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渔民口述的湖南零陵鱼鹰文化传统

2022-04-16周艳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零陵郑先生鸬鹚

周艳华

基于渔民口述的湖南零陵鱼鹰文化传统

周艳华

(湖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2020年,潇湘二水交汇之地的湖南零陵正处十年禁渔政策最后落实之攻坚阶段,基于对地方文化记忆抢救性保存的思考,5月31日,笔者团队访谈了原湖南零陵柳子街社区资深鸬鹚养殖户郑先生。依据此次访谈,从零陵鱼鹰的来路与幼鹰的挑选、零陵鱼鹰的喂养、调教鱼鹰捕鱼的秘法、捕鱼时机及捕鱼过程、放鱼鹰技艺的传承与交流、渔民放鱼鹰的生活习俗与禁忌、渔民对放鱼鹰生活的感怀等七个方面梳理所得并加以思考,以管窥零陵鱼鹰(即鸬鹚)文化传统,希图保留流传久远而即将消逝的地方文化记忆之一隅。

渔民口述;禁渔政策;地方文化;鱼鹰

基于对地方文化记忆抢救性保存的思考,自2018年9月至2020年末,笔者团队对湖南永州零陵区范围内渔民展开了广泛调研。2020年是湖南零陵落实中央十年禁渔政策的最后攻坚阶段,5月31日,笔者访谈了零陵资深鸬鹚养殖户郑孝荣。郑孝荣出生于1963年,原住零陵柳子街,后迁居零陵西江苑小区。他常年将渔船和鸬鹚停放在新愚溪桥桥洞下(后据他自己说,鸬鹚有时候会养在老房子旁边的空地上)。愚溪边上有他的住房两幢。位于愚溪西岸尽头正对愚溪桥临潇水岸边马路一幢,约二十年前由他的父亲以8000元卖给了现在的住家,一对退休夫妇。男主人退休前曾是零陵河西派出所所长,女主人原供职于零陵园林局。我经由二位老人的引荐得到郑先生电话,并因此有了一次面见并深入访谈他的机会。访谈在愚溪桥桥洞下郑先生的渔船上进行,郑先生喂养的六只鸬鹚就站在一旁的木排上,触手可及。访谈持续约两小时。兹分如下几个方面梳理所得,以管窥零陵鱼鹰文化,为流传久远而即将消逝的地方文化记忆留下一份档案。

一 零陵鱼鹰来路与幼鹰挑选

(一)零陵鱼鹰来路

鱼鹰,学名鸬鹚。零陵渔民喜欢称“鱼鹰”,或者直呼为“鹰”。通常情况下,零陵鱼鹰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的微山湖,二是安徽的芜湖市。郑先生自己的鹰从安徽芜湖买来。由零陵渔民自己照顾鸬鹚生蛋再孵化出来这种途径获得鸬鹚的情况并不常见。

1.本地孵化。零陵的鸬鹚养殖户一般不懂得孵化鸬鹚的技术,但郑先生是个例外。鸬鹚交配后,母鸬鹚会下蛋,郑先生自己能成功孵化鸬鹚。一般一年只孵一次,一次最多孵15个蛋,且不能全部孵化成功。孵不出小鹰的蛋,可以拿去卖。目前郑先生选择在网上卖,据他说是二百块钱一个,这种鸬鹚蛋可以用来治病。郑先生并不用母鸬鹚孵蛋,而是用市场上买的老母鸡。为什么呢?因为母鸬鹚要用来捕鱼,用它来孵蛋会影响生产。孵蛋时,一旦小鸬鹚在蛋壳上能啄开小孔了,就必须把母鸡拿开了,要让小鸬鹚自己啄开蛋壳出来,母鸡若看见不熟悉的小鸬鹚会啄它,这种情况对小鸬鹚很危险。小鹰一般27天可以孵化出来。郑先生说:“到24天的时候你要天天看它,隔两个小时看一次,抓口了马上把它(指母鸡)拿出来。”他自己孵化成功的鹰,以往会卖给永州市境内零陵区、冷水滩区,以及永州下属县如祁阳、双牌、东安、道县、蓝山、江华等地的养殖户。这些地区很多养殖户要么买郑先生孵化成功的鹰,要么就由郑先生从上述外省两地买回鹰来,再卖给他们。因为禁渔政策的原因,2020年立春之后,郑先生成功孵化出的六只小鱼鹰,他通过网络,把它们远卖到了广西北海。

