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黔南苗族刺绣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构想

2022-04-17陈显勋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关键词:苗族刺绣工艺   保护传承   开发构想

一、贵州黔南苗族及服饰基本情况

贵州黔南苗族作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主体民族之一,共25个支系,人口约54万余人,占全州总人口12.8%。州内各县(市)均有苗族居住。其中,苗族人口超3万人的县(市)便有8个。

黔南苗族支系众多,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于州内荔波县佳荣镇的大土,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交梨、普安、都江,都匀市的坝固、王司,福泉市的陆坪、新隆、龙昌,惠水县的摆金、鸭绒、打引、岗度,长顺县的敦操、交麻,罗甸县的董王、栗木,龙里县的巴江、哪榜、草原、湾滩河流域,平塘县的大塘、新塘,贵定县的马场河、德新、定东、云雾等地的苗族村寨。

按结构和风格划分,苗族服饰(女装)大致可分为28种款式类型,在众多的苗族服饰类型中,许多服饰为黔南所独有,如以鸟王式、新塘式和摆金式等等。此外,黔南至今仍保留着多款色彩斑斓的男子传统服装样式,主要流布于龙里县的中排、民主、谷冰,惠水县摆榜、鸭绒,平塘县西关、新塘,三都水族自治县排烧、介赖、小垴、甲揽、排怪等苗族村寨。

在黔南众多的苗族支系中,服饰早已成为识别这些风俗、语言等有差异的支系的符号,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环境和文化表达的双重结果。黔南苗族服饰,是在苗族历史演化中沿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苗族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是研究黔南苗族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宗教崇拜、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

二、贵州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及其发展现状

(一)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概述。刺绣,古称针绣,俗称绣花,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和色彩规律,在绣料(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或文字的工艺美术品 。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著名的有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瓯绣、顾绣、苗绣等。由此可见,苗绣在我国刺绣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刺绣、挑花、织锦和蜡染,是苗族妇女的四大工艺,它们大多展现在女性服饰上,苗族女性服饰不仅是美的展台,也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诗”。刺绣是其中尤为艳丽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黔南普遍盛行于苗族两大方言区(中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苗绣制品一般作为苗族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的装饰品,缝制并镶嵌于衣领、衣袖、衣襟、肩部、衣裙下摆,或作围裙、背带、头帕,也有的用于居室装饰。绣品历来都是自制自用,既不假手于人,亦不用于交换,于是也就成为衡量姑娘们聪明、灵巧的标志,并与她们的婚姻前程密切关联。所以每个苗族女孩从小就开始学习此项技能,不仅要学会,而且要学精,如此世代相传,逐渐发展。苗族刺绣依其突出特点,大体上分为凸绣、平绣两大类,根据技法和风格还被细分为辫绣、结绣、雏绣、绒绣、堆绣、贴花、挑花、缠绣、锑绣,倒针等十余种各具特色的针法 。其表现的题材丰富多彩,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动物世界、花鸟虫鱼、果园畅想、生活纪事等几大类。苗族刺绣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图案中的花鸟树木、飞禽走兽等都有一定的寓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发展现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黔南苗族刺绣工艺也不例外。现代工业生产出来的大量实用性刺绣品,取代了苗族人民千百年来使用的刺绣品。长期以来的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模式逐渐被打破,特别是近20年来,已经使用、传承了几千年的苗族刺绣工艺正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局面,使用了幾千年的绣品迅速被现代工业绣品取代,年轻人不屑于学习、传承刺绣老艺人的技艺,随着老人们的去世,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艺术,由于得不到继承而流失。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使本来就脆弱的苗族文化迅速地消失,经济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苗族刺绣工艺继承、传承出现危机。

