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思政教育途径探索

2022-04-17姚昊翊王靖宇钟浩罗川旭樊芳玲

高教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筑制图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姚昊翊 王靖宇 钟浩 罗川旭 樊芳玲

摘  要:我国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某种专业能力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近年来,结合专业课程的教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工科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制图课程作为工科土建类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进行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索建筑制图基本知识的理论教学和CAD实践教学等过程中,通过设计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和科研训练、转变教学评价体系,将课程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教育、工程素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创新实践教育、工程伦理教育等方面相结合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建筑制图;课程思政;工科专业;新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8-0164-05

Abstrac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aiming at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a certain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a hig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research. A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wer grades, Architectural Draw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ath and ways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basic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CAD, through designing new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ransform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ing curriculum education with patriotism education,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engineering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 current affairs policy educ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raw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engineering major; new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我國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工科院校,不仅要培养出能够设计、制造/建造的工程师,同时也要注重对工科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长久以来,我国工科生的德育和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主要依靠学校里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而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都被认为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课老师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即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给各院校指明了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及目标要求

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国内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高德毅等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2]。这是对课程的概念、编设、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总体的认识,是一种全局观,即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而非单一的设置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邱伟光认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可以简述为使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陆道坤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归为“显性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施的课程思政归为“隐性思政”课程——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以便同时开展“智育”和“德育”[4]。

尽管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理念都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课程和环节。目前放眼全国,上海各大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卓有成效,他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其他地区参考学习,如图1所示。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上海高校一些专业领域的知名教授已经作为“先锋官”积极投入了课程思政这场教育改革,他们形象地将思政教育工作比喻成一把“盐”,并尝试将其适当地溶入专业教育的“汤”中去,这样在增添“汤”的风味的同时,也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工科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在工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正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和“思政”进行整合,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育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发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来培养科技报国的情怀等,将“德育”渗透到工科院校“智育”的全过程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有学者探索了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即: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5],并分别说明了这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教学设计方法与实现;厦门理工大学的林雯强调了工程学科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6];有学者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工科专业必修课程为例,阐述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方法,指出了要提高任课老师的课程思政和教研能力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7]。

通过其他院校已有经验的学习总结和我院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本文将工科专业土建类基础课程建筑制图授课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整理如下。

三、建筑制图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一)师生基础

课程思政意味着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这里的课堂包含了所有课程,因此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责任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响应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我们要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教学质量的强力保障。此外,在课程思政的运作实施过程中,除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参与,还需要提倡课程民主,反对教师独霸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

1. 教师

工科学院专任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他们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专业训练及工程实践教育,但由于未经过规范和系统的师范教育,往往缺乏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而大多数院校对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局限于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能力的考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智”发展历程的关注,评价标准在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中没有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工科专任教师首先要注重师德师风的养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其次,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所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目前,一些高等院校为了全面提升专任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在省、校、院不同层面组织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观摩课)、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效果。

2. 学生

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单靠教师是不行的,在学生中间进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宣传推广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多是将工科专业课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分开进行安排的,即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完全分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低年级的通识必修课如马列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常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缺乏持续深入学习;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又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缺乏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缺乏人文素养的熏陶。因此在教育活动将师生互动的固定模式打破,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齐头并进,使学生将所受的专业教育内化为其成长的信念和发展意愿,才算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9]。同时,在推进课程思政后,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举办教学反馈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师生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才能促进课程思政快速成为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育人方式。

(二)组织形式

课程思政强调价值在知識传授中的引领作用。工科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如何在本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中找到突破口,以课程为依托,引入工程案例,以德育为导向,让专业课程彰显出人文情怀,使建筑制图课程成为一门具有道德内涵和适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我们在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形式上进行了以下探索。

1. 挖掘思政要素与制图知识相融合

(1)将制图知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绪论部分中,老师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制图的成就时,引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且从未发生中断的国家。数千年以来,勤劳智慧的祖先们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制图技术,同样有着光辉的成就。

在进行CAD制图训练时,可以将故宫博物院平面、天安门城楼立面、人民大会堂立面、人民英雄纪念碑剖面等图案作为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熟练掌握CAD制图技巧的同时,深刻地理解所抄绘图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将制图知识教学与提升文化自信相结合

在第二章建筑总平面图的绘制中引出中国古建筑群的规划案例并组织同学们讨论:中国的古建筑群大多是中轴对称、延空间展开的。唐长安城就是按照这种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根据北宋遗留下来的石刻《长安图》的记载,这座当时的“世界第一城”鼎盛时期布局方正宽阔,建筑鳞次栉比,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艺,也传达了我国自古以来结合自然山水、重视文化传承的规划理念,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的邻国日本当时建造都城(平安京和平城京)就模仿了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其间穿插历史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梁思成先生圈出了古都京都和奈良的文物古迹地,保护两个古都免遭毁坏,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自信,鼓励同学们主动承担起保护古建筑的社会责任。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3)将制图知识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第一章图例画法中引入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木构建筑相比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非常易腐。我国在古代以及战乱时期疏于对古建筑的保护,以至于曾有日本学者断言全世界只有日本京都才保存有唐代建筑。为了证明这句论断的错误,热爱祖国的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曾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与同事们收集整理民间抄本,向老工匠们学习古建筑的造法,并整理成集;随后的十五年他与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在古建筑的记录、研究和保护中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1937年6月,梁思成一行人终于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唐大中十一年留存至今的“中国建筑第一瑰宝”——佛光寺大殿,这个发现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古建筑的研究,鼓励同学们发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4)将制图知识教学与时事政策相结合