2.外省购买。郑先生一年只能孵化出五六只鹰,而永州鸬鹚养殖户每年所需要的鱼鹰数量在二十只左右,所以他会长途跋涉为永州养殖户挑选鱼鹰(有时候是陪同养殖户去买鹰)。郑先生并非贩卖鱼鹰的生意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给朋友带,他们要了我给带过来”。严格来说,这类似于“帮忙”。从安徽芜湖买的小鹰一般1100元一只,加上路费合计1500元左右一只,去一次来回需要五天。买鹰的路线是先从永州到安徽合肥,再从合肥到芜湖。芜湖一位养户通常养两三百只鸬鹚。2020年4月,郑先生就带着零陵老埠头村一组一位贺姓养殖户,郑先生称其为自己的学徒(彼此关系好,不收师傅费)—到安徽芜湖买了九只小鹰回来,距我们访谈他的日子不足二十天。而郑先生说,他“到山东一年有时候去两趟”。

(二)幼鹰的挑选

1.观察体型。挑选鱼鹰有什么讲究吗?确实有门道。用郑先生的话说就是:“鹰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情况下,小鱼鹰不到半个月大就可以买来。好的鹰力气大,长大能捕大鱼。如何区别鱼鹰好坏?首先看头部,好鹰嘴要粗,“腮帮”要大;其次脖颈要短;再次腰身长度、宽度都要和它的头、脚“配得起来”,也就说体型要均衡匀称。另外,好的鱼鹰要经常抬头,假如头垂下去,那就是生病了。

2.天赋有别。郑先生提到,鱼鹰捕鱼本领有天赋差别,有的鱼鹰天生不能逮大鱼。他说:“十只里面有五六只是差的,四只是好的。(比方说)人家逮到十斤的鱼你逮到一斤的鱼,它(差一点的鱼鹰)逮不了大鱼。”那么,对于天赋较差的鱼鹰,后天的训练有多大的作用呢?“再怎么训练也没用啊,它生成的。”郑先生说。如此看来,一只鱼鹰的能力极限,其实在母胎里就决定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从源头上控制,保证能孵出天赋高能逮大鱼的鱼鹰呢?郑先生说,最好的雄鹰与最好的母鹰,可生出最好的小鹰。“像我的鹰,如果前面这只鹰和后面那只母的,它们两个出的鹰就是最好的鹰。第二只鹰比那只鹰要差一点。”“前面这只”指的是排头的一只12岁的公鹰,“第二只”指的是一只七岁的公鹰。郑先生又补充说,一只小鹰的好坏,主要看母鹰好不好,母鹰好的话,公的差一点没事,小鹰可以超过它的父亲。“有些母的太长了它就不行啊……跑得快,下水一下子就跑了,(游)一下过去看不到鱼,但是我这个鹰不长不短,它听话在(水)下面的,慢慢地下去。”郑先生道出母鹰身体过长的弊端及好母鹰的具体细节。比较起来说,假如公鹰好,母鹰较差,那孵化出来的小鹰就比不上母鹰好,公鹰较差孵化出来的小鹰。

二 零陵鱼鹰喂养

(一)人工喂养幼鹰

郑先生称幼鹰为“小鸟”。为了让母鹰去捕鱼,郑先生一般采取人工喂养幼鹰。这个过程,非常费心劳神。郑先生说,护理幼鹰“比护理小孩还要难”。刚买来的时候,幼鹰和小鸭仔差不多大,得喂它小鱼吃。但又不能直接喂。用来喂食的鱼需要先剁碎,再一小撮一小撮放进人的嘴巴里含着,等到达一定的温度,再吐出来喂给小鱼鹰吃。这个其实是模仿母鸬鹚喂养小鸬鹚的过程。母鱼鹰就是先把鱼吃进去,等到鱼肉消化到一定程度,再返吐出来喂养小鹰的。“我们要跟它妈妈一样。”郑先生说。无论白天黑夜,刚孵化出来的幼鹰需要两个小时喂一次。

(二)成年鹰的一般喂养

等到鱼鹰将近成年,一次可吞进去半斤至一斤重的整条鱼。成年鱼鹰的体重一般在五到八斤,幼年鱼鹰喂养两个月后,体型看起来就和成年鱼鹰差不多了。但未成年鹰背部的羽毛是灰褐色的,腹部羽毛为白色。而成年的鱼鹰背腹部羽毛主要为黑褐色,年纪越大,毛色越黑亮。成年鱼鹰的喂养一般来说较为省心,只要待捕完鱼后给它们一次性吃饱就可以了。如果是把鱼鹰放在竹排上休息这种情况,鱼鹰们自己就可以随时到河里喝水;假如是关在家里的庭院里,就还需要不时去喂一些水。鱼鹰一年有两季换毛。它们冬天也不怕冷,完全可以下河捕鱼,不需要特别保护。

