.

[4] 崔清华.年轻家长如何对待“小话唠”与“闯祸精”[J].山西教育(幼教),2015(06):53-54.

[5] 刘勇赫.新手爸妈巧应对育儿难题101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61.

[6] 陈璟.当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03.

本文系2019年湖州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学生观察与分析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GKG1908)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屈虹,903062160@qq.com

(责任编辑 张 娟)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教育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