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

2022-04-20赵崤含张夏恒

中国流通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循环产业链跨境

赵崤含,张夏恒,潘 勇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2.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2)

一、引言

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新冠肺炎疫情打击、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产能过剩等复杂局势,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构建双循环。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阐释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和部署[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国际不确定因素等原因共同决定的,科学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新的战略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结构可理解为以新发展理念和国家总体安全观为理念指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基本形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基本动力,以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内需体系为基础支撑,以高水平经济循环、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基本目标的发展格局[2]。对于双循环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应该重点从供给与需求、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来阐释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3],一方面以供给侧结构为重点、需求侧管理同步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以规则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4]。双循环关系的构建重点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5]。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通过以数据为基础的贸易和技术手段,实现数据智能的迭代和升级,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国际贸易方式[6]。与一般贸易相比,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摩擦,缩短贸易流程,提升流通效率[7],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与跨境电商发展关系演进基础上,从供给与需求、进口与出口两个角度分析跨境电商在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的内生动力与作用机理,并提出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路径,为国家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理论支持。

二、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与跨境电商发展关系演进

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从改革开放初期至2008年,我国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国际外循环占主导地位;2008年至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注重内循环发展模式,并适时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8]。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起步于20 世纪末21 世纪初[9],正值我国外向型经济初步形成和迅速发展时期,跨境电商为外贸企业提供信息展示、在线交易等服务,推动外贸增长,助力国际外循环。2012年后,我国出现跨境进口电商,其对经济循环产生了促进作用:它进一步拉动外贸增长,促进国际外循环,并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2017年后,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格局调整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壮大,跨境电商对经济循环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跨境进出口全产业链升级对贸易的改善,出口方面带动外贸增长,降低贸易成本,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跨境电商进口带动全球商品要素资源流动,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完整的内外需求体系,共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一)20世纪末到2011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形成时期,跨境出口电商推动外贸增长,助力国际外循环

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化进程逐步加速,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约为3.9%,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占世界外贸出口额比重上升至10.4%[10],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攀升至世界第一,尔后长期保持第一的位次[11]。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背景下,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应运而生,2000年初以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为代表的平台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365 天网上外贸展会功能,展示供应商或采购商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促成线下交易。2004年敦煌网成立,标志着跨境出口电商从单一信息展示平台升级为在线交易平台,能够线上完成搜索、咨询、下单、支付、物流、评价等网上交易全过程,之后DX、兰亭集势、大龙网、阿里速卖通等平台相继上线,从B2B小额批发业务逐渐衍生出B2C 零售业务,贸易链条进一步缩短,成为跨境出口电商的主流模式。

在此阶段,正是我国互联网应用逐步加深、贸易出口飞速增长的时期,跨境电商与双循环的关系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推动国际外循环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提高了出口效率,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提升[12]。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减少信息搜寻成本[13]、新市场开拓成本[14]、沟通障碍、合同成本[15]等地理距离限制因素,有效提升国际贸易效率和规模。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商品信息[16]。对于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商大大降低了进入新市场所需的建立商店及铺设渠道等固定成本,降低贸易壁垒,增加规模较小市场的商品多样性,减弱不同规模市场的不平等效应,使得国外规模较小市场消费者也能获得品类比较与择优机会,提升消费者福利[17],扩大外需市场范围,有效推动国际外循环。

(二)2012—2016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调整时期,跨境进口电商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助力国内大循环