(三)喂养鱼鹰雌雄有别

雄性鱼鹰好斗,打斗有时还很激烈。郑先生指着竹排上其中一只鸬鹚说:“你看,那一只,打得嘴都合不拢了……肿起来了,肿起来了它没有精神。”鱼鹰伤到这种程度,就会有好几天不能捕鱼。因此,渔民需要注意防备公鸬鹚之间打斗的情况。如何防备呢?据郑先生说,公鸬鹚打架是因为喂食充足精力过剩导致的。当鸬鹚脖颈下方喂出芝麻一样的黑点时,鸬鹚就会打架。而假如他们吃不饱,就没有力气打架了。郑先生防止公鸬鹚打架的做法是,用半个月的时间,减少喂养量,“本来吃一斤鱼的只给它吃二两”,黑点褪去,变成白色或者黄色,这样就不会再打架了。而母鸬鹚就不好斗,温顺多了。

(四)防止求偶行为的喂养方法

还有一点需要在喂养时留意,雄雌鱼鹰的成长有所区别。母鹰成年以后可以下蛋。鸬鹚蛋据说可以治胃病和咳嗽。郑先生养的六只鱼鹰中,有一只母鹰。以前,他往往把鸬鹚蛋卖给那些需要的人,两百元一个。但后来,他就不卖了,自己用来孵化鸬鹚。据笔者所知,至少在2019与2020这两年,郑先生都孵化鸬鹚蛋成功并且卖出去了。郑先生还将这两年卖掉的小鸬鹚视频和照片给笔者欣赏。无论公母,当喂到鸬鹚脸红时,鸬鹚就会开始求偶。此时鸬鹚的声音发不出来,嘶哑了,等到红色褪去,又能正常鸣叫。如果任其发展,几天以后母鸬鹚就会下蛋。母鸬鹚一般两天会下一个蛋,一连下十几个蛋,然后孵蛋一次。郑先生认为立春是孵蛋的最佳季节,其余时候他不愿意让鸬鹚交配。另外,如果硬是把正在求偶的鸬鹚分开,就会遭到鸬鹚的攻击,鸬鹚养户手臂、手背、手指等处,往往能见到被鸬鹚啄伤的痕迹。因此,喂养时郑先生也常以控制食量的方式防止公母鱼鹰之间的交配。

(五)捕鱼之后的喂养

郑先生通常在打鱼结束后喂鸬鹚,喂的就是当天打到的鱼。个头大,价格贵一点的鱼会被分拣出来拿去卖,给鸬鹚吃的一般是在市场上卖十块钱一斤的小鱼。他说,他不给鸬鹚吃养殖的鱼,因为饲料养的那些鱼,鸬鹚吃了不好,鸬鹚吃野生鱼身体更健康。鱼鹰吃饱以后,除了晾晒翅膀,就是睡觉休息。由于它们的翅膀没有防水功能,所以下水以后,需要张开翅膀晾晒。鱼鹰休息睡觉时,喜欢把头钻进翅羽中。它们跟随渔民连续两三个小时捕鱼十分辛苦,如果没有外来打扰,鱼鹰白天一般会一直处于休息状态。郑先生把鱼鹰放在桥洞下这样僻静的处所,就是为了它们能够不受打扰地养精蓄锐。

(六)避免鱼鹰高飞的方法

在喂养鱼鹰的过程中还需要修剪其羽毛以防止它们飞得太高太远。虽然,驯养的鱼鹰即使不剪羽毛,他们也还是会飞回住地,但毕竟渔民去寻找它们过于花费时间和精力。一般的做法是剪短鱼鹰翅膀上的羽毛,而且只剪一边翅膀。目的是让鱼鹰在飞翔的时候失去平衡。如果两边都剪成一样的,就达不到效果。鱼鹰被剪翅膀的根数和剪掉的长度,要根据他的飞翔能力,越是飞得高远的,剪掉的根数就越多,长度也越长。剪短的羽毛根数一般在三根左右。有的鱼鹰还会被剪短尾羽。

三 调教鱼鹰捕鱼的秘法

(一)家传秘法

郑先生家庭至少有三代人养鱼鹰。他的爷爷无田无土,一辈子捕鱼,一直放鱼鹰。郑先生的父亲在原来的零陵造纸厂上过班,自小放鱼鹰一直到65岁。郑先生自己从7岁跟随父亲学着养鱼鹰起,没有停止过放鱼鹰。他18岁开始曾先后在零陵卷烟厂、零陵造纸厂工作,1996年34岁于零陵造纸厂下岗。(造纸厂后来倒闭了,厂址即现在的零陵古城处,据郑先生说,政府当年以10.5万元征收了造纸厂的地。)工作期间郑先生业余打鱼,下岗后全职打鱼,直到2020年下半年禁渔令正式执行,郑先生才停止放鱼鹰。因此,郑先生放鱼鹰的技术就是家传技艺。

