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锥曲线中隐定点问题基本赏析

2022-04-28李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最值问题

李杰

摘 要:本文从圆锥曲线中“隐定点”问题角度进行赏析,以看不见的“思维断档”——“隐定点”为例,归类分析让学生重视“隐定点”问题,学会看见数学问题的本质,将难解问题变得自然易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定点问题;隐定点;最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0-0033-03

1 利用直接求根解“隐定点”定值问题

例1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x24+y23=1

的左、右顶点和右焦点分别为点A,B和F,直线l:x=my+t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记直线AM,BM,BN的斜率分别为k1,k2,k3.

若k1=3k3,求△FMN的周长.

解析 已知x=my+t,x24+y23=1,消去x,得

(3m2+4)y2+6mty+3t2-12=0.

解得y1=-3mt+23(3m2+4-t2)3m2+4,

y2=-3mt-23(3m2+4-t2)3m2+4.

因为k1=3k3,所以y1x1+2=3y2x2-2.

即2my1y2+(3t+6)y2-(t-2)y1=0.

代入化简,得

2m·3t2-123m2+4+(3t+6)·-3mt-23(3m2+4-t2)3m2+4-(t-2)·-3mt+23(3m2+4-t2)3m2+4=0.

化简,得

-(8t+8)3(3m2+4-t2)=24m(t+1).

故t+1=0或-3(3m2+4-t2)=3m.

解得t=-1或t=±2(过顶点,舍).

故直线l过椭圆左焦点,△FMN的周长为4a=8.

在解析几何中,有些几何量,如斜率、周长、面积等基本量和动点坐标或动线中的参变量无关,这类问题统称为定值问题.本例从k1=3k3入手,看到不可见的直线过隐定点——左焦点,只有这样三角形的周长才能是定值,否则两个变量求定值,很难实现.

本例还可以推广到一般性结论:

结论 已知椭圆左、右顶点分别为A,B,直线l:x=my+t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直線AM,BM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k2=a-ta+t.

2 利用韦达定理解“隐定点”最值问题

例2 设双曲线C:x2a2-y2b2=1(a,b>0)的右顶点为A,虚轴长为2,两准线间的距离为263.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设动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P,Q两点,已知AP⊥AQ,设点A到动直线l的距离为d,求d的最大值.

解析 (1)由虚轴长为2,知b=22.

由两准线间的距离为263,知a2c=63.

所以3a4=2c2=2(a2+b2)=2(a2+12).

解得a2=1或a2=-13(舍).

故双曲线方程为x2-2y2=1.

(2)①若动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设l:x=t,代入双曲线方程可得

P(t,t2-12),

Q(t,-t2-12).

由AP⊥AQ,可得

(t-1)2-t2-12=0.

解得t=3或t=1(舍).

此时点A到l的距离为d=2.

②若动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可设P(x1,y1),Q(x2,y2),直线l:y=kx+t,代入双曲线方程可得 (1-2k2)x2-4ktx-(2t2+1)=0.

则x1+x2=4kt1-2k2,x1x2=-2t2+11-2k2.

由AP⊥AQ,知(x1-1)(x2-1)+y1y2=0.

由y=kx+t可知

(x1-1)(x2-1)+(kx1+t)(kx2+t)=0.

化简,得

(1+k2)x1x2+(kt-1)(x1+x2)+t2+1=0.

将x1+x2=4kt1-2k2,x1x2=-2t2+11-2k2代入,

化简,得 (3k+t)(k+t)=0.

若k+t=0,则直线经过右顶点A,舍去;

故3k+t=0.

即直线经过定点M(3,0),则d

(2p+x0,-y0).

当点为M1,2时,直线AB过定点(5,-2).

所以MA·MB=AB·d,

AB=1+m2·16m2+16(2m+5),

d=4m+41+m2,

所以m+1·m2+2m+5=42.

所以(m+1)2[(m+1)2+4]=32.

解得(m+1)2=4或(m+1)2=-8(舍).

所以m=1或m=-3.

本题是一道探究性问题,由解法2看出此题在设置的过程中是利用“隐定点”结论来倒置探究性问题,这个“隐定点”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经验,同时还要有很强的数字感知能力.

4 利用定义法解“隐定点”定点问题

例4 已知椭圆C:x216+y212=1,左顶点为A,右焦点是F,点P是椭圆C上的点(异于左右顶点),M为线段PA的中点,过点M作直线PF的平行线l,延长PF交椭圆C于点Q,连接AQ交直线l于点B.

(1)求证:直线l过定点;

(2)是否存在定点D1,D2使得BD1+BD2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D1,D2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1)由题意知:

A(-4,0),F(2,0).

设點P(x0,y0),则M(x0-42,y02).

当x0≠2时,直线l的方程为

y-y02=y0x0-2(x-x0-42).

即y=y0x0-2(x+1).

当x0=2时,直线l的方程为x+1=0,直线l过定点D2(-1,0).

(2)存在定点D1(-3,0),D2(-1,0)满足题意.

由(1)得D2B=12FQ.

记椭圆C左焦点是F′(-2,0),

则AF′的中点为D1(-3,0).

又点B为AQ的中点,得

D1B=12QF′.

所以D1B+D2B=12(F′Q+FQ)=4.

综上存在定点D1(-3,0),D2(-1,0)满足题意.

在数学学习上,我们不仅要看懂定理的证明,更要努力去思考当时这条定理是怎么被想出来的,最原始的思路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像例4这样问题时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

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新增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就是要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关注那些潜在的、隐性的数学素养.基本活动经验从本质上看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直觉.基本思想中所说的抽象、推理和模型都是人的一般思维方式,它们对于人的影响远远超越数学学科.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些远比知识和技能本身更重要,意义更深远.

参考文献:

[1]

陈德燕.让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更为理性——谈数学理性思维的培养[J].福建中学数学,2016(10):24-27.

[2] 钱军先.例谈稚化思维的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Z1):38-4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最值问题
含双平方根式无理函数的最值(值域)问题
巧构图形 妙解试题
巧用一条线?解决一类题
例析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解法
均值定理在函数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万变不离本质 殊途终须同归
浅谈高中数学中最值问题的教学
谈最值问题与实际生活
椭圆中常见的最值问题
三角函数最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