三、贵州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

(一)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战略思路。 黔南苗族刺绣产品,皆以苗族传统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绣品上所绣的各种装饰、仿物、寓意的花纹图样,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审美等多重价值。因此,对于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首先应当从战略的角度上理清思路,有步骤、有计划地保护、传承与开发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可行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总体思路。1.以市场为导向的黔南苗族刺绣开发战略。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传统刺绣需求的市场,和现代刺绣需求的市场。传统需求市场一般是外国人和研究者,这部分的市场需求量较少,但价格昂贵;另外作为现代市场,这部分需求量大而价格便宜,消费群体主要是国内普通民众。在传统需求市场中,刺绣应当按照国际市场需求,企业接合同、收购、加工,绣娘按照式样加工、销售,绣品销往国际市场;现代消费市场中绣品要融合现代流行的潮流,比如绣花内衣、绣花手袋、绣花背包、绣花窗帘和桌布等日常用品 。 2.以塑造精品为核心的品牌化经营战略。要想让黔南苗族刺绣有品位、上档次,在刺绣设计和创作中就必须从思想上跳出现在的程式化、单一化、雷同化的框架,走精品化、品牌化的道路,这是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开发的理性选择。3.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黔南苗族刺绣保护、传承与开发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黔南苗族刺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此,要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中的重要关系。首先,在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即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而开发和利用反过来又要有利于保护。其次,处理好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开发与黔南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开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黔南苗族人民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苗族刺绣工艺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二)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保护、传承与开发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上理清思路,统筹规划,还要实施切实可行的与之适应的配套对策与措施,来指导传承和发展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行为活动,以达到保护、传承与开发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目的。1.加强立法保护和坚持包容开放的发展态度。首先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保护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从实际发展来看,将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性的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分迫切,也是必须的。除此之外,从长远来看,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外来文化,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应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刺绣工艺文化,使自身获得再次提升与发展。2.近一步加大黔南苗族服饰(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保护。重点抓好继续开展黔南苗族服饰(苗绣)非遗普查,完善黔南苗族服饰(苗绣)非遗数据库建设,为国家级、省级、州级苗族服饰(苗绣)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奠定基础;3、加大黔南苗族服饰(苗绣)非遗传承人培训力度,推动苗族服饰(苗绣)创意产品开发,发挥非遗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巨大能动作用。4、扶持黔南苗族服饰(苗绣)非遗扶贫工坊建设。 一是加大苗族服饰(苗绣)非遗扶贫工坊规范化建设,在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二是加大苗族服饰(苗绣)非遗扶贫工坊培训,提供电商等营销平台,拓宽就业和销售渠道。三是加大苗族服饰(苗绣)工坊品牌建设,依托品牌效应,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5.加大力度,进行全社会的广泛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认识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让保护、传承与开发苗族刺绣工艺文化成为黔南苗族人民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就政府而言,应当在主导立法、落实政策、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和努力培养继承人等方面狠下功夫。首先,进行全面摸底,发现重点刺绣传承人和传统刺绣工艺形式,及时做好采访和调查档案。其次,对社会广大民众来说,不仅要有传承与发展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责任心,还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要认识到“一种文化艺术只有具有民族性,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性”,进而形成自觉保护,主动参与到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队伍中来。7.走黔南苗族刺绣精品化、品牌化之路。作为黔南苗族重要的旅游产品,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实行精品化、品牌化战略。第一,保持苗族刺绣手工制作技术。苗族刺绣工艺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也体现当代苗族刺绣的价值所在。苗族刺绣工艺的掌握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的长期学习和训练,从现在开始着手总结、记录刺绣工艺的知识,培养刺绣工艺的后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第二,刺绣工艺的精益求精。要求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塑造刺绣精品,产生品牌效应。第三,苗族刺绣品的精加工。从黔南苗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角度和苗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都需要苗族刺绣向精品化发展,使刺绣制品真正成为苗族旅游产品中的精品和拳头产品,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生产中赢得市场。第四,刺绣品的包装。精美的包装,可以增加苗族刺绣的附加值,提升苗族刺绣价格,让苗族刺绣上档次、有品位。 8.开发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产业,走刺绣艺术经济化之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强大与否,除了经济实力支撑以外,文化产业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把本国的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体表现有:第一,黔南苗族刺绣在旅游经济中找到了一条新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道路,成为旅游观光中游客争先购买的苗族文化商品,使其成为了解黔南苗族文化的一种途径。旅游观光和刺绣工艺文化融为一体,使古老的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下来。第二,黔南苗族刺绣在旅游发展中,作为旅游产业的一种附属产品,得到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与开发,使得古老的苗族刺绣工艺文化走向新生,得以传承和发展。第三,吸取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部分因素,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开发新的工艺品、绣品并保存富有特色的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在创新中传承。第四,树立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理念,引进新的技术,扩大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外延,形成新的苗族刺绣。利用现代技术,使苗族刺绣的生產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出具有黔南苗族特色的苗族刺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保护、传承和开发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第五,在旅游景点,设置黔南苗族刺绣艺人的现场表演和传艺项目,让国内外游客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解、学习、体验、分享黔南苗族刺绣创造的乐趣。第六,在黔南苗族传统节日习俗中传承与保护苗族剌绣工艺文化。在黔南苗族最有特色的节日文化,如“过苗年”、“鼓藏节”“吃新节”、四月八、“六月六”、“杀鱼节”等,借这些节日习俗吸引社会各界的机会,宣传普及黔南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在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和民俗旅游开展中传承和保护黔南苗族剌绣工艺文化。

作者简介:陈显勋  出生年月:1974年9月  性别:男  民族:苗族,籍贯:贵州龙里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   省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邮编:558000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传统村落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联性研究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展示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方法研究
土楼客家山歌的表现形式及其保护传承
基层文化馆(站)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