据郑先生说,“养鱼鹰的学问很大的,一百个人养有一百种方法”,而养的方法一般是保密的。他说的“养”,指的就是调教鱼鹰捕鱼的方法。“人家买(我的)鹰,他说我卖给他的鹰不好,不好你拿回来给我自己来调,把这只鹰调好了,他们说这只鹰不好,你怎么调好的?我一般不会告诉他们的。”郑先生说。问起原因,郑先生这样解释:“你教给他们,你自己逮鱼就逮不到了,人家都会了你自己逮鱼就没那么多了,总要保守这个秘密的。”可见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捕鱼鹰技术在周围人群中的保密性。

(二)技有高下

郑先生在鱼鹰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训练它们捕鱼。一般精心喂养两个月后,幼年鱼鹰的体型看起来就和成年鱼鹰差不多了,可以开始教他们捕鱼。晚上、白天都可以捕。

郑先生调教鱼鹰的技术在当地是出名的,他说:“前五年这里有两家也养这个鸬鹚的,我白天(在冬天)的时候,我一天能逮个一百来斤,他们逮个十斤鱼都不到。……他(编者按,指其他养户)就想买我的(鱼鹰),他说给高价钱,如果你这个2000块(买来),我给你4000块买你的,我说我不卖的……我要是要卖也是刚孵出来的那种小鹰,像这个就是调教出来的,不会卖给人家”。可见,养鹰人的调教本领,对鱼鹰捕鱼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养鹰人性情必须温和

郑先生特别强调,养鱼鹰的人必须要脾气随和。未成年鹰的优势是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倦,但它们捕鱼经验不足,需要捕鱼人的悉心调教。他反复强调养鹰人要脾气好,不能打鱼鹰,还把被鱼鹰抓了道道伤痕的手臂展示给我们看。郑先生说:“这个养鹰呢,跟人一样,脾气要好。如果脾气不好,你看到它抓你,你就打它,打着打着就打坏了。养鱼鹰的人必须要脾气随和,你看我们的鱼鹰抓得我们的手,就是它生蛋的时候,你把它抓开的时候,他就抓你了,你看手上面全部是的,要脾气好。”鱼鹰在求偶季节,如果被渔民强行挪开,就会抓人。有些渔民被抓痛或者抓伤了,发怒,就会打鱼鹰,严重的情况下鱼鹰会被打死打瞎。郑先生说:“我们这里以前有个人,他跟我学的,他一年买十几只鹰,除了两只,都被打死了。”可见忍耐克制是养鹰人需要练就的第一大本领。

(四)按能力排队

郑先生的鹰在竹排上或者船只上的站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按能力大小排队。12岁的那只鱼鹰被郑先生放在竹排最前面,因为它是“最好的鹰”(郑先生语),逮鱼很厉害,能逮到大鱼。这就颇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举贤任能”了。郑先生把母鹰排在最后。他养的六只鱼鹰中,有一只母鹰。母鹰体型与嘴巴都比公鹰小,在捕鱼方面也稍逊一筹。一般公鹰能捕十多斤鱼,而母鹰往往只能捕四五斤鱼。据郑先生回忆,他养的鱼鹰(公的)捕捉到的最大的一条鱼是26斤。不过,郑先生并不歧视母鹰,他说,母鹰虽不容易捕到大鱼,但它温顺听话,不好斗,而且很勤快,逮小型鱼譬如鳜鱼、黄沙古等很擅长。这些鱼类因为数量少,肉质鲜美,在当地市场上能卖到好价钱,一般在七十元左右一斤。

(五)扎稻草

打鱼之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鱼鹰的脖子扎好,以免鱼鹰把捕到的鱼直接吞进肚子。郑先生说,一般用稻草扎。要先把稻草打湿,再在鱼鹰的脖子上扎紧。饿了一天的鱼鹰,此时一般很配合,因为它们知道工作之后,就能填充自己的肚子。等到吃饱以后捕鱼愿望已经不强烈了,再想扎它们脖子,就会遭到抗拒。

