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引才留才探究
——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视角

2022-04-27刘瑞雪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武汉市补贴毕业生

张 媛 刘瑞雪 郭 薇

(1. 武汉市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2. 武汉市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3. 武汉欣联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言

人才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所在。作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大学毕业生是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2017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发出“鼓励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汉创新创业”的号召,2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5年吸引100万大学生在汉创新创业”计划,2017年当年留汉大学生达到30万人,是2016年的2倍。“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的提出引发20多个城市跟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陆续推出更优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成都、杭州等城市也拿出了更为丰厚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的落户。相较于其他城市,武汉市高企在大学生留用率和高层次人才的吸纳上略显弱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高企从业人员结构与大学生留汉情况,探究武汉市高企引才留才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武汉市高企吸纳大学生现状

高企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为高企争夺市场优势地位的核心资源。数据显示,武汉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与科研优势,是武汉市高企快速发展的坚实后盾,不断壮大的高企也为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但高企吸纳大学生不容乐观。

1.1 高校人才利用率低

随着高企规模总量的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张。“十三五”期间,武汉市高企从业人员数量稳定上升,从2016年的43.5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69.8万人,年均增长15.1%。2020年,武汉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户,同比增长41.7%;2020年武汉市新增留汉大学生30.2万人,其中:高企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2.76万人,仅占当年新增留汉大学生总人数的9.14%,高企对本地高校人才利用率相对偏低。

图1 2018-2020年武汉市高企吸纳大学生情况(万人)

1.2 应届生本地留存率低

据Boss直聘研究院调查,深圳应届生留存率为81.6%,上海为76.2%,与其他新一线城市相比,武汉市2020年应届生本地留存率排名居于副省级以上城市末位,仅为45%,人才流失率较高。据悉,武汉毕业的大学生最热衷的两个外地城市是深圳与北京。

图2 主要城市2020年应届生本地就业率

1.3 高学历人才供给不足

相较其他行业,高企所在的高精尖领域对从业人员的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2020年武汉市高企新增硕士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人数高于相应学历新增留汉人数,高学历人才的留汉人数无法满足武汉市高企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2020年,武汉高企从业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增加2.43万人,高于当年2.39万的新增留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企本科从业人数在2017-2019年保持约20%的年增长率,2020年出现下降,本科从业人员减少4080人,与当年新增16.5万本科毕业生形成巨大反差。

《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中提出,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存在人才和智力外流的问题。2018-2030年期间,各地都将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到分享“人才红利”,人才“争夺战”将更加激烈,武汉市高企吸引和留住高学历人才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图3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构成数量(单位:万人)

2 武汉市留才引才影响因素分析

在人才集聚、人才流动等方面,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且研究成果丰富。Palivos Theodor提出,对人才产生吸引力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规模、相关政策、薪酬水平、知识的溢出效应等。知识管理专家马汉· 坦姆普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是影响知识型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国内关于人才吸引的研究集中在产业集群与人才吸引力、地区人才吸引力等方面。宋鸿、张培利将影响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属性概括为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提供发展机会的能力、提供宜居环境的能力。

2.1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虽然城市的政策性支持和福利对大学生行为选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更多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岗位工资待遇及职业发展空间。由于武汉市留才政策优惠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全市高校留汉就业创业毕业生,从落户住房、就业创业到优化服务,因此各方面优惠力度较小。人才政策的普惠性吸引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学生,保证留汉人数的同时没有兼顾留汉人才的质量。例如,针对就业和技能培训的补贴都在几百元左右,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优惠涉及范围广,却没有针对核心目标对高度相关人才的倾斜政策。

2.2 相关政策

武汉市相关住房补贴政策支持5年内高校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可租赁公共租赁房或每年领取0.72~1.2万元租赁补贴长达5年;长沙市高校毕业生两年内申领租赁补贴 0.6~1.5 万元,且博士、硕士在长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可领取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相较之下,南京和长沙的政策力度更强且更贴近高校毕业生需求。

深圳市生活补贴政策为本科补贴15000元,硕士研究生补贴25000元,博士研究生补贴30000元;杭州市为本科补贴10000元,硕士研究生补贴30000元,博士研究生补贴50000元(21届之后博士毕业生调整至100000元);武汉市仅有新洲区发放生活补贴,对重点院校(原985、211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者,每人每年补贴6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补贴12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补贴20000元,补贴力度较其他城市偏低且补贴门槛偏高、支持范围小。

2.3 配套设施环境

武汉城市面积较大,高企聚集在东湖高新区,导致其附近地区的租房以及买房成本过高,毕业生薪资低,导致为减少住房开支而远离其区域进行租房购房,通勤时间的增加大幅降低应届毕业生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武汉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较其他发达地区也缺乏优势,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2.4 薪资水平

长期以来,薪资待遇也是大学生考虑就业城市的主要参考条件之一,平均工资水平较低是众多毕业生离汉的重要原因。2017年10月,武汉市出台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大学专科生为4万、大学本科生为5万、硕士研究生为6万、博士研究生为8万,但是根据最低的年薪水平,高校毕业生在武汉生活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较大,社会生活水平整体偏低。

2.5 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前景是毕业大学生城市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统计,专科学校大学生选择留汉就业创业的比例最高,且选择留汉的大学生中,意愿为政府/事业单位的占比较高,留汉的高层次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流向与武汉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企。从产业结构来看,武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亟待拓展。

3 武汉市高企引才留才对策建议

在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体系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是主要的吸引力影响因素,生活环境、自然因素等也是重要的方面。结合对武汉市高企吸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及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就进一步促进武汉市高企引才留才,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发挥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力

武汉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促进高企引才留才要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城市经济的存量和增量决定着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及质量,所以,进一步扩大城市经济总量,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一步。

3.2 加强政策宣传推广

从各个城市的人才政策来看,大多数是根据学历、技能和优势等标准确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招引,学历越高,支持力度越大,由此形成“金字塔”型人才政策支持体系。留才引才政策应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需求,避免一味追求人才数量而忽视质量,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以人才引进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利用产业转型更好地引才留才。目前已有的指导性薪酬对所有大学生一视同仁,缺少高端人才吸引力。应根据社会、市场和岗位需求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分类指导,构建能力导向的多元化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健全人才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人才补贴政策。

3.3 搭建高企人才对接平台

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保证高企稳定发展,满足其人力资源供给需求,应加强人才对接平台的建设。开展高企人才对接会以及合理利用第三方招聘平台,扩大招聘范围,促进高企找到需求人才,人才找到合适企业,实现对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加强与智库的合作,注重学习其他城市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武汉大学生引才留才工作。

3.4 大力培育和引进优质企业

武汉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但力度和成效对于“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来说远远不足。低端岗位过剩,高质量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大多数高质量人才难以长期留在武汉。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不同行业领域知名企业来汉落户,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更加富有成效地留才引才。

3.5 构建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引才留才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发挥在城市规划及公共交通建设上的主导作用,积极优化外部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建设,让大学生感受武汉的城市精神、文化底蕴及人文关怀。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媒体及其传播技巧,通过整合不同的宣传主体、丰富的宣传内容,搭建对外宣传平台,集中宣传、持续展示,有效宣传提升武汉的国内和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武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武汉市补贴毕业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