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课堂”空间“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

2022-04-19高傲谭杰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云课堂课程

高傲 谭杰

摘 要:师范类专业认证“践行师德”的指标体系明确提出师范类专业要重点关注师范生的“师德规范”,而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1]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对应师范专业认证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构建“云课堂”空间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坚持以“三全”育人引领、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思政育人实效深化等原则基础上,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有效机制、内容体系、主体责任、重要载体等路径,形成“云课堂”空间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更有效地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 “云课堂”课程 思政育人模式

中圖分类号:F016.3;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173-02

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践行师德”指标体系标准,师范类专业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要引领和指导师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2]并立足“知行合一”,创设师德环境、创新师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可行路径、具体举措和实施模式。“课程思政”是解决师范类专业培养师范生师德规范的根本举措。但随着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达成“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通过构建基于“云课堂”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解决好网络课程资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相互融合问题,“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3]在满足专业学科教学要求基础上,更有效深化专业学科教学的育人特色、本质和功能,以对师范生的培养达到师范专业认证培养目标中的师德素质定位。

一、基于“云课堂”空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创设“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模式

师范类专业应通过融入式教育、立体化培养、多层次引领等举措着力师范生的德育教育,厚植师德修养。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更多依托专业课程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方式达成育人目标,但随着“云课堂”教学平台的广泛使用,突破了传统育人资源、育人方式、育人时空的限制,基于“云课堂”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拓展思政建设空间;利用网络育人资源,活化思政教育特色素材,扩充思政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充分依托互联网及云平台,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有效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交叉共享、多方共建、多维交流的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实质等效、融合联动的育人新业态。

(二)有助于创建高效在线教学的育人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因此,要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创新教学形态。在发挥好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结合课程特点,围绕学生学习体验,精选、推送“云课堂”的教育资源,挖掘典型育人案例,与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在“云课堂”中进行价值塑造,强化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促进线上教学步入“课程思政”育人的深化期,促进专业课的建设质量,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创新应急性教学渠道的探索

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得所有学校不得不推迟开学,而随后带来的深刻思考就是特殊时期应如何深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开展“课程思政”路径、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课题。通过构建基于“云课堂”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发挥好“云课堂”的侧翼支撑作用,将教师线上教学的热情转化为深度研究、不断探索与持续创新的动力,将应急化教学活动转化为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渠道。在完成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云课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践行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的新变革,结合不同育人目标、育人需求,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随时随地的育人效果。

二、基于“云课堂”空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原则

(一)坚持“三全”育人的引领原则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为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治课同向同行,德育与智育交织交融的协同效应,”[6]促进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因此,借助“云课堂”教学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时空。教师承担起育人职责,为育人而教学;以责促行,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部过程。本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把深度浸润和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内生为全科教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使信念导向、价值塑造、品格培育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各个方面。

(二)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原则

地方高校立足区域人才需求形势,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学科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素养的提升,努力培养有扎实学识、有坚定信念、有责任担当、有人文情怀、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知识本位转移到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目标上。因此,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参与课堂协商讨论的参与意识,把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展示知识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与考核的重要依据,每项环节考核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体现课程思政目标,体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德育、智育之中的设计,不断深化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认知的主动性,使其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

(三)坚持思政育人实效的深化原则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过程需不断引入各种新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形成开放式的教育平台,从而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因此,在互联网云平台空间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创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载体阵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为出发点,有效整合多方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落脚点,对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选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全方位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把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优势有效融合,探索“云空间”下的教学规律,更好地深化思政教育效果。

三、基于“云课堂”空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基于“云课堂”空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深化“云課堂”空间下“课程思政”教学的精神内涵。在“云课堂”空间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时,将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选编》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作为核心,深化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精神内涵。

2.强化“云课堂”空间下学生对“课程思政”问题的形象认知。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时,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TBL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对“课程思政”问题的形象认知。

3.细化“云课堂”空间下评价“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教学标准。为了衡量“云课堂”空间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协同效应是否达成,应以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为评价指标,分别从教学计划实施、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等层面评价专业目标的达成度;从诚实守信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等层面评价思政目标达成度,着力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云课堂”空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路径

1.构建“云课堂”空间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为了更有效落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联动格局,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效应,需要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总体安排、统筹协调,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项目为引领、以教改为抓手,积极探索思政体系建设举措,为“课程思政”搭建“一体设计、同步推进、全面覆盖”[7]的有效实施路径;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推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保障,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动有抓手、落实任务可操作、持续推进见成效。

2.构建“云课堂”空间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在“云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网站建设,针对“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升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强化使命担当、承担起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8]在顶层设计中注重知识结构的搭建、价值观的塑造和情感心理的培育。

3.构建“云课堂”空间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作为高校一线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行践知,切实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能力、组织思政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教研活动中开展思政教学观摩、思政教学设计研讨、思政课程建设反思等活动。

4.构建“云课堂”空间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统筹规划,积极打造不同梯度“课程思政”载体。聚焦理论主课堂,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按照思政课程建设标准开设系列必修课和选修课;创新实践大课堂,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强化学生自主实习管理等举措,将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相结合,打造研读、实践、研学、传播等环节构成的立体多层的实践课程模式;打磨网络新课堂,全面推行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建设示范微课堂,作为思政课程群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补充。以课程为平台,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促进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联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

随着“云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而“云课堂”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的教育新生态更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优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在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多样化需求,充分应用好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入融合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师范生成为思想政治信念坚定、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具有立德树人理念、理解依法执教内涵、认同师德规范并能在专业实践中积极践行的新时代的好教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SJGY20180494,SJGZ20200169,SJGY20200719);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0JY1-15,2020JY1-13,2020JY2-2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6-05.

[2] 教育部.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Z].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8:99.

[3] 教育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4-28.

[4] 张光映.提升“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J].大理大学学报,2019(03):44.

[5] 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的最强音.光明日报,2019-02-26.

[6] 齐鹏飞.课程思政:各门课程收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光明日报,2020-06-16:15.

[7] 吴晓莉.高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1):36.

[8] 程丽云.“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4):219.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高傲(1996—),女,辽宁省盘锦市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通讯作者:谭杰(1973—),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赫哲族地域历史文化史研究。]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云课堂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云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实验室中应用探讨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