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对术后胃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4-16陈文建欧阳红飞黎信金冯图

大医生 2022年6期
关键词:灌肠胃肠功能有效率

陈文建,欧阳红飞,黎信金,冯图

(阳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阳江 529600)

胃瘫即术后胃瘫综合征,指的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胃排空延缓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属于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部膨隆、胃引流量大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相关报道表明,胃部手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手术越复杂,胃瘫发生率越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延长患者肠内外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大患者身心压力[2]。临床对术后患者通常仍需进行后续治疗,以期达到及时恢复患者胃排空功能,缓解患者胃瘫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但是,临床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价格昂贵,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基于此,本文对80例术后胃瘫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治法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阳春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术后胃瘫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患者划分成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组内,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33±10.11)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4.66±1.22)个月。研究组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8.48±10.25)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4.78±1.4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阳春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有关胃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标准[3]。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病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伴有糖尿病或结缔组织疾病者;④严重心肝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影响胃动力的其他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为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足量营养支持,遵医嘱使用止吐药、促胃动力药等等。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为患者使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灸法、足浴、药熨治疗。中药外敷:将所需药物(木香20 g、丁香20 g、枳壳20 g、香附20 g、厚朴20 g、姜半夏20 g、穿山甲10 g、当归10 g)研成细末、混匀,用蜂蜜、油调成糊状药膏备用,选上脘、下脘、神阙穴进行贴敷,服药前清洗局部穴位,用鲜姜片轻擦穴位,外敷上述药膏,外敷面积为5 cm×5 cm,敷药厚度为2 mm,在药膏上覆盖纱布,在纱布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使用无纺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中药灌肠:将第一、第二煎混合药液200 mL作为灌肠使用,2次/d,100 mL/次。药液温度以39~41 ℃为宜,灌肠深度15~20 cm,灌肠后,叮嘱患者左侧卧后再右侧卧,最后平卧30 min再起床,让药液均匀分布于肠腔内,保留1 h以上。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灸法:隔外敷药膏艾灸,灸时揭开纱布和薄膜,或隔姜灸,配灸足三里穴,每次灸20~30 min,2次/d。足浴:足浴药材包括40 g生白术和决明子,20 g玄参。中药材称重完成后由研磨机研成粉末状,装于一次性无纺布袋中,一次制作两周的用药量,在患者夜间足浴时,将药材袋放入热水中,水温控制在90~100 ℃之间,水量在3 000 mL左右,具体水量根据距患者脚踝位置进行调整。在足浴前,药材袋需在水中浸泡30 min, 直至水温降到40 ℃左右开始足浴。每次在临睡前进行1次足浴,每次足浴时间不可超过30 min。在中药足浴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穴位按摩,按压足三里,可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进程。药熨法:使用中药材对腹部进行烫熨,可达到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药熨法选取的中药材为莱菔子,具体操作方法为;将1 000 g左右的莱菔子放入铁锅内,不断翻炒,当锅内温度到达65 ℃后,停止翻炒,放凉后,放于一次性布袋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暴露腹部区域,操作过程中为患者加盖被褥,注意保暖,此外尽量减少暴露区域,保护患者隐私。将药袋放置在患者中脘处,沿脐周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可多次进行烫熨,烫熨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红色区域较大或患者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所有治疗方式都应该遵循动静相宜原则,术后1 d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减少气血损耗,术后2 d可进行床上主动活动,循序渐进,术后3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进行观察。①治疗有效率包括治愈、好转、无效3个方面,治愈指的是患者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5%或以上;好转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0%~94%;无效指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更加严重,证候积分降低30%以下;总有效率为治愈、好转两者例数之和占据总例数的百分比。②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通过呕吐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胃瘫综合征持续时间4个方面进行评定。③生活质量由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心理健康8方面,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4]。④中医症状积分按照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痛6个方面的分数计算,对应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5]。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由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检验数据包括计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和计数(治疗有效率)2个方面,前者利用t检验、()表述,后者利用χ2检验、[例(%)]表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相比后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d, )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d, )

