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制造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性研究

2022-04-18皮江红朱卫琴

关键词:产业结构浙江省制造业

皮江红,朱卫琴

(浙江工业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问题提出

制造业作为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重要产业经济结构基础,是彰显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浙江省正处于数字化改革关键时期,面临包括制造业在内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产业转型升级反映技术变革过程中产业结构与范式发展规律的变化,而技术变革一般包括发明、扩散到应用三个阶段。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历史经验表明,利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因此对制造业而言新技术的深度融入必须依靠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广泛应用。产业转型过程中对相应的人才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是必要的,但是与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高效要求相矛盾的是人才培养有周期性和滞后性的致命缺陷,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产生持续错位。近些年来,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一直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品牌制造”为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价值链发展。根据当前浙江省人才市场用工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浙江省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低学历、低技能的普通工人已经被逐步替换和淘汰,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产业与人才供需错位问题逐年加重。如何优化人才结构,满足制造业数字智能化对人才的整体要求,就必须从浙江的制造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人才需求的角度重新进行思路梳理。

自从实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改革思路以来,浙江省加快推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通过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建设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浙江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统筹推进与分业施策、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策略,制定了“四换三名”“三强一制造”等计划,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应用。随着传统制造业领域不断融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对制造业人才素质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浙江省高端制造业规模发展迅速,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浙江省明确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业要结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四个全覆盖”,包括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机电类等产品等智能化、网络化覆盖,“机器换人”对机械零配件加工户等企业的覆盖,网络销售对规上工业企业的覆盖和网络(绿色)制造方式对有污染企业全面、改造的覆盖[1]。在数字智能改革背景下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发展是未来的主要目标,为适应这一变动趋势需求,就必须根据区域企业需求培养相应的高层次水平制造业人才。

(二)文献回顾

最早探索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变动之间互动规律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科林·克拉克,他们分别在其著作《政治算术》和《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出了产业与人才互动的一般认识,后被总结为“配第-克拉克定律”[2]。他们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产业结构会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于产业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结构,因此劳动力结构也会朝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发展。我国学者陈庆修(2005)认为,经济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则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这种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互动调整关系,意味着加快人才结构调整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3];李彬(2005)提出,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产业的外在层次结构还是内在的技术结构都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影响,因此这就要求人才供给结构要配合产业调整而进行相应的调整[4];孔进和孔宪香(2007)提出,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即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进度,反之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人力资本积累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5];陈抗(2021)认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需要打造一支与先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相匹配的大规模、多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具有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变动越大对相应人才体系影响越多[6]。

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结构发展规模、水平差异巨大,学术界开始对国内不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孔文(2004)分析了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认为辽宁省的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之间已经出现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并存问题,只有进一步在人才数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才能促进辽宁省的高层次人才供需平衡[7];黎琳等(2008)基于广西北部湾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探析了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对技术人才需求增大、专业类型增多的现状,建议该区域内政府应主动调整人才开发战略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8];谌新民等(2009)调查了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供给失衡原因,发现该地区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错位比数量短缺问题更严重,并且收入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是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9];赵福伟等(2018)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和人才需求结构的适应[10];吴凡和苏佳琳(2020)则采用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公式分析了广西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关系[11]。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类型不断增多,学术界对于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从一开始学者们大多根据国外专家观点与经验进行理论层次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探究我国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互动关系,到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开始根据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差异研究,逐渐将研究聚焦到我国具体的、区域性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研究,这一转换对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学者们对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方面的探讨,明确了产业转型升级过程需要产业人才素质水平和体系结构的相应调整,只有加强产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制造业基础各有优劣,但是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稀缺是一个共性问题,特别是人才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浙江省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大省,近几年来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渐加快更加凸显人才市场供需的严重矛盾问题,但却极少有专门探讨浙江制造业人才需求与产业需求的协调匹配问题。

二、浙江制造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协调分析

(一)制造业结构及从业人数变化走向

1.产业结构处于转型期

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地理位置,浙江省制造业在过去十几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大省。“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按照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思路来调整制造业结构,先进制造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根据2012年到2020年浙江省各制造业产值变化情况(图1),可以发现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正在向高端化转型发展。首先从2020年各制造业产值占比来看,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制造业等产业的总产值仍然占据较高的比重,但是与2012年相比,分别减少了3.98个百分点和1.40个百分点;而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产值占比分别增长2.12个百分点、0.90个百分点和0.80个百分点;另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较2012年产值占比分别增长4.20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其次从产值占比增长速率来看,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制造业的产值占比与2012年相比分别减少了37.65%和14.99%;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稳定,增长速率比较平缓,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占比增长率分别为20.98%,33.87%和12.86%;而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增长速度十分迅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增长率分别为102.87%和38.43%,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从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其中战略性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占比增长迅速,而传统优势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往企业数字化建设发展,为“十四五”期间打造数字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制造业大省夯实了基础。