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部循环、依靠出口拉动的弊端逐步显现。我国最早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2011年“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调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4],逐步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转向内循环为主的模式。跨境进口电商依托互联网平台购买境外的产品,海淘、代购等新型消费方式逐步在国内兴起[18]。2012年国家从试点城市入手开始对跨境进口电商的探索。2013年10月,在杭州、宁波、上海、重庆、郑州等首批五个服务试点城市展开跨境电商新政试点。2014年海关12号、59号、56号、57号文的相继出台正式承认了跨境电商的合法地位,逐步形成保税进口、直邮进口等跨境进口电商模式。在政策红利下,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平台相继出现,2015年进口零售电商交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 184.3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11.9%[19]。2016年跨境进口电商实施新税制,标志着我国跨境进口电商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调整时期,正是跨境进口电商行业集中爆发阶段,跨境零售进口规模逐年增加,商品品类不断扩大,监管方式逐步完善,成为我国进口贸易的重要补充[2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消费层次逐步递升,消费者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艾媒咨询《2016—2017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85 后”“90后”逐渐成为跨境进口电商主流消费人群,因此在产品品质多样性、个性化以及服务体验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跨境进口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能够打破传统进口贸易限制,促成海外商家直接与中国消费者沟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传统贸易升级[21]。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追求个性和名牌、追求趋同从众心理,降低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心理需求[22]。跨境进口电商满足了国内消费群体对国外高端商品的个性化需求,并引进国外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理念,进一步促进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推动国内消费升级,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

(三)2017—2021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时期,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升级[23]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扩大内需、刺激投资等政策引导下,造成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等问题,我国适时提出“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面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经济下滑、新冠肺炎疫情扩展等严峻的外部形势下,我国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面临复杂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应对之策,也是实现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2017年国务院会议决定将跨境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进一步延长,同时重点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在B2B出口业务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围绕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以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风险防控等监管和服务“六体系”。从2015年批复杭州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至2020年,国务院已经分批次设立总共105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充分体现出跨境电商在经过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后,逐渐形成了全产业链、全业态的发展模式。

跨境电商产业链包括产品生产商或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产业链服务商、用户等参与跨境电商交易全过程的各个节点。在我国各项利好政策引导下,跨境电商呈现全产业链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跨境电商平台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连接上游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下游消费终端,还将物流、支付、通关、金融、培训、园区等服务商主体聚合在平台上实现功能集聚[24]。跨境出口电商从单一信息展示到在线交易再到提供综合外贸服务转变,从功能单一到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跨境出口电商已经从外贸增长的新方式、新引擎逐渐发展成为常态化的外贸方式,对于重塑全球产业链、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25]。跨境进口电商在国内消费升级、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从个人代购、海淘到各类模式的跨境进口平台,从单一商品交易到全交易流程服务,跨境进口电商已经从野蛮生长的快速扩张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发展阶段,对于扩大内需体系、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双向促进具有重要作用。跨境电商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带动全球商品、要素资源流动,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培育完整的内外需体系,帮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三、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机制

跨境电商通过进出口贸易连接国内、国际市场,促进商品、要素循环流动。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生产供给端,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消费需求端,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助力国家实施需求侧管理,帮助疏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共同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同时,跨境电商赋能国际外循环,通过进口内向集成全球优质商品和要素资源,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通过出口外向整合全球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帮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机制

(一)跨境电商助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作用机制

国内经济循环主要通过打通供给端和需求端,促进商品、要素等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循环和流动[26]。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供给端是经济循环的开始,通过生产环节促进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助力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消费端代表着经济循环的最终目的,通过消费环节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推进消费升级,助力国家实施需求侧管理。同时在分配环节帮助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形成全球供应链价值体系,提高利益分配。在流通环节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向联通,扩大流通领域。跨境电商助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帮助形成国内经济循环的良性闭环,促进国内经济要素畅通运行,共同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

1.生产环节: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进步推动外贸产业升级

生产环节作为国内大循环的起点连接国内供给端,产业升级是解决结构性短缺、提高供给质量的有效途径。跨境电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新技术应用推动产品创新、产业链重构,进而有效推进外贸产业转型升级[27]。

跨境电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一是通过B2B、B2C、C2C、B2B2C、O2O等多种创新型贸易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外贸流程,提高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协调能力,实现产业间的供求结构动态均衡[28]。二是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仓储、跨境支付、运营服务商等产业链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增加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实现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互(物)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跨境电商具体表现,一是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通过知识图谱结合多种数据源等数字技术为生产、研发、设计、营销、售后等环节提供更精准的用户需求分析,促进外贸制造业产品创新迭代、提高生产效率[29]。二是促进产业链重构升级。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使得处于不同国家供应链上的采购商、供应商等更易于线上沟通、交易和支付,实现产、供、销全程可控进而创新供应链服务,通过整合价值链环节促进产业链重构,实现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和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从而帮助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30],共同推动实现外贸产业转型升级。

