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19岑昭思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岑昭思

摘 要: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目的、历史意义、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9-0035-03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基础服务设施差距大,乡村落后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作为关乎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的“三农”问题,自始至终都是革命、改革、发展、建设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领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的坚持奋斗,我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各项帮扶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事实证明,只有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各项事业才能有堅实的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特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客观要求[2]。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不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富裕富足生活、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具有重大大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及政策保障[3]。

三、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

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找准主攻方向。下面,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作以探讨。

(一)不断巩固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承包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的不断完善,稳定农户承包权,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既增强了农民对未来的信心,也让农民安心,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农业投资预期。既维护了农民权益,也有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投资、统筹规划农业经营活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4]。

(二)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多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集体经济往往也发展得不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老百姓抱团取暖,有利于形成“村社合一”的新发展模式,通过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集体所有权,理清集体资产产权归属,明晰集体资产权责关系,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探索与创新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5~6]。

(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在粮食产量上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已经连续6年,但是仍然不能放松与自满,还要不断加强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这是由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经营,小农户产业发展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不断构建与完善现代农业体系[7]。

(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支持与鼓励,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速[8]。

(六)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作为国家构成的基本单位,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乡村的全面振兴目标就难以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就会遇到诸多阻碍。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上,既要坚持党政主导又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既要坚持社会协同也要坚持法制自治德治相结合,建成充满活力、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与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9]。

四、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精准定位

统筹考虑谋划,站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分析本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现有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实际,挖掘找准本区域优势及特色,精准定位发展产业,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如哪些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中药材种植,哪些地方适合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哪些地方适合搞观光旅游、古风特色旅游及特色旅游。

(二)创新发展,发动群众

要振兴农村经济,紧靠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实现目标,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良方。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如果民众缺少主动参与性,将严重影响乡村经济建设的进程和未来发展,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激情与热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实感受到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充分尊重民众权益,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三)全面统筹,拓宽渠道

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所需的资金会很多,不是一个小数目,全部依靠财政资金,压力很大。因此,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项目统筹力度,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立足各地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一部分用来回报政府和民间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工作,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四)培育人才,发展科技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10]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乡村干部在我国农村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

1.要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对于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11]。

2.要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3.制定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留住人才。当前农村很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人才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建设发展。建议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一是留住人才让本土人才留下来。通过培养人才,为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二是鼓励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团队,可实行“结对”办法,鼓励涉农院校师生对农村进行对应帮扶,利用教学、实习和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定点、定时、定人、定项目进行科技扶贫,送技术下乡。四是科企联姻,促进成果转化,允许鼓励科研院所兴办涉农惠农经济实体,并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优待政策,以积累科研经费带动农业科技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五)保護环境,发展生态经济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立足本地生态环境特点来发展生态经济,有的地方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的地方生态环境优美或者有历史古迹可以发展旅游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举措,不能盲目发展和跟风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

2.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发展乡村振兴千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实施乡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再次,要努力提升农村农民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加强农村生态知识教育、完善农村生态建设设施等,最终达到引领农村生态环保风尚、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目的,形成一种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氛围。

3.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杜绝随意倾倒或焚烧垃圾等不良行为,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乡村环境污染问题。

总之,只有全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历史意义才能从思想上认同并参与其中,只有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采纳科学合理的建议,才能真正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只要找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我国农村经济就能得到快速、长足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切实的经济保障,就能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N].北京日报,2021-01-04(011).

[2]  王立胜,陈健,张彩云.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4):40-56.

[3]  张琦.如何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J].人民论坛,2021,(3):68-72.

[4]  陆雷,崔红志.“十四五”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J].学习与探索,2020,(11):110-119.

[5]  付姓.蹄疾步稳硕果丰——全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20,(9):19-20.

[6]  高强,鞠可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阻点与破解路径——基于江苏溧阳的案例观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0.

[7]  杜萌.构建现代农业服务支持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4,(8):58-60.

[8]  谭明交.乡村振兴与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7):94-98.

[9]  燕连福,程诚.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5-103.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11]  刘琦.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1,(2):86-87.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