(六)鱼鹰下水时机判断与命令执行

站在船板上的鱼鹰什么时候会下水捕鱼呢?郑先生说:“我想要它什么时候下去就什么时候下去,它听我的。”看来,鱼鹰下水时机是由捕鱼人来掌控的,渔民是总指挥。那渔民要如何让发布的捕鱼命令得到执行呢?郑先生说:“我把那个灯(编者按:指装在船上的电灯)点亮,把最前面那个鹰放到河里面,一看到它跳下河了,在上面的全部跳下去,这样一个一个就都跳下去了。”郑先生依据信号灯与排头兵效应确保自己的命令得到执行。

(七)激励机制

郑先生放鱼鹰时对鱼鹰采取激励机制,一般是当场奖励。郑先生说:“只要抓出大鱼来了,和人一样奖励,给它吃,它看到大的了卖力去逮,你不给它吃,它看到大鱼小鱼没得吃的它就不抓了。”那对于逮鱼情况不佳的鱼鹰是不是也有惩罚措施呢?郑先生这样答:“没有,抓不到鱼也给他吃。”看来,收获不理想的鱼鹰不会受到惩罚,只是没有奖励。

(八)以老带新,以新带老的训练模式

对渔民来说鱼鹰捕鱼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这其中的新陈代谢模式与人类社会十分类似。鸬鹚的寿命一般是二十年,捕鱼时间最多十五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鹰的体力和视力均会慢慢下降,到了第十五年就不能捕鱼了。郑先生放在排头的鹰已经十二岁了,所以郑先生得着手训练年轻的鹰。“现在那两只鹰,去年它们两个带队了”,郑先生说,“和小伙子一样,力气大”,“不晓得累呀,只要你灯一亮,它就下河了,那些老的有经验了,看着那两只小的逮出小鱼来了,他们就全部下去了”,“那两只鹰还要今年冬天来教教它们”。可见,训练鱼鹰捕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模式便是以老带新,以新带老地循环往复。并且,随着年岁的增长,鱼鹰能够逐渐掌握“不见鱼不下水”的诀窍。

(九)对鱼鹰的管理

如果鱼鹰游得太远了怎么办?郑先生说,这种情况他会把船的舱板敲两下,听到声音鱼鹰自己就游回来了。如果是晚上,鱼鹰游远了怎么找回来?那就把船上的那个渔灯弄出响动,鱼鹰也就回来了。鱼鹰们不捕鱼休整的时候,郑先生会用一根半米左右的尼龙绳拴住鱼鹰的一条腿,让他们只够站在竹排上低头喝水及来回踱步,而不能够下水游动。因为,如果绳子长到方便鸬鹚游泳,它们可能会将绳子缠挂在船底下的螺旋桨部件上不能挣开,致使发生在水中被捂死的危险。

四 捕鱼时机及捕鱼过程

(一)捕鱼时机

季节不同,零陵渔民打鱼的时间段就不一样。自农历九、十月到农历二月,天气渐冷,水温低,鱼反应变得迟钝,适合白天打鱼。之后就是晚上打鱼。二月以后,白天水温升高,鱼很活跃,鱼鹰往往逮不到大鱼,就算能逮到,追赶鱼费时也很长。而晚上鱼沉在水底休息,鱼鹰便能一举将鱼抓出水面。

天气也会影响打鱼。大风大雨天气,一般不适合打鱼,主要因为出船危险。作为现代渔民,通常只要是下雨郑先生就不出门打鱼。他说:“下雨天衣服淋湿后,人很烦躁。”他自述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宽裕了,不必要像以前那样辛苦。(郑先生在零陵城购买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给女儿女婿住,他在柳子街上还有一套父亲留下来的老房子。)而在他父亲和爷爷那一辈,由于生活贫困,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一般程度的刮风下雨下雪这样的坏天气,渔民一般还是会出门捕捞,他们会穿蓑衣、戴斗笠出行。

(二)捕鱼过程

老一辈渔民捕鱼时人和鹰是站在竹排上的,郑先生这一代捕鱼人绝大部分用渔船代替竹排,竹排也还能见到,但只用来供鱼鹰休息。一般来说,鸬鹚捕鱼用的船要窄小一点,矮一点,这样会灵活一些,快一些。而那些宽大一点,高一点的船,乘客在船里感到更舒适平稳,却并不适合鸬鹚捕鱼作业。

郑先生凌晨两点多从家里出门,准备捕鱼时,他会先解开鱼鹰脚上的系绳,用竹竿把站在竹排上的鸬鹚挑到渔船上,让它们站在靠船头一端的船板两侧。再用一根足够长的普通稻草,先在水里浸湿,把鱼鹰脖子扎紧。

接下来,需要打开渔灯。晚上渔民自己和鱼鹰都看不清,因此需要有照明设备。老一辈打鱼人的照明先后依靠点松膏(或虫茧)、燃气灯等方式,现在的渔灯用充电瓶供电。这就是现代渔火。有了灯,渔民其实也还是不能完全看清水底下的鱼,但是鱼鹰的视力比人好,它们能看见并准确抓住鱼。