2.分配环节:通过扩大就业优化产业分工和价值利益分配格局

分配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跨境电商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分配,促进全球产业分工提高企业价值链利益分配[31]。

跨境电商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方面,通过创新贸易方式、产业集群效应等降低贸易门槛、扩大就业途径。一是扩大中小外贸生产制造商或供应商就业。跨境电商产业链上围绕跨境电商产生的产业集群不仅升级了传统贸易方式,更是降低外贸门槛,让更多的中小外贸生产制造商、供应商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跨境电商从事外贸,增加外贸收入。二是扩大跨境电商服务商就业。围绕跨境电商交易的产业链物流、支付、金融、通关等服务商规模不断积聚壮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社会收入分配的覆盖范围。

跨境电商提高企业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方面,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数字产品潜入全球价值链,改变了价值分工模式和价值链收入分配格局。一是提高价值分配地位。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将数字产品和技术作为一种中间产品逐渐嵌入全球价值链,带动企业从事利润更高、技术更先进、资本更密集的生产活动,使得跨境电商产业链上参与主体能够参与全球的价值分工与利益分配[32]。二是增加价值分配利润。由于产品生产价值链上增加值利润多集中在上游和下游,因此全球收入分配有一条向下弯曲的“微笑曲线”[33],我国生产商、供应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直接对接海外零售终端客户,通过互联网建立推广自己的品牌,参与价值链的前端销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利润、销售利润,还能够提高个性化定制、品牌溢价带来的增值利润,强化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权,扩大全球价值利益分配格局。

3.流通环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保障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

在流通环节要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循环市场,实现商品、要素的自由流通[34],在商品市场上,加强流通全链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在要素市场上,促进公平竞争,消除要素流通的阻滞因素。

跨境电商商品流通方面,通过构建标准化流通体系、搭建跨境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跨境进出口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及高效流通。一是构建商品流通标准化体系。通过构建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分类标准、统计监测、质量安全、商品备案、信用管理等标准体系,打通海关、外汇、检疫检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完善跨境电商商品流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35]。二是加强跨境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国内保税仓、境外海外仓、跨境物流园区、运输渠道等基础设施,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互联互通的智能物流信息网络,实现跨境物流运输资源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无缝衔接,形成高效运转的跨境物流流通体系。

在跨境电商要素流通方面,除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外,还包括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流通,通过深化跨境电商要素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破除要素流通的体制机制,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一是提高跨境电商要素投入。通过跨境电商产业用地与规划、人才培养与流动、资金投入与金融服务、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基础设施投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高。二是加强数据要素流通监管。通过推进跨境电商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间数据开放和共享、跨境数据流动安全与保护等手段促进数字贸易创新,加强跨境数据要素流通监管与规范[36]。

4.消费环节:通过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促进消费升级

消费环节作为双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升级是构建完整的需求体系、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的驱动力。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业态能够帮助海外高端消费回流国内,对于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助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作用[37]。

在跨境电商优化消费结构方面,一是提高中高端消费比例。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居民消费除了满足日常基础性消费需求外,对海外中高端消费品需求日益增加,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口能够增加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进而优化消费结构。二是提高消费体验。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海外直邮、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进口模式下,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海外中高端消费品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跨境进口消费体验,有助于从简单的商品消费升级为多元化的体验型消费[38]。

跨境电商提升消费层次方面,一是提升购买意愿和购买力。我国跨境电商消费群体呈现“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等“三高”特征,有较强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且跨境进口消费群体属于中上等收入群体,工作生活较为稳定,女性在母婴用品、化妆品等领域,男性在3C电子产品领域均有稳定、持续的需求力和购买力[39]。二是扩大高层次消费市场。跨境电商消费群体最初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广东、上海等高收入地区,随着跨境电商消费市场发展成熟,跨境电商消费群体逐渐从大城市向中型、二三线城市延伸,消费潜力也逐渐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壮大。