我国最早是在2008年提出了推广绿色建筑的构想。近年来修订、发布了三个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后各省相继出台了各类评价标准和政策措施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这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表现;另外,随着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将建筑信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存储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让建筑的设计、建造、管理更加科学化也是本学科前进的方向和研究的热点。作为建筑制图课程的专任教师,要走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勇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此可以将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和BIM案例有效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保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协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政治敏感性。

(5)将制图知识教学与工程伦理教育相融合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与伦理无关”的工程[10]。因此,高校工程教育中也不能缺少工程倫理的教育。

教师要在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工程伦理的问题是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的(包含设计、建造、运营使用、维护等)。工程活动是改造自然的活动,同时也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换言之,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既要勇于改造自然使之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敬畏自然、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11]。例如在第二章建筑总平面图的绘制的讲授中提及,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建筑、城市的选址;总体布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抱阳负阴,背山面水”;这些古老的智慧同样应该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师不仅要运用工程知识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候、生态等自然因素,还要运用人文知识考虑文化、政治、习俗等社会因素。

2. 增加新教学环节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新增建筑构型创新自主设计环节,教师在给构型设计命题时要充分考虑思政元素的引入,使学生在设计讨论、答辩等交流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内容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给定一个与思政内容相关的命题,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中国梦”作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安排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建筑实地踏勘等方式自主学习命题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命题的内涵,鼓励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分小组陈述观点,进行头脑风暴;其次,各组学生在构型设计时可以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再次,在课堂上进行设计的介绍和答辩,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进设计交流,巩固制图基础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答辩结束后进行现场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和同窗互评,既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带动大家一起进步。

3.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新教学模式

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潜能。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将思政要素融入其中。《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完成于1946年的著作。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在建筑立面图部分布置题为《从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谈中国古建筑与制图》的论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制作PPT、建立计算机模型在课堂上进行阐述和汇报:

(1)成书背景(社会背景、作者背景)。

(2)中国古建筑的简介(材料分类、形体分类、特色总结)。

(3)中西建筑的异同(自然环境异同、人文环境异同、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制图的异同)。

(4)选择一幅建筑立面图进行绘制,并口述其特点。

学生组成3~5人的讲课小组,课后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查询等方法)和组队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参与脱稿演讲。整个教学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输出知识-接受知识”的被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又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增强国家意识并学会放眼世界。

4. 加强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产-学-研”发展模式助推课程思政

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在突出以学生为创新主体的同时,通过课外“教”与“学”的研究,形成一支由院校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导师参与的教学队伍[12],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5. 通过科研训练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用科研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并促进课程思政教育。专任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情以及课程进行的不同阶段,挑选一些具有探索性的生产实践问题,设立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践性的课内实践项目给学生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此类课堂实践环节后,可选择继续跟随老师在课外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并以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提交竞赛作品等形式替代提交传统的设计说明及图纸。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6. 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对象由学生向教师转变

课程思政是通过整个专业课程/教育环节的运作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此,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重点:一是对整个课程/教育环节体系的评价。就建筑制图这门课程而言,评价对象是传统的思政课程与建筑制图课程授课过程中穿插的思政元素整体协同功能的实现程度。二是对建筑制图授课过程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达成度和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学习的接受度进行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要由评价“学”为主向评价“教”为主转变,把教学评价的重心转向教师,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利用教学督导、院校两级领导、同行专家和学生对教育实施主体进行评价。考量范围既包括其师德师风、政治认知、职业操守,又覆盖其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教育技能的掌控能力、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教育总体效果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四、结束语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建筑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理论和技巧,在传授工程技能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和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在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德育”“智育”并行为原则,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建立一支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依托,贯穿以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创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互补;重视课程思政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潜能;加强“校-企”合作,吸引学生走进实验室,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助推课程思政;转变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新型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重点考量教育的达成度和学生的接受度,努力把建筑制图课程打造成课程思政的一门一流课程。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蔡小春,刘英翠,顾希垚.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7-13.

[6]林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69-74.

[7]李彩霞,于清东,贾海慧.“课程思政”理念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机,2020(6):71-72.

[8]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9]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

[10]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6(6):30-36.

[11]王远旭.工程伦理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目标[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2):43-47.

[12]王玉丹,饶建军,文国军.大学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探讨.机械设计,2018,35(7):422-424.

基金项目:2020年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生物炭与甲壳素配施对连作三七幼苗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001AU070074,主持人为樊芳玲);2020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种金雀花水牛乳保健酸奶及其制备技术”(202010681113,指导老师为姚昊翊);2020年云南师范大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画法几何》线下一流课程建设”(XX2020066,负责人为钟浩)

作者简介:姚昊翊(1989-),女,汉族,云南玉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制圖教学、建筑节能。

通信作者:樊芳玲(1988-),女,水族,贵州丹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制图教学、土壤学。C6084D8E-4726-4A24-A912-68DF98A9884C

猜你喜欢

建筑制图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建筑制图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