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美食课程在幼儿园大班中的实施策略

2022-04-23李芳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李芳

摘   要: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本文从在幼儿园大班中建构本土美食课程的教育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入手,以期引导幼儿树立传承本土美食文化的意识,探究自然与文化的关联,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土美食课程   大班课程   实施策略   “山水武宁”

一、本土美食课程在幼儿园大班中的教育意义

美食就是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只要是自己中意、留恋的,不寻根源、不分高低,统统都能称为美食。大自然的元素丰富多彩,是任何图片、视频、音频都无法比拟的,我国的美食文化涉及食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与创新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社会需求设立本土美食文化课程,符合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我国各民族、各地域都有特色本土美食,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当前很多学校已经根据本土特色文化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性文化课程。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幼儿的发展现状与学习需要,依托幼儿园的实际条件,挖掘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食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增进幼儿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武宁县城地理位置独特,好山好水,物产丰富。在交通不发达、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自给自足,创造出一道道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如什锦汤、碱水粑、麻糍粑、薯粉哨子、棍子鱼、清明果、苦槠豆腐、橡子粉丝、菊花茶、冻米糖、满月粑、板笋等。本土美食文化教育资源丰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挖掘本土美食文化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生活教育功能,将本土美食课程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构建本土美食课程的目标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让幼儿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的过程中,提升生活感知能力,扩展生活经验。在本土美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反思,在教材预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转移、整合、超越,根据幼儿的真正需要与兴趣,生成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课程教育实践中,以本土美食文化滋养幼儿,引导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美食文化。

在设计本土美食课程时,教师要就地取材,以丰富多彩又贴近幼儿生活的本土美食文化为出发点,以班级为基点,挖掘本土美食文化在课程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建构大班本土美食课程的内容和框架。例如,笔者结合武宁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确立了“家乡的特色美食、节庆日的传统美食、家乡的特产”的研究范围,带领幼儿通过“寻美食、做美食、品美食、说美食、绘美食”等活动,搜索美食材料、观摩制作方法、参与制作过程、品尝美食,以歌曲、故事、画画、手工等活动来传承本土美食。

构建本土美食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挖掘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整合本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由来,激发幼儿对本土美食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二,结合当下的“光盘行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三,利用本土美食文化资源,培养幼儿对家乡美食的认知、喜爱,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指引方向。

三、生成本土美食课程的内容

笔者立足于园本课程的研究,以大班班级为基点,建立了本土美食资料库,并生成了系列本土美食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体验活动、家园合作活动等,让幼儿体验本土特色美食文化。首先,笔者让幼儿了解关于本土特色美食的故事、制作方法和由来;其次,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家乡本土特色美食,并通过绘画、视频等,创新本土特色美食文化的分享方式;最后,将本土特色美食文化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制作、分享、记录、表达、交流等,多角度感知本土特色美食文化。幼儿在参与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本土特色美食文化的特点,唤醒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以武宁县城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语言活动《什锦汤的来历》《美味的什锦汤》、美术活动《香喷喷的什锦汤》《制作什锦汤》、实践活动《武宁美味餐厅》等,让幼儿了解什锦汤这一家乡特色美食的由来、制作的原材料和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了解节庆日美食“清明果”时,笔者设计了古诗诵读活动《清明》、語言活动《清明果的来历》、美食制作活动《里外各异的小青团》、户外实践活动《采蒿》、亲子活动《我和爸妈做青团》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在实践中对“清明果”建立系统的认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对本土美食的了解程度,制定符合幼儿认知的教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本土美食文化,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爱惜粮食等良好的品质与习惯。

四、实施本土美食课程的方法

本土美食课程的实施可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反思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等。

(1)文献资料法:要求教师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特点,收集国内外有关饮食文化与幼儿本土美食课程相关的资料,全面了解本土美食课程实施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得有效经验。

(2)调查法:要求教师调查大班幼儿、家长对本土美食的认知程度、家长与幼儿的饮食习惯,并以此为指导,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课程。

(3)观察法:首先,教师要观察幼儿对本土美食文化的认知情况,发现并解决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阶段性反思,提升课程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其次,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大班幼儿在美食制作过程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最后,教师要对活动方法和过程进行剖析,实时调整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反思研究法:要求教师对本土美食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大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困难、疑惑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反思,并找到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

(5)教育实验法:要求教师根据个案观察研究及收集的相关资料,分析本土美食文化相关的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做好观察记录与课后反思,不断讨论、探索、分析、改进、总结,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是幼儿学习本土文化知识的重要源泉。各地都有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拓宽本土美食文化知识来源,以大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本土美食文化资源,使本土美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取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雯.依托传统文化,深化幼儿教育——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幸福家庭,2020(16):63.

[2]俞秀海.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教育——本土民俗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36-37.

[3]朱茂香.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6):138.

[4]章丽芳.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内涵[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2.

[5]张晨玲.本土特色文化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渗透——以福州海军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19,8(34):22-24,27.

(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第一幼儿园)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大班幼儿本土美食的探索性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ZXYB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