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现状、不足及建议

2022-04-21任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任洋

摘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投入。湘西州金融部门通过四大“金融+”措施,精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配套机制不健全,金融支持意愿不强;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支持广度不够;产业基础不牢固,有效承载主体不足等问题,在此文章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湘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近年来,湘西州金融部门通过四大“金融+”措施,精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下活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棋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4月,吉首市率先脱贫摘帽,2019年,湘西州剩下的7个深度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末全州顺利接受了多项国省检查验收,1110个贫困村按时出列,65.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成为全国精准扶贫样板,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全面推介“湘西经验”。2020年湘西州荣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州”称号,龙山县、泸溪县荣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称号。

一、湘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现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离不開金融要素的投入。近年来,湘西州采取四大“金融+”措施,在政策支持、产业提质、基础配套、产品创新等工作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功,以金融之力攻脱贫之坚,以金融之力助乡村振兴。

(一)“金融+政策支持”,以政策导向之力助乡村振兴

1. 中央层面。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历史新起点。

2. 省级层面。2021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人民银行长沙中支联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湖南省金融支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助力乡村振兴。

3. 州级层面。湘西州积极响应,相继出台《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人民银行湘西州中支先后印发《湘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征信助力湘西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等,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年”活动,积极在花垣十八洞、凤凰菖蒲塘等前期金融扶贫成效明显的村开展乡村振兴探索试点。

(二)“金融+农村产业”,以产业提质之力助农村变强

1.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特色产业倾斜,积极探索“农户参股+扶贫资金扶持+银行信贷支持”“银行信贷支持+产业链带动”等多种“金融+”模式,重点支持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凤凰旅游业等带动面大、带动效果好的优势产业,实现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式开发,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州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是2017年末的2.45倍,年均增速34.81%。凤凰县农商行推出“党建共创、金融普惠”整村授信小贷,促进建成腊尔山片区高山蔬菜精品园、凤大二级公路沿线生态休闲观光园、菖蒲塘农旅结合产业园等3个万亩精品园,促成大坡高山葡萄等12个千亩标准园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2. 激活乡村旅游活力。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湘西州积极支持农民发展 “农家乐”“休闲农场”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构建覆盖旅游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激活了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活力。如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在农商行、建行的支持下,依靠万亩有机茶园和夯吾苗寨景区两个核心点,以“村茶产业+土地+农户+资金”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脱贫之路。2020年,该村接待游客84万人,就业738人,旅游收入1.3亿元,茶叶销售1.1亿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由800元提高到21618元,产业发展惠及周边11个村5000多户近2万人。凤凰县建行以支持旅游产业为重点,为乡村游发放贷款6亿元,有效培育了旅游区辐射范围内乡村自主造血能力。

(三)“金融+基础配套”,以便民惠民之力助农村变美

1.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湘西州通过信贷、发债、基础设施基金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水库除险加固、“五小”水利工程改造、乡村旅游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光大银行为农村空心宅基地复垦、机耕道、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及农民易地扶贫搬迁等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融资1亿元。截至2021年2月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是2017年末的1.79倍,年均增速20.27%。

2. 夯实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一是金融资金嵌入。2014年以来,湘西州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截至2021年2月末,全州涉农贷款余额是2017年末的1.57倍,年均增速15.4%。二是金融服务嵌入。在全州建立1110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推动1100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点融合共建,融合率100%;落实“村村通”,实现1804个村级行政区助农取款服务设备全覆盖;完成553个行政村授信工作,建立161个信用示范村,对46.26万户农户信用建档。通过农户信用信息和扶贫信息相结合,拓宽农户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融资途径,截至2021年2月末,全州农户贷款余额是2017年末的1.57倍,年均增速15.34%;累计为5.2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4.71亿元。三是专项信贷资金渗透。近年来,湘西州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权抵押、农业科技等专项贷款,2021年2月末,湘西州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农村企业农业科技贷款余额分别是2017年末的1.7倍、2.06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8.26%、25.6%。

(四)“金融+扶贫普惠”,以产品创新之力助农民变富

1. 打造特色金融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推出特色金融信贷产品,全面满足不同层面资金需求。目前,全州金融机构推出了“扶贫小额信贷”“惠农易贷”“富农贷”等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信贷产品;推出了“百合贷”“茶园贷”“油茶贷”“光富贷”“湘西黄牛银团贷”“湘西黄金茶专项贷”“旅游扶贫贷”等专门针对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产品;推出了“教育扶贫贷”“易地扶贫搬迁贷”“惠农养老贷”等针对农村重点民生工程的信贷产品,产品创新实现农户需求全覆盖,直接或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54286人。湘西州农发行在泸溪县工业园区开发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获湖南省融资创新一等奖。

