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陟西陶武狮传承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2-04-20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舞狮传统

吕 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西陶镇位于焦作市武陟县,属于黄河流域。由黄河文明孕育的西陶武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的精神文化载体和智慧的结晶。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2020年,西陶武狮获批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发展对人力和物力要求极高,因资金缺乏、社会认知度低等严重影响了西陶武狮的传承发展。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开展西陶武狮的相关调研工作,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武陟西陶武狮概况

(一)传承历史

中华疆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同的舞狮文化。关于传统舞狮的起源,民间的说法有很多种,有汉代起源说、北魏起源说、唐代起源说以及佛山起源说等。北狮以北魏起源说为主流,南狮以佛山起源说为主流。[1]西陶武狮属于北狮传统。

据笔者调研,西陶武狮由清末出生在西陶村的杨鸿汶创编。杨鸿汶自幼习武,成年后以表演武术、武狮为生。他在领班参加传统节日赛社演艺中,逐渐对舞狮表演产生了兴趣。因此,开始学习舞狮技艺。杨鸿汶在原有的舞狮基础上将家传长拳、洪拳、查拳等武术动作套路融合到舞狮表演中,舞武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成为西陶第一代武狮人。之后,杨鸿汶成立了舞狮队,其表演套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取名西陶武狮。第二代传人杨芳勇进一步提高了西陶武狮表演技艺,演出范围由原来的周边村镇扩展到整个怀庆府。2000年,第三代传人杨麦成受邀到广州东方乐园表演武术,接触到了南狮表演,深受触动,遂留下孙子杨飞龙等人,投师学习南狮表演。七年后,第五代传人杨飞龙学成返乡,在杨麦成及族人的支持下,成立了西陶武狮队。他与长辈传人一起探讨南北狮舞与武术的融合发展之路;面向社会开办武狮培训班,壮大了武狮队伍;积极外出参演参赛、交流学习。通过杨飞龙的不懈努力,西陶武狮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武陟西陶武狮的传承见表1。

表1 西陶镇西陶村武狮传承谱系

(二)表演形式

西陶武狮融合了武术、舞蹈、杂技、音乐等表演艺术及编织、刺绣、绘画等制作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西陶武狮的动作套路以武术中的马步为基础步法,表演主体是两名武狮人,一个舞狮头、一个舞狮尾,表演套路是武狮人默契配合,熟练运用肢体,完成各种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好动的动作和造型。西陶武狮的代表性节目有:《毒蛇拦路青阵》《大跨度梅花桩飞狮》《凤凰台》《步步登高》《瑞狮爬高杆》《祥狮纳福》《黄飞鸿醒狮鼓乐》等。以《毒蛇拦路青阵》为例介绍西陶武狮的表演形式:锣鼓擂响,一武狮人上场,先打一套开桩拳,然后由两个武狮人恭敬地端举起地上的狮子,做好起势动作,由另一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的武者引狮登场。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摇头摆尾”“张头探脑”“跳跃”“轻跳转身”“抽头转身”“上膝”“坐头”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福”“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武狮表演的精华部分,有起、承、转、合等过程,极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从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高台狮、高竿狮、桩狮、走钢丝、腾空跳等多种套路。

(三)社会功能

西陶武狮是从传统的舞狮中衍生出来并独具特色的狮种。其节庆功能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当地都会举办相关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都会邀请武狮进行表演。西陶武狮还具有留住乡愁、凝聚民心、强身健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功能。西陶武狮也可作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国门,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二、西陶武狮的传承困境

西陶武狮发展潜力较大,但困难依旧存在。

(一)传承途径单一

西陶武狮基本上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在传承中依靠言传身教,表演技艺凭借个人的经验传授,没有专门的教学资料。一些技艺高超的武狮教练因年龄以及身体原因不能亲自示范动作,使得高难度的动作越传越少,严重影响了西陶武师的技艺传承。同时,由于武狮教练的文化程度较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不系统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即使简单的表演技艺,其传承依然面临很大困难。传承途径单一导致西陶武狮影响力、传播力的减弱。

