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历史逻辑、价值耦合及实现路径

2022-04-18张安强宫丽丽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实现路径共同富裕

张安强 宫丽丽

[摘要]纵观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二者在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历史逻辑层面,二者的发展均历经了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价值导向层面,二者均拥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振兴民族的精神内核、世界大同的磅礴动力。为此,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同向同行的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壮大同向同行的群众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握同向同行的战略导向;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牢同向同行的方向指引。

[关键词]职业教育;共同富裕;历史逻辑;价值耦合;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张安强(1986- ),男,河南周口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硕士;宫丽丽(1986- ),女,黑龙江鹤岗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硕士。(浙江  东阳  32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规划重点项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路径优化与模式重构”(项目编号:2021GH049)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机制识别与成效测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2022SCG2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8-0013-08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出台,鼓励浙江率先探索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赋予浙江在新时代践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担当。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及时组织召开了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和系统谋划,明确了分2025年和2035年两步走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样分2025年和2035年两步走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未来十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供给结构要高度匹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其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仅从时间节点来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规划存在高度一致性。同时,纵观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整个探索历程,二者在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同向同行是二者的必由之路。真正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与经济发展命脉密切相連,共同富裕的实现也必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助力。基于这种认知,探索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实现路径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历史逻辑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大工业生产发展的产物。”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被称为实业教育,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纵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以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1949~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1978~2012年)、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而共同富裕则一直是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殷切期盼,寄托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纵观其历程,依旧可以分为同样的四个阶段,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高度内在统一的历史逻辑。

(一)共同谋求新出路: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以前)

近代以来,部分仁人志士开始意识到开展职业教育振兴实业对于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的重要性。从洋务运动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运动之后大力发展“实业教育”的探索,再到《癸卯学制》中对实业教育为独立系统的确立,实业教育“富国裕民”主要目的开始彰显。而早在1911年,陆费逵就呼吁要开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非职业教育兴盛,实业必不能发达,民生必不能富裕”②。1917年,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浪潮的指引下,黄炎培于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职业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区分,与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密切联系。自此基本完成了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职业教育思潮不断发展壮大。可见,随着近代中国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以图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助力解决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困境。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充分结合劳动实践和军事教育”③,通过将职业教育因素融入中小学教育,开展针对农民、工人和妇女的识字教育运动,创办工农红军学校对红军及干部进行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等措施,鼓励广大工农群众和党员干部快速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革命战争形势,稳固根据地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通过创建包含农业、畜牧、手艺、医疗、财经、通讯等各类型的干部学校强化干部教育,培养抗日战争所需要的各类型的专门人才,为早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动员和储备一切积极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继续深化职业教育,各类职业教育逐渐迈入正轨并开始走向制度化。总体上来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职业教育被视为服务于革命战争、阵地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在党的领导下呈现出了积极蓬勃发展的样态和特征”④。这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等与发展是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重要社会特征,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孜孜不倦追求的美好愿景。尤其是近代以来,国家蒙难、民不聊生,广大中华儿女对平等和发展的期盼更为迫切。太平天国运动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满足了广大农民均分土地的夙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侵进而谋求平等,维新运动推行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冀望在平等和发展中实现富裕和强盛,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目的还是建立一个人民平等和发展的社会。可以看到,面临国破家亡时,无数仁人志士对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努力与牺牲,虽然多以失败告终,但也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平等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更是积极回应中华儿女对平等与发展的呼喊,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各类经济政策稳固经济秩序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稳定生活”⑤等措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成立了新中国,为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不难发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是不谋而合的,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处于危亡之际的旧中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并最终得以实现。

(二)历经起伏终入正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最为急迫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展工业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旧中国职业教育的探索为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指出了一条道路,即大力普及并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展了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整和整顿活动。1954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学习年限、管理体制、学校章程,厘清了中等专业教育的制度规范。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多快好省地构建完整教育体系,自此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学校得以快速创建,但很多学校的办学目标严重脱离地方生产发展实际需求,致使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混乱状态。1961年到1963年,教育部意识到了出现的问题,开始布局要放慢步子、压缩规模、提高质量,同时受国民经济调整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停办。1964年,随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七年(1964—1970)规划要点(初步草案)》的出台,很多职业学校又如雨后春笋般兴办。但随着“文革”的到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师资流失、学校停办,职业教育发展被迫停滞甚至出现倒退。