2. 创新其他配套服务模式。开展农联“微直播”、农业与金融发展论坛等,促成银农、银企对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以雇佣劳动、产品订单、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带动6044人增收。州光大银行与市、州经开区共同搭建风补平台,合作开展风补基金贷款;州工行利用“融e购”平台,帮助花垣、永顺等国家级贫困县销售猕猴桃、稻米等农产品;州农行利用农总行电商扶贫平台重点销售茶叶、粮油、腊制品、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线上帮助完成销售1619万元;州建行推广电商扶贫新模式,扶植酒鬼酒、永顺腊肉、古丈茶叶、龙山百合等42家企业入驻建行善融平台,并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将湘西州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实现线上扶贫交易额1.98亿元。

二、湘西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

(一)配套机制不健全,金融支持意愿不强

一是湘西州目前尚未成立统一的风险补偿基金,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大多是针对某一产业发展的专项风险补偿基金,金额较小,在资金来源、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配套措施不健全,难以满足农村市场融资需求。二是湘西州虽已建立融资担保公司,但担保人才、资金使用等缺乏规范管理,贫困户和涉农企业普遍缺少抵押品,放贷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较为谨慎。如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无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无法增加授信,导致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三是各家银行考核指标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考核,对信贷资产质量要求高,不良容忍度较低,加上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贷款风险相对较高,容易出现不良,金融机构涉农金融服务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支持广度不够

一是金融机构种类少,下沉力度不够。湘西州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仅农行、邮储银行在农村有网点,且数量有限,部分乡镇金融服务供给没有形成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金融支农能力不足。二是金融创新能力弱,产品种类少且推广难度较大。受人力、技术和制度约束,我州金融机构开发新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弱、产品设计不够合理、权力有限,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产品虽然数量不少,但比较切合农村市场的只有“农户联保”“扶贫小额信贷”“惠农贷”等少数几款产品,推广较好的只有“农户联保”产品,目前“两权”抵押贷款仍没有启动。对偏远山区、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品种和渠道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贫困地区金融多样化需求。

(三)产业基础不牢固,有效承载主体不足

一是湘西州一产规模小、增速缓、产业链短,农业生产成本(如农村劳动力价格,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不断上升,金融投入吸引力不足。二是特色产业多为初级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少,高端产品缺乏,副产品加工利用率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三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不足,龙头企业较少,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主体有效金融需求不足。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做好帮扶政策前后衔接,强化薄弱环节倾斜支持

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未出台之前,仍然按照原有的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执行,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抓好产业就业扶贫促进增收稳定,确保金融支持力度不减,防止贫困群众返贫。二是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机制体系,尽早出台政策举措、责任落实、组织保障、资金投入、项目统筹、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等方面有效衔接机制体制,为有效衔接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三是推动州级融资担保公司加快运作,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奖补机制,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完善风险补偿金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托管对象、补偿条件,提高风险补偿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金融创新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一是完善乡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不同性质金融机构的互补作用,根据自身性质和特色明确业务重点,大力发展壮大地方股份制银行,加快推动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向中小城镇、乡村拓展,为城镇、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二是改进乡镇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支付渠道建设,完善乡村保险保障机制,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等,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健全针对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为农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出台专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项目前期开发的金融支持,优化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贷款要素,提高涉农信贷产品适用性。

(三)加大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十项工程”、优势产业“四个千亿计划”、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全域文化旅游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项目、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以金融支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聚集,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二是深化“百名行长联千企”活动。在认真總结2019~2020年“百名行长联千企”活动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展“百名行长联千企深化年”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围绕湘西州九大产业链加强银企对接,分县域、分行业开展金融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等系列专项对接活动。

参考文献:

[1]谷壮海,等.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金融支持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7(07):12-20.

[2]曾福生,蔡保忠.以产业兴旺促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2):179-184.

[3]田朝辉.“五轮驱动”护航乡村振兴——湖南湘西州“金融+”决胜脱贫攻坚[N].金融时报,2020-05-1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