2.制造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走向

毫无疑问,制造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人才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根据近几年浙江省人资局发布的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制造企业缺乏普工和技工一直是浙江省制造业人才市场的常态现象,从近年的就业减员类别看,主要以外省农民工为主,学历层次一般在初中以下,从2014年以来制造业领域就业的人数共减少近百万人。根据2012至2020年各制造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变化情况来看(图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平均从业人数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与2012年比增速分别达43.9%,35.5%和32%,而皮革制造、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等制造业领域减少较明显,分别下降了50.9%,40%和27.7%,而其他行业的从业年平均人数变化趋于平稳。总体来看,平均从业人数呈现增加趋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从业人数逐渐减少的行业主要是食品制造业、皮革制造业和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省是全国唯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在此背景下,2012年浙江提出“机器换人”的战略政策,加快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的方向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数字化建设是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型技术人员,制造产业从业人数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往技术密集型行业偏离。

(二)浙江省制造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分析

1.就业结构偏离度的算法构建

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平衡是指人才教育培养的规格、类型和层次与产业间分工所形成的需求完全匹配的状态。虽然实现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完全协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努力促进产业与人才结构的相对协调是保证整个经济体系平稳运行和快速发展的关键,而要在人才体系和产业结构之间建立起这种直接联系,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来计算和衡量这种协调程度。需要指出的是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不存在完全的协调状态,因此这里所指的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平衡。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唐纳德·博格提出了人口转移的“推-拉”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源流动效果会受到两个方向力的共同作用,一个方向力能够促进人力资源从流出地到流入地,另一个方向力能够吸引人力资源由流入地向流出地,即受到推和拉两方面作用。与此相似的现象同样存在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上,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迁方向是决定人才结构变动的关键,即产业结构调整会拉动人才结构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人才结构的主动适应性变动调整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以上理论借鉴应用最广泛的“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理念,以平均就业人数与产值比重关系构建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比例的基础公式为

式中:Ki值表示产业i人才体系偏离度的系数值;Xi表示产业i的产值;X表示所有产业的总产值;Yi表示产业i的年平均从业人数;Y表示所有从业人数总和;S表示行业的总偏离度,是Ki的绝对值之和。根据人才结构偏离度计算的公式意义,如果Ki值等于0时说明产业结构与人才体系是完全协调的,不存在不协调问题;当Ki值小于0时说明该产业就业人员过多,负值越大则供大于求现象越严重;当Ki值大于0时说明该产业人才数量不足,正值越大则产业需求的人才数量越多。

2.浙江省制造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分析

上文主要基于浙江省统计局所公布的各年制造行业的平均从业人数和各制造行业产值数据进行分析,由于2011年浙江省开始采用了最新的产业门类划分方式,因此计算出了浙江制造业内各行业领域2012至2020年的产业人才结构偏离系数情况(图3)。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省制造行业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偏离度情况及存在的演变特点:

其一,按新旧行业领域划分来看,多数传统制造行业的就业结构偏离度呈现负值,而新兴制造行业领域基本都为正值。由图2可以看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制鞋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仪器仪表业等行业持续多年表现为就业人数供过于求的状态,且有增大趋势,这说明传统制造行业中依然存在大量需要转出的剩余劳动力。而以医药制造、汽车制造、化纤制造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整体来看都表现出对就业人员的持续需求。随着浙江省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和新兴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对人才就业等吸引效果开始显现,但目前来看在传统领域存量就业人员转移就业速度与能力还无法满足结构变化的需求。

其二,按偏离度系数正负值各年分布来看,浙江省制造业人才需求中稀缺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供给过剩问题。可以看出,在人才需求问题突出的几个具体行业中,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就业需求比较大,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行业需求最大。在供给矛盾比较突出的几个具体行业中,包括纺织服饰业、皮革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偏离度系数值绝对值都较小,就业人员稀缺比剩余问题更严重。不难看出随着人们对就业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领域正在失去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由于浙江省某些行业领域转型升级滞后而无法满足人才工作需求,导致就业人员的流失。因此从数据反映的显示情况来看,当前制造业人才偏离情况中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人才的供给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无论是在传统行业还是在新兴行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明显不足。