(二)跨境电商赋能国际外循环作用机制

在面临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国内大循环各个环节,从而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增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进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0]。跨境电商凭借贸易模式、平台功能、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扩大进出口贸易边界,使商品和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流通。不仅可以有效刺激内需、扩大外需,还能够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提升国内外供给水平,促使国内外供给端和需求端达到动态平衡,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1.跨境电商进口内向集成全球资源

(1)内向集成海外优质商品,推动国内消费扩大与升级

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需求端,积极扩大进口对于“保民生”“促生产”“稳经济”、推动国内消费扩大与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1]。自201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批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至今,逐步形成综合自营B2C、第三方平台M2C、C2C等多种跨境零售进口模式,将国外商家和国内消费者通过平台直接联系在一起,推动传统外贸商品流通模式从产品管理到消费者需求管理的转变,催生了B2C、C2C等跨境零售进口电商规模快速增长。

一是跨境进口电商突破传统贸易限制,改善贸易条件,扩大零售进口消费规模。跨境进口平台整合小额化、碎片化的海量订单资源形成规模优势;整合物流、支付、通关等服务商资源,形成平台招商/海外直邮、海外直采/保税备货等零售进口模式;创新个人行邮税、跨境电商综合税等监管方式降低关税水平,保障居民在同等收入水平下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多样化的进口商品,直接带动跨境进口零售规模快速增长。

二是跨境电商引进海外消费业态和消费理念,扩展进口商品品类,推进国内消费升级。通常来说,扩大进口对于提高消费者福利和水平具有正向作用[42],跨境电商通过挖掘平台消费数据,创新营销方式等手段精准对接国内消费需求,通过平台及时传导海外最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理念。在广泛收集国内消费需求、整合国外最新消费动态的基础上不断扩展零售进口消费品类[43],满足终端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2)内向集成全球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

跨境电商进口连接海外供给端,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扩大进口不仅能够用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为全球提供更多出口的机会[44],更重要的是依托本土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我国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分工演进,各国从最终产品参与国际分工演化为优势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进口贸易的内涵和作用实际上是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45]。跨境电商进口形式上是最终消费品从国外流向国内,实质上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依托本国数据、劳动力、技术、资本等优势要素与国外优势要素实现分工协作,据此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发展。

一是跨境进口电商带动全球要素资源流动,实现价值创造。在跨境进口平台交易中,计算、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规模流动迅速扩大,推动传统国际贸易转移到跨境电商数字平台创造的新市场中。传统外贸行业通过“数据赋能”“数据增强”形成了全新的“数据价值链”,利用数据和其他要素结合创造新的价值,如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流动能充分挖掘国内消费需求,与资本结合形成数字货币,与劳动力、技术要素结合形成数据技术新的应用场景,实现跨境进口电商平台数据流的价值创造[46]。

二是跨境进口电商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在当前贸易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生产、销售网络,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对国外高端要素产生虹吸效应,跨境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内需潜力将优势要素配置向我国市场倾斜,由价值链上生产布局实现全球要素分工地位攀升,进而推动国内需求侧牵引供给侧高质量发展[47]。

2.跨境电商出口外向利用全球市场

(1)外向整合全球商品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生产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溢出效应、异质性作用[48],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推动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外贸依靠劳动力、对外投资等[49]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跨境电商充分利用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并形成比较优势,通过积极开拓新市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50],通过提高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51],实现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一是跨境电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调整优化出口市场结构。跨境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外部性和规模经济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和交易价格,大大提高中小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对于丰富出口产品种类、建立新的贸易关系,推动贸易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出口企业通过易贝(Ebay)、亚马逊(Amazon)等平台出口欧美、澳洲等发达经济体,通过速卖通平台出口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通过来赞达(Lazada)、虾皮(Shopee)等平台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不断开发全球市场资源,推动市场结构优化与升级。

二是跨境电商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跨境电商将传统外贸和互联网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动态生产运营流程,加强出口企业内部部门间沟通协作,提高信息匹配、信息沟通和组织效率[52],提高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加强企业外部品牌建设、客户获取、产品开发以及质量管理流程优化等,促进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和质量升级,帮助外贸企业由代工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品牌化建设转型[53],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2)外向整合全球要素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跨境电商出口连接海外需求端,出口构成的外需除了可以理解为向国外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外,还可以理解为整合利用全球的生产要素[54]。全球产业分工主要取决于供给满足需求的生产方式,随着供需动态调整平衡而变化[55]。跨境电商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改变不同生产要素的参与度和重要性,进而改变不同国家资源禀赋优势,最终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