郑先生打鱼的行程一般是从愚溪桥下出发,一直打到南津渡水电站,再返回。

如果鸬鹚逮到了鱼,郑先生就用捞角把鸬鹚连着鱼一起舀到船上来,然后把鱼放进渔船上的活水舱,再把鱼鹰放下水。如果有鸬鹚逮到大鱼,那就当场奖励给它小鱼吃。

郑先生一般凌晨五点左右又回到捕鱼出发地,把捕获的鱼整理分类好了以后,就给鸬鹚们喂食。接着他就把捕获的鱼送至订购的买家手上。郑先生捕鱼的收获一般不错,我们访谈他的前一晚,除开喂给鸬鹚吃的小鱼外,他打了20多斤鱼,一共卖了700多块钱。

五 放鱼鹰技艺的传承与交流

(一)传内不传外

鱼鹰捕鱼作为一门技术,未经学习难以掌握。放鱼鹰这种技艺一般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也不外传给别人。郑先生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长大成人后兄弟们都在零陵安家,太平门渡口路口附近有一位兄弟,有一位住零陵建材市场,还有一位住回龙塔附近。大弟比郑先生小两岁,二弟小四岁,最小的兄弟与郑先生相隔八岁。但父亲只把放鱼鹰的技术传给郑先生,他的三位弟弟完全不会。“我父亲不传给他们,因为我那些兄弟呢,脾气大。”郑先生说。郑先生的大弟弟在开公交车,其余两位兄弟一位在浙江打工,另外一位原来也在零陵造纸厂上班,下岗后去外面打工了。

(二)一家最多两位放鹰人

那在过去,是不是儿子们脾气都好,父亲就都会教呢?不然。一家也不能超过两个人放鱼鹰,这是捕鱼鹰人传授技艺不成文的规矩。郑先生说:“反正学这个是一家人不超过两个人,因为你个个搞这个不好。”郑先生这样解释:“你会搞了他也会搞了,会误会吵架哦,两个人比较肯定有一个差点一个好一点,差一点的感觉父亲没有教给他,其实两个人都是一样地(教)。”这些朴素的表达,包含着睿智的思想。

(三)学习交流

郑先生作为资深放鱼鹰者,也非常愿意与同行交流。交流对象主要是那些距自己较远,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外省同行。他与时俱进,开通微信,微信名称为“潇水鱼鹰”。他加入的鱼鹰养殖交流微信群有“中国鸬鹚(鱼鹰)养殖群”(成员有272人)、“微山鱼鹰养殖群”“鱼鹰养殖探讨群”“鱼鹰,鸬鹚交流平台”等多个,有的群成员有一千多人。这些群不仅供成员之间进行鱼鹰养殖技术的学习交流,还成为鱼鹰买卖信息沟通的平台。2020年上半年郑先生自己孵化的几只小鸬鹚就是通过微信群联系卖家,卖到广西北海的。这种群对成员有严格规定,一般须是养鸬鹚的才可以申请加入。

(四)养鹰人对技术传承的矛盾心态

郑先生认为,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加之政府的干预,放鱼鹰这门技艺有失传的可能性,因而他自己很希望看到这门技艺能传承下去。可是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在面对要不要把这种技艺传给女婿这个问题上,他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不大愿意自己的女婿学,因为在郑先生看来放鱼鹰难度大,也过于辛苦了。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从小驯养鱼鹰难;二是教鱼鹰捕鱼特别见渔人的功力;三是经常需要熬夜。最难的是第二点。郑先生说:“同样一只鱼鹰,你养的跟我养的就不同,我养的逮大鱼听话,你养的就不听话,鱼也不逮,它有很多区别的,和你养狗一样的,你训得好,就是靠经验。”这种经验之谈和《庄子》里那位斫轮老者的说辞与体会如出一辙。郑先生的大意是说,放鱼鹰这种技艺的精微处是未必能教的,一个人学得如何也要看他个人造化。然而,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如果后代的生存已经不能保障,那他也不得不教了。“我们打鱼的,不管到什么时候饿不死也发不了财,实在没有吃的了,我们打上鱼来,人家过年时换粮食啊什么都可以跟你换。”郑先生说。从他的表述我们可以解读到的是,养鱼鹰虽然很苦很累,前途也未必“光明”,但至少是可以糊口的一门技术。

