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2022-04-18雍莉莉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及包容性有待提升、针对性及激励性有待加强、客观性及权威性有待强化的问题,文章建议从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提升办学实力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文化建设的治理体系;拓宽培养模式,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引才育才,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高地;立足地方需求,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成效七个方面着手,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雍莉莉(1982- ),女,江苏高邮人,常州大学,副教授,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b/2021/01/01)、2021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DGZ2021003)和2020年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Y2020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8-0059-06

2020年12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绩效目标着重对接国家战略,响应改革任务部署,紧盯‘引领’、强化‘支撑’、凸显‘高’、彰显‘强’、体现‘特’,要做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衡量可评价、体现项目核心成果”。 可见,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是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指导意义、深入分析当前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全面落实“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任务,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是推进新时代高职教育建设的重大举措。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新形势、新政策下国家赋予高职教育建设的高标准和新要求,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提出更是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要积极应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对标“双高计划”中的“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重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2019年4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建设机制,根据建设年度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并作为资金支持及后续遴选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必须积极应对国家重大战略及内涵式发展需求,重点关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如高质量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双师”队伍建设、高层次科学研究成效、高水平社会服务成果、高品位优秀文化建设、高品质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定期对“双高计划”建设实施评估、过程监控及绩效评价,着力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建设水平。

3.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是提升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双高计划”中提出“高职教育的建设要求要力争做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因此,要积极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让行业和企业都认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找准发挥优势的着力点,把握补短板的着重点,抓住实现路径的关键点;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评估办学现状,完善和优化高职院校建设指标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办学质量,着力提升办学水平,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理念与思路

1.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及包容性有待提升。当下,高职教育已经驶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良性轨道,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检视高职教育的结构与规模、供给与效益。基于内涵发展的评价导向更加注重结构、效率、效益、成长性、满意度、教学水平、社会评价等质量性指标,在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上充分体现系统性、包容性。从系统性层面来看,高职教育的绩效评价具有教育评价的普遍规律,要有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配备、师资结构、社会服务、教学评估、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指标评价体系。从包容性层面来看,高职教育的绩效评价具有教育评价的特殊规律,即如何体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这就要求学校更加注重面向企业行业、面向地方,建立行业、企业多主体充分参与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整合能工巧匠、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进行教育评价改革。

2.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及激励性有待加强。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发展现状、建设方向存在差异,制定一套普适性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存在一定难度。从宏观层面来看,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来源于高职教育的标准化,国家层面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需求,进一步更新完善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体系;省级层面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教人才需求,出台富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标准;学校层面则要基于上级指导性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校本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入和执行竞争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源投入分配挂钩、与国家支持力度挂钩,從而形成激励性的竞争局面。

3.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及权威性有待强化。高职院校绩效评价大多是以院校自身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评定为主。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价模式和标准不能客观反映院校发展现状、办学水平、综合排名等方面的内容,部分评估结果不能客观体现政府、社会、单位对学校的评估意见,评估过程也缺乏有效监督。一方面,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依赖于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这就需要坚持评价视角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统筹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第三方评价,按照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教育类型来呈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另一方面,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取决于评价手段和方法,这就需要实行水平评价与效益考核相结合、日常动态监测与周期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议相结合,从而解决好“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等关键问题。

三、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实施路径

1.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提升办学实力的顶层设计。“双高计划”指出,“要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以价值导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问题导向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目標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第一,以政策制度为导向,与时俱进,树立系统新观念。立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院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重点,围绕“双高计划”建设方案,系统谋划院校高质量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及预期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适应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绩效评价新体系构建。第二,以突出优势为重点,找准定位,实施评价新举措。明确办学理念与定位,突出办学优势与特色,凝练教育教学新思路,实施支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新举措,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的战略合作与互动,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领军型高职院校,有效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第三,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强化落实,构建评价新机制。以“双高计划”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专业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质量文化体系构建等综合项目改革,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积极构建绩效评价“新机制”,有力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文化建设的治理体系。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第一,坚持强化政治引领,扎实筑牢思想根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方面、各环节;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培育和打造院校特色的党建品牌。第二,弘扬传承院训精神,培育文化活动品牌。弘扬办学传统,升华文化积淀,彰显办学特色,赋予院训新时代内涵,推进院训精神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动化于行;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积极培育地方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品牌。第三,全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内部治理水平。构建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作用;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3.拓宽培养模式,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是“双高计划”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举措。第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优质教育教学成果。加大对专业调研、专业规划、新增或淘汰专业的论证,紧密对接国家、地方、行业需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成果奖、高级别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成果的培育。第二,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构建校企融合课程体系。加强一流课程、精品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强化虚拟仿真、产教融合、生产培训等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订单培养、课程融合、专业对接、实践实训等模式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第三,深入对接地方需求,拓宽产教融合培养渠道。强化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产业资源,探索多种模式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协同融合,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与行业尤其是领军型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创新实验室、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