一是跨境电商提高技术要素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产业链分工前端的包容性。由于跨境电商新技术应用推动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与细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贸易流程被不断压缩,体现在研发环节对地理空间和时间边界的延展性,实现国内多类型的研发主体参与全球范围内、24 小时不间断的持续性研发分工;在制造环节广泛地进行智能互联及中间品贸易便利化,实现国内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全球生产要素,使更多的小微主体也可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跨境电商提高数据要素资源禀赋优势,提高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数字贸易方式,使得数字平台成为新的全球贸易市场,以数据流为连接纽带,驱动全球产业分工深刻变革。尽管跨境电商平台不涉及生产制造,但平台消费量、产品形态构成、生产布局等大规模数据的生成、传输和处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各相关主体建立紧密数据联系形成基于数据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创新[56],促进数字产品有效地嵌入生产过程,进而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参与度和控制力。

四、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路径

(一)加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建设,夯实双循环发展基石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经济双循环发展提供进出口综合支撑服务。跨境电商产业链连接国内外不同主体,具有复杂性、双向性、多向性等特点,存在基础配套不完善、各主体缺乏协同性、信息不通畅等问题,因此加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建设,促进跨境电商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

1.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完善产业链综合配套服务

跨境电商产业链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既包括物流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政策法规、营商环境、人才培育等软件设施。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快海外仓、保税仓、中心仓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大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投入;加强跨境电商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园区等建设,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硬件配套服务设施。在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通关、物流、税收、支付结算、检验检疫等政策法规;加快构建交易主体信用体系、市场开放机制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中高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包括高等教育和行业培训等),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软件配套设施服务。

2.整合跨境电商平台产业链服务商资源,促进各主体功能协同

目前产业链服务主要通过第三方或平台实现,由于跨境电商产业链协同的复杂性表现在产业链服务需要不同环节、多个服务商协作参与,充分发挥平台功能聚合产业链不同环节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一方面,要整合产业链同一环节上不同的服务商资源。跨境电商产业链同一环节需要有多个服务商合作参与,如菜鸟网络提供跨境物流服务,只有整合了我国境内和目的地国多家快递公司、海外仓、保税仓等多种服务商资源才能提供针对性的跨境物流运输方案。另一方面,要整合产业链服务不同环节的服务商资源。如支付、物流、通关等各环节贯穿交叉,需要不同功能服务商之间数据共享、紧密合作。伴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升级,跨境电商平台逐渐从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升级到全产业链服务,加强整合产业链不同环节、多个服务商资源,建立起物流、支付、通关、退税、金融、营销、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功能服务生态闭环,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

3.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链信息融合,促进产业链智慧升级

推动跨境电商产业信息融合主要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消除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优化跨境电商产业链资源配置和集成效率,如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产业链各环节融合产生的外贸产业智能制造、跨境智慧物流、跨境金融服务、跨境O2O“新零售”等实现产业链重构和智慧升级。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解决跨境电商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产业链资源进行重新解构、整合,消除中间化、中心化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以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培养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优先发展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明星企业,通过头部带动作用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外贸制造业、产业链服务企业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二)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数字贸易双循环发展效应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贯穿整个经济社会过程中,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在经济双循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贸易既能够在线提供商品和服务,又能够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上数据流的智能制造服务。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电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数据驱动型决策机制[57],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产品种类,对生产供应端、消费需求端、平台服务端产生正向的外部经济效应。

1.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电商生产供应端,推进外贸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外贸企业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评价等环节产生的大数据的搜集与计算,并用于需求预测、生产决策、风险预警等生产运营环节,促进外贸企业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智慧制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挖掘用户搜索、浏览、评论等数据,分析客户精准需求,针对性改进内部运营管理,增加外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用户黏性,提升外贸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2.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端,提升跨境贸易市场效率