其三,按偏离度系数波动幅度来看,部分行业领域偏离系数产生比较大的波动情况。波动比较平稳的行业领域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烧加工业从2012年到2020年期间对人才等需求偏离快速减少,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提倡绿色制造的理念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产业领域正快速增长,对就业人员对吸引力巨大,未来该行业领域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从各年行业总偏离度变化来看,浙江省制造业呈现对人才的需求状态,与2012年相比2020年整个行业对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有所缓解,但仍然有较大的就业缺口,特别是在一些传统重工业领域和新兴的制造领域。

三、提升浙江制造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性的对策建议

人才队伍的建设于内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模式方案的改革,于外需要完善人才聘用激励机制和引才聚才方式,大力引进高技能人才[12]。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制造业升级

当前由新技术融入所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制造业领域发生,新的制造模式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在信息技术下完全链接,以“大智物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深度应用会影响到原有制造业的岗位组织体系。毫无疑问,工业“4.0”时代所实现的智能制造会导致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而这种变化对制造业的人才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对人才供给端而言最需要关注新模式下岗位功能整合与变迁对人才胜任力结构的需求变化。智能制造人才分类体系及其标准是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为中心的新制造业职业布局的理论基础[13]。从当前职业院校实施的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依然有诸多方面需要优化,比如人才培养目标依然不清晰,未结合地区岗位群需求特征和依据岗位群核心能力来构建合理的培养目标,因此还需要职业院校紧贴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先于产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再如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依然按照明显的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导致专业群之间和课程群之间无法合理交叉互补,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并且不符合对学生实际灵活跨界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无论是专业体系还是课程结构职业院校应该加大沟通联系,构建以核心专业和课程为中心,多样化跨界能力为选择的卫星式专业和课程分布模式。总而言之,职业院校应该加快人才培养方案的再制定,以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变化。

(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研发者,同时也依赖更庞大的技术应用人才来实现,然而从目前浙江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来看还远未达到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目前浙江省独立设置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共47所,而本科层次的高职学校数量极少。2018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35.3万人,而近几年招生人数增长具有减缓趋势。据《2019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结果看,在浙江所有高职专业中面向第二产业专业点数占总比的30.32%,近三年来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减少近20%,面向第三产业专业数205个,专业点数845个,占总点数的66.91%,面对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增加了20%以上。也就是说,随着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快速增长,面向第二产业培养不仅会出现高层次人才的短缺问题,整体上的人才稀缺问题还会逐渐严重。《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深化并扩大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或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因此浙江省应该加快省内应用型本科向“高职化”转变,明确应用型本科就是本科层次高职的定位,这样既能明确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方向又能打破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的瓶颈,从而真正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整合政产学资源,构建产业人才动态调节机制

随着技术革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由技术结构变革所导致的产业内外部结构的变革速度也会逐渐加快,而人才结构的调整受限于一定的周期性和滞后性,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及时性”变化需求,就会导致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偏离加大,导致社会人才市场中的“技术性”失业问题加剧。因此应由各层级政府着手,主动构建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调节机制,只有学校通过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使得区域性的产业与人才之间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保证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一直维持在合理区间水平。比如,针对浙江省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趋势,浙江省应该从宏观调控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发布相应的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需求较多的新兴领域,如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行业,应提前向人才培养院校交流进行相关专业设置;而在农林牧渔业、纺织业、皮革业等传统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的情况下,应该发布相关的人才预警,指导院校在相应学科专业的缩减和转型,控制或减少相应专业的招生规模。

(四)强化人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应用型人才

浙江省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全国各地的人员来就业;从2019年全国人口流动监测数据来看,浙江省2019年人口净流入84.1万人,排名全国第一。虽然当前浙江省依靠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浙就业,但从当前人才引进优惠补贴相关规定来看,对于人才引进的政策还不够合理。比如,对学历的最低要求必须是本科层次,这显然对于当前专科层次为主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而言就缺少了最基本的资格,对大量技术能手人才而言设置了学历阻碍,限制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流入。再如,从引进的人才类型来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优惠力度还不够,目前政策主要偏重面向其他高精尖人才,忽视技术技能人才类型的重要性。因此浙江省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技能人才政策吸引力度,在申请条件中解除对人才本科层次的门槛,扩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优惠倾斜,特别是浙江省当前重点发展领域的新兴制造业领域和高端制造领域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政府部门应该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待遇引领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方式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扶持。还应该将高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分类目录,明确人才类别,在落户、医疗保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配套措施上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浙江制造强省建设目标需要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在此背景下,基于实证数据分析浙江制造业发展与人才结构的协调度,提出制造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性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问题应得到企业、行业、学校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浙江省制造业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欢天喜地过大年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