4.深化引才育才,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高地。《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打造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第一,健全师德师风机制,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宣传教育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奖励惩处机制及组织保障机制,推进师德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积极培育师德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第二,健全引才育才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察高层次人才与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着力构建与院校发展规模相协调、相匹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格局,探索实施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的协同性,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第三,开展人才培优工程,提升师资培育强度。加大培训培育项目建设力度,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企业管理,增强实践经验,着力打造专业强、稳定性高的骨干教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青年骨干教师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建设。

5.立足地方需求,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应然之态,也是衡量“双高计划”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第一,深化科研机制改革,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科研人员、科研创新平台(团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宏观战略规划与系统化指导,建立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打造前沿领军型的跨学科创新团队及高级别创新团队。第二,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学科优势,以任务为牵引,以项目为依托,推动与行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及重点产业链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和关键资源,一体化推进校地融合发展。第三,构建服务交流平台,提升社会培训水平。与科研院所、企业共设研发机构、共享实验设施、共建研究团队,联合攻关;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中心,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企业支持兼职教师建设;为政府、行业等部门或个人提供委托培训、合作培养、高端培训、技能认证、辅导培训、课程研修、研修考察等各类型教育培训和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培训服务。

6.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渠道。“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为此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用具有国际化大视野和大格局的行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双高计划”学校应成为国际职教标准的参与者、中国方案的提供者、企业“走出去”的协同者。第一,拓宽国际培养渠道,完善留学生培养模式。整合并利用现有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校园,加强国际合作院校及项目建设;增强跨境产教协同能力,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第二,构建引智工作机制,推进引智基地建设。努力拓展与世界名校的合作关系,构建多渠道、宽领域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开展国际化的多学科交叉科研合作,形成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應用推广一体化的国际化合作模式。第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服务行业能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与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发展模式,开展国(境)外办学,与“走出去”企业共建培养培训基地,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

7.完善评价机制,提高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成效。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监督等机制对“双高计划”学校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立足学校发展现状,科学设置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办学定位,突出优势特色,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相对接,以院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第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全面评估绩效评价成效。构建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实施评估由“内部自审”转向“公共可审”;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主体,行使对学校自我评估的监督职能,保障绩效评价的公信度及权威性。第三,多元参与评价实施,构建绩效评价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评估小组,定期对学校绩效评价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积极发挥政府、企业及行业在学校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作用;将绩效评价指标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评估监测结果运用,构建有效的结果运用机制,为学校高层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1.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工作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规范程序。要把绩效评价作为回顾总结找出差距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作为明确目标鼓舞斗志的过程,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加强对绩效评价实施的组织领导。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宣传,大力营造落实绩效评价各项重点任务的良好舆论氛围和争先创优的事业发展环境,确保高质量完成绩效评价工作。

2.坚持统筹兼顾,抓好组织实施。制定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系列专项绩效评价,系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项绩效、系部绩效评价与院校总体绩效评价的衔接机制。通过强化院校绩效评价“纲举目张”的调控和约束功能,形成以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为统领,以系列专项绩效评价和系部绩效评价为支撑的评价体系,有效推动学校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同时,对绩效评价主要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设定时间进度表,确保院校绩效评价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突出重点任务,强化评估考核。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与国家、区域、行业规划的对接,以及与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评价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加强对绩效评价执行情况的跟踪与评估,准确把握绩效评价实施情况,及时研究并制定修正完善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内涵建设,突出重点任务,使绩效评价在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典.“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缘由、内涵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8):41-44.

[2]王智超,朱太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探寻[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8.

[3]陈亮,杨娟.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架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9):9-17.

[4]张文利,范明明.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本遵循与推进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9(21):25-32.

[5]李宜江.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行动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37-45.

[6]李明慧,曾绍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方向、难点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3):42-47.

[7]张新民,吴敏良.双高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评价指标研究[J].评价与管理,2018(3):14-19.

[8]晏仲超.聚焦五个衔接推动中高职高质量协调发展[J].江苏职教,2018(7):20-21.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