跨境电商平台是跨境交易的市场载体,除了连接交易双方还能聚合服务商资源形成数据闭环。一方面,加大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投入,加强平台各主体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定向引流等方面的数据支持,为用户提供智能推送、多渠道交互等服务体验[58]。另一方面,加强数据技术与物流、支付、通关等服务商融合,形成订单、支付、物流、通关、信用、评价等数据闭环,实现数字化重构跨境贸易流程,降低贸易壁垒,提升市场效率。

3.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电商需求消费端,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完整、动态的跨境电商消费者信用评价体系、服务评价体系,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及贸易成本和价格,提升消费者福利。一方面,充分挖掘平台交易、服务商、企业运营、消费者网络轨迹等数据资源[59],构建多维度消费者信用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从跨境电商服务流程角度出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消费者服务评价体系,分析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服务体验及评价,运用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及心理,减少交易双方信息交互摩擦,提升消费者体验。

(三)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创造经济双循环发展市场环境

开放型经济环境下,商品、生产要素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自由流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跨境电商能够优化进口、扩大出口,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商品、要素在国内国际自由流动。在新形势下通过创新跨境电商贸易方式、构建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等手段,推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商品和要素市场,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创新跨境电商贸易模式,推动商品、要素流通便利化

近年我国持续探索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扩充商品、要素贸易种类,扩大跨境电商应用领域和场景。一方面,加大国家跨境电商专项建设项目引导,推进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创新。推进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创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9610/1210/9710/9810 等多种跨境电商进出口海关监管模式。另一方面,加快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跨境电商商业模式创新。在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基础上,加快跨境电商O2O、跨境电商独立站、跨境直播电商、跨境社交电商、跨境社区电商等新模式推广,持续推动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2.构建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双循环发展政策环境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形成包括海关、税收、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交易监管等支撑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由于跨境电商如何促进双循环发展还是一个新的命题,因此需要围绕双循环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一方面围绕扩大出口、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提升等国内供给侧目标,另一方面围绕优化进口、扩大价值利益分配、消费升级等国内需求侧目标,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支撑体系。

3.加强跨境电商区域经贸合作,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联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跨境电商进出口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具有普惠性、共享性等特征,成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经贸合作重要的平台载体。一方面,加快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加强跨境电商企业深度参与东亚生产网络、供应链,提高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水平,推动建立跨境电商和东亚区域经贸合作增长联动机制。另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借助跨境电商载体,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及创新集聚,推动共建经贸“利益共同体”,加快与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五、结语

我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适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跨境电商依托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创新贸易方式、降低贸易成本,在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跨境电商的发展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息息相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内循环为主、外向型经济主导、外向型经济调整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多个发展阶段。我国跨境电商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正值我国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跨境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信息展示、在线交易等服务,推动外贸增长,助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进入外向型经济调整时期,逐渐把经济发展重心调整到依靠内需拉动。2012年我国从试点城市入手开始探索跨境进口电商,逐步形成保税进口、直邮进口等跨境零售进口电商模式,满足了国内消费群体对国外高端消费品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国内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国内消费升级。2017年至今我国在推进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此时,跨境电商已经形成完整的进出口产业链,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带动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推动商品、要素资源在国内国际充分流动,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从两个方面构建。一是帮助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作用机制。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生产端是双循环的开始,通过在生产环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进步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消费需求端是双循环的最终目的,通过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助力国家实施需求侧管理。此外,在分配环节通过扩大就业、优化产业分工扩大价值利益分配格局。在流通环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保障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二是赋能国际外循环,促进国内外供给端、需求端动态平衡,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作用机制。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需求端、国外供给端,能够内向集成海外优质商品资源和要素资源,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供给端、国外需求端,能够外向整合全球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我国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发展路径建设。一是通过加强跨境电商产业链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整合跨境电商平台产业链服务商资源、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信息融合等手段,推动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建设,夯实经济双循环发展基石。二是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跨境电商生产供应端、平台服务端、消费需求端,促进外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消费者体验与福利水平、提升跨境电商市场效率,推进经济双循环发展。三是通过创新跨境电商贸易模式、构建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等创造双循环发展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产业链跨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