组别 例数 呕吐持续时间 腹胀持续时间 进食恢复时间 胃瘫综合征持续时间研究组 40 1.71±0.32 3.51±0.47 4.00±0.50 17.57±2.03常规组 40 2.65±0.67 4.89±0.83 5.79±0.87 22.23±3.56 t值 8.006 9.150 11.282 7.19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 躯体疼痛 生命活力 情感角色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研究组 40 85.55±10.3184.22±12.3285.63±13.5066.67±20.4282.34±15.2586.66±10.6782.64±14.7370.93±12.35常规组 40 72.28±17.1574.14±13.0668.52±14.4152.42±11.5770.47±14.3768.87±20.9271.49±14.8061.42±11.79 t值 4.194 3.550 5.480 3.840 3.582 4.791 3.377 3.52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厌食 恶心 呕吐 反酸嗳气 早饱 上腹胀痛研究组 40 1.03±0.15 1.02±0.14 1.04±0.10 0.79±0.11 1.67±0.39 0.66±0.31常规组 40 2.66±0.33 1.75±0.48 1.96±0.48 1.68±0.64 2.11±0.55 1.14±0.53 t值 28.439 9.233 11.867 8.667 4.127 4.94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因素造成的以胃排空延迟为主的综合征,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有关研究认为该疾病的产生与术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胃肌电活动、延缓胃排空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时长、营养状况均会导致其产生胃瘫综合征[6]。传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酸碱度电解质平衡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该病患者的应激反应和胃肠功能,因此寻求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胃瘫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功能差,排空延迟,一般发生在十二指肠胰腺或者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具有明显的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属于中医的胃胀、胃缓、纳呆、痞满范畴,相关研究表明,多种中医方法联合使用,能够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直接,疗效确切[7]。中医的优势在于简单、便利、经济,中药能够通过皮肤、穴位和直肠被人体吸收,产生内病外治的效果。通过中药外治方式对胃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功能造成的损伤,可以减轻患者胃肠不适程度。

本研究中,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灸法治疗等方面。中药外敷利用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吸收,通过穴位艾灸进行加热,在热敏化作用下促进外敷药物进一步吸收;中药灌肠法可以疏导患者肠道,能够利用直肠黏膜吸收达到理气通腑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气血,产生治疗效果;艾灸选择中脘穴和神阙穴两个穴位,艾灸中脘穴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而神阙穴的局部解剖结构更利于药物吸收,可以进一步增加中药的药物疗效[8]。在上述中医外治法联合作用下,能够提高患者胃肠道血液循环,调节患者细胞分泌,增进患者食欲,利于胃蠕动的增强和胃肠功能的改善。

在张梦乔等[9]的研究当中,胃瘫综合征患者使用中西医方式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而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中,厌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早饱、上腹胀痛评分分别为(1.03±0.15)分、(1.02±0.14)分、(1.04±0.10)分、(0.79±0.11)分、(1.67±0.39)分、(0.66±0.31)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在穴位艾灸、外敷中药、中药灌肠的联合治疗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提升,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足以证明,和常规疗法相比,中医外治法治疗效果更理想,更具治疗优越性。究其原因为以下几方面:中医选用理气、降逆、消导的中药。通过灸法,配合外敷的给药途径,能够改善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并使其功能得到恢复,作用更直接,因而治疗有效率可得到提升;外敷选药多为归经脾胃、大肠,辛散、温通之品,药物直接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加艾灸激发经气,可以产生疏通经络的效果,见效快,疗效直接,能够弥补胃瘫患者口服药困难的不足,从而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中药灌肠方以行气导滞为主,能够使气机调畅[10]。诸法合用,可以产生温通行气、化瘀通腑的效果,所以患者胃肠症状消失时间较快,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也能够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为术后胃瘫患者使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以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灌肠胃肠功能有效率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脓毒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很有效率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