共同富裕的实现必然要以工业化建设为引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了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性,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助力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全方位需求的满足和提升,发展思路从单一的工业化转变为“四个现代化”,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虽然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共同富裕探索迈入了“大锅饭”的误区,错误地走进了“同步富裕”的陷阱。但经过“四个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解放,国家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打造了坚实经济基础。而无论是工业化建设还是“四个现代化”建设,其主要动力就是人才,这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虽然起起伏伏,但依旧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大量基础性的专业人才。不难发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与历程都是一致的,都是历经起伏但最终走向正軌,为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高度融合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但当时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保驾护航,职业教育逐渐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道路。紧接着职业教育发展就开始一路高歌猛进,1998年高等职业学校开始扩招,1999年逐步开始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管理,职业教育发展迈入“快车道”,职业院校数量“跨越式”增加,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快速攀升。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卓越成就,逐步构建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后续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体系基础。

同一时期,在深入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深化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⑥。只有大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解决贫困人员温饱问题,进而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键靠人才、根本看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标准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规模,要通过鼓励一部分人进行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进而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职业教育则肩负着培养这部分人的重任,为社会输送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和道德素养的专门人才。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强盛,利润分配更加强调公平,最大限度保障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同时也对全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呈现出了高度融合态势,为之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四)战略转型新格局: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职业教育走进了发展的全新时期。2013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予以明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系统论述了“怎么看”及“怎么办”职业教育这两个基本问题,理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关系和未来前景。在这一年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并且确立了到2020年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具有世界水平的目标。此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召开多个会议,多维度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希望通过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手段助推职业教育实现特色发展;另一方面,开始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出现了拐点,国家开始支持一批高校通过升格、转设、合并等手段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自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且横向融通的格局。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年,实施2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了首次大修,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现实国情多维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的根本问题,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原则,构建新发展理念,逐步拓寬社会经济发展的受益面,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尤其是在党的第一个百年收官阶段,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壮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做出了探索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决定,为今后的共同富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纵观十八大以来的共同富裕探索实践,职业教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效果更加显现。坚持好同向同行的基本历史逻辑,必将推进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扎实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价值耦合

从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来看,究其能够同向同行的缘由,主要是它们在价值导向上具有高度耦合性。也正是这些价值耦合,促使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在不断的探索发展过程中,融合度越来越高,对于彼此的价值越来越大。

(一)人民至上是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步发展的根本立场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其所倡导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秉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始终坚持面向“人”的教育宗旨。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关键问题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例如,革命年代的职业教育长期为革命战争服务并一直致力于培养各类革命人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从“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素养的劳动者”⑦,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⑧,再到“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⑨等,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可见,人民至上始终是我国举办职业教育的根本立场,“人民”二字始终贯穿着各类职业教育政策的话语核心,始终代表着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根本价值取向。

同样的,人民至上也是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探索。一方面,人民群众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取缔落后社会形态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民是共同富裕的建设主体;另一方面,“人的解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终极目标,人民也是共同富裕的享受主体。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人民大众通过不断辛勤劳动、创新创造,努力奋斗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个过程也必将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始,就肩负着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征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致力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践行人民至上的核心立场,以顽强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实现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目标。因此,纵观党的辉煌历史,人民至上是党赓续百年的根本立场,也必然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场。

(二)民族复兴是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步发展的精神内核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新时代的中国梦,更是无数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共同价值追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诞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诞生之初就肩负了救国图强、振兴民族的艰巨使命。从“救亡图存”的洋务学堂到“国民生计”的实业学堂,从“解决生计就业问题”的职业学校到“服务战争需要”的干部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从“培养技术人员”的中等专业学校到“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学校。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而支撑其历经波折但仍不断前行的内因就是职业教育承载着的振兴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正是因为这一精神内核,职业教育始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着卓越力量。

共同富裕的发展更是如此,几千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民族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中国人民自始至终向着共同富裕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其本质上就是对振兴民族的向往和追求,振兴民族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矢志不渝践行着对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使命追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保障共同富裕实践行稳致远,其本质上就是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当前,第二个百年征程已经开始,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坚定的信念及信心向着实现共同富裕更高质量、更高阶段的发展昂扬奋进,为民族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三)世界大同是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步发展的磅礴动力