(二)武狮商演市场不规范

虽然社会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但是如何使传统文化走向市场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地方民俗活动慢慢减少,武狮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必须的演出节目。目前,武狮团体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商业演出。武狮市场不景气,不少武狮社团为了商业利益相互压价,西陶武狮因收费高,在商演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商演的收入不稳定,发展更为艰难。

(三)适龄人才缺乏

在西陶武狮表演中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如“高台狮”“高杆狮”等。年龄较大且未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很难完成武狮中的动作。武狮表演不仅对习练者的身体素质要求高,而且需要习练者有一定的武术基础。习练者每天要进行大量的基本功训练,才能细致地完成高难度动作。西陶武狮缺乏这种适龄人才从事武狮学习,传承岌岌可危。

(四)缺少发展平台,缺乏宣传力度

传统技艺类项目在台上的表演和比赛对习练者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西陶武狮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既没有像少林武术那样的大型表演项目,也没有像太极拳那样的国际交流大赛,更没有标准的竞赛规则。西陶武狮只有在节日活动和商业活动时上台展示,这种间断性和不持续性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从业人员得不到奖励和表演的机会,失去了社会的认可和获得荣誉的平台,从而对参与武狮项目失去兴趣,成为西陶武狮现代传承的一大障碍。在现代信息化媒体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西陶武狮没有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发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而依然更多的采用传统的线下宣传方式,受众小,宣传范围窄。虽然部分年轻传承人也尝试进行了线上的宣传,比如河南飞鸿西陶武狮视频号,但是受到人员、技术、设备等限制,拍摄视频质量低、效果差、引流少,达不到宣传效果。

三、西陶武狮的发展策略

(一)拓宽传承方式

一是开展武狮进校园活动。邀请传承人去小学、中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普及了武狮项目。二是与职业教育结合。西陶武狮可与职业学校合作开展武狮技能培训,开发武狮特色课程,使武狮课程成为职业院校的地方课程,使职业学校成为传播西陶武狮的重要阵地和发展平台。同时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社会范围内吸纳龙狮运动高质量人才进入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如西陶武狮传承人杨飞龙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陶武狮专修课程,让学生了解、学习西陶武狮,推动了传统体育与高职院校体育的深度融合。

(二)与旅游和市场联合

焦作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还有司马懿、韩愈、李商隐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西陶武狮要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在旅游区内展示西陶武狮,开拓其商业市场。西陶武狮还可与企业合作,推出带有西陶武狮元素的服饰和工艺品,如武狮木雕、摆件、手办等,延长产业链,提升武狮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传承机制

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对体育项目有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西陶武狮可根据习练者的身体发育规律,制定出一套标准统一的动作教学视频,制定竞赛规则,大力拓展竞技平台。在竞技赛事发展的刺激作用下,传统的武狮运动也可以迸发出勃勃生机[2]。

(四)创新武狮赛事,拓展宣传渠道

创新西陶武狮赛事,把传统的武狮项目由民俗活动转变为体育竞赛项目,把西陶武狮融入到国内外的各种龙狮赛事项目如狮王争霸赛、国锦赛、世锦赛、国际舞龙舞狮网络大赛等一些列赛事,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提升意义。“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有了复兴的机遇。将西陶武狮的历史、技法、理念等进行梳理,与网络运营团队合作录制在线视频,借用先进的5G、VR、AR等科技手段使西陶武狮教学丰富起来。借助各类媒体平台,传播西陶武狮文化,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西陶武狮队伍。

西陶武狮是武陟西陶人喜欢的传统民俗活动、焦作市非物质遗产项目,具有凝聚民心、强身健体、留住乡愁等功能。西陶武狮也是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各级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和教学的宝贵资源,值得推广。在新时代,西陶武狮的发展需要传承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西陶武狮进行赛事革新;借助新媒体加强宣传、与职业院校结合培养人才、与企业合作拓宽西陶武狮相关产业,以推动西陶武狮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文化精髓,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舞狮传统
舞狮献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老传统当传承
舞龙舞狮进校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