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知识融入语文课堂的探索

2022-04-23林业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林业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尤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趋势下,在语文课堂中植入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共识。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深入分析民族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植入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1 发掘历史中的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教育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同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某一个文化元素进行切入,比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教师也就可以运用“中国传统节日庆典”这个主题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节日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期盼,而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又衍生出了不同的节日以及不同的庆祝节日的方式。比如在除夕夜,人们要将屋子打扫干净,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还要穿喜气的新衣服。春节这一天,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庆祝方式,比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水饺,还有逛花市、闹社火等活动;在清明节,人们祭祖扫墓、踏青,古代还有蹴鞠、斗鸡的风俗,这个节日是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日;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之后又逐渐增加了挂艾叶、艾草、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 ...... 传统节日中蕴藏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教师可以专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也可以在每一个节日期间组织一次班会活动,详细讨论关于这个节日的习俗和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2 丰富教学形式,巧妙植入文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应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并不在意教学形式。对这些教师而言,只要内容到位,形式无所谓。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教育环境,而这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教学形式同样必不可少。就像产品的外包装,如果不精心设计,又怎么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呢?因此,为了更好植入民族文化,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形式。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是朱自清的一篇代表作,同样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按照以往的思路,教师只会遵循考试大纲教学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反而忽略了对文本进行延伸。对此,教师不妨创新教学形式,引入多媒体技术,从文化的角度打开学生的视野:在上课以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一首来自张津涤和云菲菲演唱的《泛水荷塘》,并向学生展示歌曲的 MV。既然这一篇文章以“荷塘”为主,教师不妨从此点切入,为学生发掘荷花的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朱淑真的《荷花》、李商隐的《赠荷花》……在这个环节,学生品荷香、诵诗词,净化自身的心灵,深入体会荷塘的美景。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入周敦颐的《爱莲说》,让学生试着揣摩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心境以及荷塘、月色这两个意象中蕴藏的文化属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植入民族文化,可谓一个绝佳的路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如果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文化植入相结合,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

3 鼓励学生发现家乡人文景观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家乡的人文景观,和学生一起欣赏家乡的风景,渗透民俗文化教育。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发现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在文化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演变出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其中的人文景观最能够体现出一个区域的民俗文化特点。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加文化展览、参观博物馆、参与民俗文化表演活动等等。或者与学生的家长说明原因,让家长在闲暇时光带领孩子参观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活动,这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也是一次良好的亲子体验。

4 拓展课堂,开阔视野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尽管收录的全是名人佳作,但终归是有限的,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了更好地植入民族文化,教师需要拓展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因为真正的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在课下、在生活里、在阅读的每一本课外书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基础教学任务后,需要对文化进行延伸。比如,刚学习了鲁迅的课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其他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家其人,也有助于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2]。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当学生了解了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不妨以“苏轼”为核心,为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的拓展。首先,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个大书法家、美食家。而苏轼本人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可谓是北宋文坛的佼佼者。然而,纵观苏轼的一生,充满了颠沛流离,很难真正安定在某一个地方,尽管政治上存在很多不如意,但这并没有改变苏轼的心境。无论皇帝将苏轼贬谪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快速融入当地的文化,并且留下很多经典的诗词。因此,教师可以从苏轼的作品入手,为学生推荐更多的代表作,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教师还可以从苏轼留下的传奇佳话入手,比如苏轼创作的美食“东坡肉”“羊蝎子”名震一时,苏轼曾在岭南日啖300 颗荔枝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从苏轼的书法作品入手,和学生一同赏析《寒食帖》的精髓所在……总之,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可以为学生带来一次非凡的文化盛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课本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还要重视课堂实践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寻民俗文化,这不仅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贝丽柯孜·麦苏木.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J].课外语文,2020(33):50-51.

[2]曹洪阳.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J].新智慧,2020(27):29-30.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