六 放鱼鹰的生活习俗与禁忌

(一)放鹰人与鱼鹰的关系

常年放鱼鹰的渔民对鱼鹰是充满感激的,他们把鱼鹰当作家庭成员一般对待。郑先生自己把鸬鹚从小养到大,年数最久的已经养了大概十二年,也是其中捕鱼本领最高的。除了去年买的两只未成年鹰外,这些鱼鹰成员分别养了九年、八年、七年了。有郑先生在场,鱼鹰们都很乖巧,我们陌生人也可以触摸它们。郑先生为了说明主人在的时候鱼鹰是不会攻击人的,他还亲自抱起一只,递到笔者面前让笔者抚摸鸬鹚的羽毛。那鹰确实温顺,毫不反抗,一副驯服了的模样。郑先生把手凑到鱼鹰的嘴巴前,鱼鹰嘴巴张都不张。而且郑先生起初来时,鱼鹰们还发出欢迎的鸣叫声。据郑先生说,如果他不在,无论是来愚溪游泳洗澡的人,还是划船经过的人,都可能会被鱼鹰攻击。

郑先生说:“鱼鹰老了,不能捕鱼,但食量还是和之前一样。”笔者问他是不是这时候会把鸬鹚卖了。他说:“不卖的。养着它吧,像人老了一样,它年轻的时候给你赚到钱,到老的时候它不能动了,你还是要给它吃,养着它”,“这个从小养大的,有感情的,养什么都是有感情的……等到鸬鹚到了年龄死了,会给它挖个洞,埋了。还要放鞭炮,插香烧纸钱给它送走”。

(二)赛鱼鹰习俗

郑先生回忆,以前放鱼鹰的人有赛鱼鹰的习惯。比赛规则要么是比赛双方都拿出自家最好的鹰,要么是各自拿出自家一二三等的鱼鹰来,同时放同一个地方,假如一方的鹰逮出鱼来了,另一方的还逮不出,那就分出胜负了。“这个比鱼鹰很生气的,同时放下去,人家逮到鱼你逮不到鱼,失败者会感觉自己没有把鱼鹰调教好……他以后看见你在那里放鹰,他走了,不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他都逮不到鱼。”郑先生说。

(三)以船为家

用郑先生的话来说,老一辈“一年365天有360天在船上”。渔民打了鱼,上岸,把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了,卖鱼回来,在船上吃,睡,劳作,这样日复一日,直到过年才会回岸上的家。

(四)祭船礼俗

渔民造新船,在下水之前一般要祭船。祭船礼俗一直保存至今。具体仪式大致是,把新船放在众人前面,船主要供香给河神、土地神、财神等神仙,须准备一只公鸡用来血祭,点上蜡烛,燃烧纸钱,再放鞭炮,随之让船下河。祭船下河的日子通常都是请人先看好的良辰吉日。有些船主所请的看时辰人是庙里的师傅,有些请的就是造船师傅,也有的请的是周围那些懂看时辰的人。

(五)禁忌

据郑先生说,他爷爷那一辈有针对渔船的话语禁忌,譬如不能说“乘船”,只能说“飘船”,说“乘船”听起来像“沉船”。一般不说把船“翻”一下,说“折”一下。对于船上的鸬鹚,你不能对主人开玩笑说“买来杀了它吃了”“死了没有”这样的调侃话。若犯了以上禁忌,有些年长的渔民可能会非常生气,认为不吉利。另外,老一辈渔民一般不允许女人上船,尤其不允许女人踩船头,他们认为女人会带来霉运。万一不巧被人开玩笑的那只鸬鹚死掉了,渔民就会抱怨甚至找开玩笑者的麻烦,认为其有一定的责任。到了郑先生父亲的时候,思想得到解放,很多禁忌就打破了。

(六)朴素的生态平衡意识

虽然郑先生很希望没有禁渔这回事,可以一直捕鱼,但他还是有着朴素的生态观念的。郑先生认为小鱼苗应该要放回自然。谈到放渔网与鱼鹰捕鱼的优劣时,郑先生说:“那个放渔网的比我们养鸬鹚的坏处要大,它不管什么鱼都逮,连虾都逮,如果我们拿到这么小的鱼(郑先生用他的手指比划),自己会放掉,让它长大了再抓”。据他所说,放鱼鹰的人一般会分辨捕上来的小鱼的情况,如果是还能长大的鱼,就放了;如果是只能长那么大的小型鱼就不放。他还比较道:“不管小大他(指放渔网的人)都拿上来了,渔网拿上来的鱼都死掉了,我们这个鸬鹚抓上来的鱼还是活的。”郑先生所言渔网拿上来的鱼死掉了,主要是指电捕捞致鱼死亡的情况,有时渔民虽没有使用电捕捞,但因为渔网孔隙过小,鱼卡在网中过久也会缺氧而死。这正简单道出了过度捕捞对生态环境的伤害。而郑先生自己只是用电灯来照明,捕鱼却从不用电。