孔子在《礼记》中曾明确描绘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愿景,意思就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人人之天下。这种朴素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社会追求。辛亥革命时,孙中山确立了“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大同世界的殷切期盼。某种意义上,“世界大同”指的就是我国目前正在致力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世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某一个或几个民族的世界,而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当前,世界各国共处“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切。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已经证明,有些问题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力量难以解决,唯有团结协作,方能抵御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制度与文明的直接替代,也不是建设统一的世界行为体,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⑩。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面学习苏联职业教育经验,再到改革开放后对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有益借鉴,我们一直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成熟之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面向世界,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输出了更多优质人才,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了中国经验与中国力量。在共同富裕的探索过程中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长足稳定的态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了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国。与此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始终本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初心促进世界大同,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从“上海合作组织”到“博鳌亚洲论坛”,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绿色低碳”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始终以合作共赢的姿态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迈向世界大同。

三、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实现路径

过去,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一直走在同向同行的道路上,且关系越来越紧密。未来,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只有继续秉持同向同行的发展理念,方能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同向同行的坚强保障

历史已经证明,堅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取得卓越成绩的核心保障,也必将是二者取得更大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保障,也为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保驾护航。在党的领导下,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国内到国外的跨越式发展,建构了相对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共同富裕的探索也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同步富裕”到“先富带后富”、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从“区域协调”到“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过程,逐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所谓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可以说,党的领导就是我国各项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优势和最大保障,体现了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也必将继续为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同向同行提供无穷动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壮大同向同行的群众基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继续同向同行的根本价值引领。共同富裕是一个人也不能少的富裕,但共同富裕绝不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它是有个体差别的,会因个人知识、能力、劳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头小、中间大”将是共同富裕社会的一大特征。所谓的“两头小”指的是低等收入群体和高等收入群体,“中间大”指的是中等收入群体。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在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达标的基础上,尽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尤其是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促进低收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这就需要提升绝大多数人的个人素养和能力,而其基础就是教育。

职业教育的自身功能决定了其能够开展贯穿职业生涯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对农民工、技术工人、职教生、高校毕业生等进行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路径,是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提升收入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更要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受众群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对低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降低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将是必然趋势,与此相伴的必将是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所以,职业教育务必要深入调研产业转型升级所需,逐渐建立起与学科知识体系平行的技术知识体系,“从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评价等环节形成具有类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1,最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缓解劳动力供给矛盾。此外,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优势,依据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校企协同培养行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要结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促使他们在支撑经济建设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尽快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为实现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筑牢群众基础。

(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握同向同行的战略导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统领,也是共同富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纲领。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经济的富足,更是一个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等多层面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职业教育也不仅仅指技能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更是一个体制机制、培养模式、专业布局、资源架构等多维度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由此,要从多角度对共同富裕和职业教育的未来实践进行顶层设计。

一是以创新的理念改革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培育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活力,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支撑共同富裕发展的第一资源,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创新技术成果提高自身收益,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引领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以协调的理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逐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让“口袋鼓起来”,也要让“精神富起来”,引领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均衡发展。三是以绿色的理念优化职业教育生态,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类型教育并被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同时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在生产实践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自主意识,引领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以开放的理念逐步拓展职业教育载体,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人才培养类型,培养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技术人才,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引领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融合发展。五是以共享的理念拓宽职业教育的受益范围,让职业教育成为人人都能享受的教育类型,通过职业教育提升每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他们共享发展成果的资本,增加在价值分配制度中的获益因素,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引领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的公平发展。

(四)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牢同向同行的方向指引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立梦想,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受制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实践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在更高社会文明形态上的全人类的共同富裕。当前中国梦与世界梦互融互通、交相辉映,合则共生已成为了具有世界价值的崇高追求。“可以预见,新时代共同富裕将不再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共同富裕建设。”12当前,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成为世界人民通往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绊脚石。在此情形下,中国倡导的构建人们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未来,中国必然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推进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在高质量实现自身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全人类共同富裕的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提供了牢固的方向指引。职业教育要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必须面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逐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要坚持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理念,站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宏观层面,对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推动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向外推送我国的优质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适应国际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互联互通,切实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

[注释]

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6):11.

②任时先.中国教育思想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349.

③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7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51.

④苏博悦,孙芳.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政策:历史追溯、伟大成就与未来展望[J].继续教育研究,2022(2):7.

⑤韩喜平.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J].国家治理,2021(9):13.

⑥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22(2):3.

⑦⑧⑨李峻,杨宗斌.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实践经验[J].职教发展研究,2021(2):8,8,8.

⑩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EB/OL].(2021-08-26)[2021-11-12].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

08/26/c_1127795937.htm.

11刘晓,钱鉴楠.技能型社会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职业教育使命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9.

12方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16.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实现路径共同富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