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2-04-26唐琰捷许亚红杨珍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户外活动机体

李 娟,唐琰捷,康 英,许亚红,杨珍珍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被认为是作用于钙、磷代谢的一种激素前体,当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及佝偻病等疾病的发生[1-2]。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对钙、磷的吸收有影响外,还广泛参与免疫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与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的5种化合物中,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与代谢相关,其中维生素D2在自然界中存量较少,而维生素D3则主要由人体表皮及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所生成,并以其代谢中间产物25-羟基维生素D [25-(OH)D3]在体内储存与循环,机体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便可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3来满足生理需求[4]。数据显示,全球大部分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即使是在阳光充足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婴幼儿仍是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高危人群[5]。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相关报道[6],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均有较大的差异,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此外,关于成都市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成都市6岁以下儿童开展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获得儿童科学合理进行营养补充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382例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①出生后1个月~6岁的学龄前儿童;②个人资料完整;③在我市出生并长期居住;④儿童家属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向研究对象的家属进行调研并收集数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性别、年龄、维生素D补充剂摄入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居住地、日均户外活动时间、哺乳期喂养方式、厌食情况、深海鱼类摄入情况、贫血情况、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反复腹泻情况等。

1.3 25-(OH)D3检测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2mL,以3 000r/min转速离心15min后分取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MQ60plus型)对血清25-(OH)D3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对调查对象维生素D营养情况进行判断:血清25-(OH)D3水平<20.00ng/mL者为维生素D缺乏;25-(OH)D3水平在20.00~29.99ng/mL者为维生素D不足;25-(OH)D3水平≥30ng/mL者则为维生素D充足[7]。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维生素D缺乏/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调查共纳入0~6岁儿童1 382例,25-(OH)D3指标的平均水平为(25.19±5.03)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者291例(21.06%)/不足者416例(30.10%)、充足者675例(48.84%)。两组儿童在年龄、维生素D摄入情况、母亲文化程度、日均户外活动时间、哺乳期喂养方式、厌食情况、深海鱼类摄入情况、贫血情况、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反复腹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一般情况比较

2.2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表2),而后以似然比法筛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454,95%CI:1.066~1.981)、维生素D摄入不规律或无补充(OR=1.508,95%CI:1.043~2.180)、厌食(OR=1.379,95%CI:1.005~1.890)、贫血(OR=1.422,95%CI:1.049~1.927)、反复上呼吸道感染(OR=1.464,95%CI:1.068~2.007)、反复腹泻(OR=1.484,95%CI:1.124~1.961)为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626,95%CI:0.431~0.911)、日均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OR=0.607,95%CI:0.438~0.842)、哺乳期混合喂养(OR=0.663,95%CI:0.493~0.891)、深海鱼类摄入≥1次/周(OR=0.652,95%CI:0.487~0.874)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

表3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维生素D作为类固醇衍生物,在机体钙、磷水平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民的健康水平虽然已有所提高,但机体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现象仍较为严重[8]。资料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为维生素 D缺乏,而国内也有近7成的群众出现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妇女、儿童、老年人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9]。本研究结果显示,1 382例0~6岁儿童25-(OH)D3的平均水平为(25.19±5.03)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者291例(21.06%)/不足者416例(30.10%)、充足者675例(48.84%),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0]。6岁以下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钙、磷沉积于骨组织以加速骨骼生长,充足的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软骨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生[11]。此外,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系统、心血管疾病等均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缺乏/不足可对儿童的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维生素D摄入不规律或无补充、厌食、贫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反复腹泻为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哺乳期喂养方式为混合喂养、日均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深海鱼类摄入≥1次/周为保护因素。

3.2 儿童年龄和母亲文化程度对维生素D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6岁以下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风险也增加,这可能与近年来国内对于孕期营养的宣传力度加大有关。大部分孕妇对于维生素D的补充较为重视,因此在出生后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可有一定保障。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来说,其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通过阳光照射所产生,然而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的普及,许多儿童宁愿选择在家中玩电子设备而不愿意外出;且有部分家长自身沉溺电子产品而忽略了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儿童接受阳光照射较少致使维生素D生成不足从而出现缺乏[11-12]。母亲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者其孩子发生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风险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母亲作为照顾家庭成员健康的主要负责人,其文化程度越高对于儿童保健的认知和关注度越高,如对日常维生素D补充剂的使用、增加紫外线照射等保健知识的了解更多,从而可减少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13-14]。

3.3 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和生活习惯对维生素D状况的影响

维生素D补充剂的摄入对于儿童维生素D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提出婴儿在出生2周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制剂直至2周岁[15],但部分家长未严格执行上述建议,对维生素D制剂补充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户外活动时间方面,户外活动时间更长者其接受阳光照射更充分,相关研究发现肤色较浅健康人群每天户外活动2h以上可使机体产生相当于10 000~20 000IU的维生素D[16]。饮食习惯对于维生素D水平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显示厌食是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危险因素,而深海鱼类摄入≥1次/周则为保护因素。虽然机体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通过皮肤合成,但对于儿童而言,饮食对于维生素D的吸收也具有重要影响。动物性维生素D是饮食摄入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深海鱼类食物,而大部分果蔬、谷物中不含或仅含极少的维生素D,因此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增加食物中维生素D的摄入[17]。对于哺乳期婴儿而言,其混合喂养时添加的配方奶粉中通常含有维生素D成分,而单纯母乳喂养者可能由于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而容易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与不足[18]。

3.4 儿童疾病史对其维生素D状况的影响

目前研究证实,维生素D除对机体钙磷吸收具有明显影响外,对于机体细胞免疫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维生素D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加抗菌肽的产生,并诱导其在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达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当机体出现维生素D缺乏/不足时可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出现反复感染或腹泻,而反复感染与腹泻又可影响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19]。

综上所述,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较高,主要受儿童年龄、维生素D摄入情况、日均户外活动时间、厌食、贫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母亲文化程度及哺乳期喂养方式的影响。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户外活动机体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邓俊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