七 渔民自己对放鱼鹰生活的认识

(一)感激放鱼鹰技术

郑先生一直捕鱼,1996年他从零陵造纸厂下岗,被认为属于工人,没有获得渔民证。但他的渔船有编号,属于合法渔船,归当地政府监管。郑先生说:“我们300多个人在打鱼,只有十几个人有工作。”数据虽然未必精准,但打鱼的人绝大部分没有工作,其中许多人是下岗了才置办渔船,这一点是确定的。对郑先生来说,放鱼鹰是一个谋生的手段,选择放鱼鹰首先是为了生活,一旦掌握了放鱼鹰这门技术,生活就能得到基本保障,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只要可以放鱼鹰就不至于挨饿。郑先生当时在市中心医院南院保卫科有一份工作,空余时间打鱼。他一个月有两周可以打鱼,上白班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晚上就打鱼。他认为仅凭工资收入三四千元,生活不够宽裕,加上每个月打鱼的三四千元收入,生活就改善多了。

放鱼鹰这门技术让郑先生获得了家庭内外的尊严感。郑先生夫妇生有一女,现年三十一岁,女儿成家后生下两个女儿,大的七岁,小的三岁,没有出去工作,在家带孩子。他女婿做生意亏了二三十万。所以郑先生负责两家的生活费,包括外孙女的奶粉钱。而郑先生的诚信也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他“打的鱼不用卖的,家里那些朋友,先几天就订购了”。因为菜市场卖的野生鱼往往掺假。郑先生说:“你买那个一斤鱼,假如六条,起码有两条是假的……我们这个法,鱼都没得假掺的,这个鱼鹰抓的鱼都是有记号的,它爪子夹上去有这么一条印的。”

尽管郑先生当年七岁开始放鱼鹰是因为没有办法,家里面生活所迫,需要人帮忙做事,但基于上述原因,郑先生对教给自己放鱼鹰技术的父母充满感激之意。他的母亲四十多岁早逝,郑先生独自一人承担起父亲的养老义务,其他三兄弟不管。其他三兄弟的理由是,父亲教他养鹰,所以赡养父亲的一切事宜他们都不管。对此,郑先生表示理解和宽容,他说:“我父母亲教我养鹰,我一年赚了五六万,不教你养鹰你赚不到五六万,这个钱从哪里来,他(父亲)吃能吃多少,我父亲在的话一年吃1万块钱足够了”。父亲患脑溢血治病花去十几万,其他兄弟完全不管,他也毫无怨言。

(二)留恋放鱼鹰这种生活方式

面对国家十年禁渔令,郑先生虽表示理解,但也充满了对放鱼鹰这种生活方式的留恋。据他说,他想过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让他养的鱼鹰以及他这种放鱼鹰的生活方式保留下来。市文化局以及当地一些学者曾找他表示过支持,但未有实际进展。面对相关部门越来越频繁地禁渔督促和禁渔令落实期限的临近,郑先生说出了他的应对之策:“不准我搞了,我放在家里养我都不会卖”,“我家里有一间房子,我修好了放到里面,我买鱼给它们吃……养个五六年,再看一下以后能不能搞,能搞的话就拿出来”。他的应对未必理性,或许只是一时感情用事,但他的说话认真,态度严肃,完全流露了他对鱼鹰以及放鱼鹰生活的喜爱与不舍。后来得知,郑先生的六只鱼鹰终究在2020年下半年卖到了广西,他在保安工作之外又寻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客观来说,对于郑先生的家庭,至少延续三代人的放鱼鹰生活在他这里暂时成为了回忆。十年之后,年近古稀的郑先生还会重操旧业吗?那时候潇水里愚溪桥下依然还会有渔民放鱼鹰的身影吗?彼时的捕鱼又是怎样一幅图景?以上问题,虽难以回答,却引人遐想。即便仅为十年之后着想,站在这个禁渔的节点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记录整理工作,也是颇有意义的事。

[1]蒋蓝.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2]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Z].农业农村部通告[2019]4号.

2021-07-11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潇湘上游渔文化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B250);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黄人《中国文学史》前六册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266)。

周艳华(1981-),女,湖南溆浦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C915

A

1673-2219(2022)02-0047-06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零陵郑先生鸬鹚
零陵的雪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郑先生的痛苦从哪里来
从七十四巷到十八巷
漂洋过海来爱你
鸬鹚与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