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22-04-16李树才

大医生 2022年6期
关键词:利拉鲁黄斑视网膜

李树才

(烟台白石肛肠医院内分泌科,山东烟台 264000)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眼科常见、高发疾病,致盲风险较高,属于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疾病早期,特别是在轻度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阶段,患者并无典型症状,因此极易被忽视,疾病不断进展之下,会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最终致盲。统计显示,糖尿病病程为10年以上的人群,多数会出现这一并发症,因此对其积极治疗意义重大[1]。目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多数是在初期积极控制血糖,后期应用视网膜光凝疗法来延缓疾病进展,不过并不能明显逆转患者的视力受损程度。羟苯磺酸钙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不过单独应用时,效果不佳[2]。近年来,临床通过不断探索,提出将利拉鲁肽与羟苯磺酸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为验证这种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12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烟台白石肛肠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12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借助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45±3.6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3.45±0.28)年。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3.51±3.78)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病程(3.50±0.3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的意义及开展方法,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烟台白石肛肠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通过系统的眼科检查,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3]为依据,判定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患者为双眼病变;③患者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正常;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眼科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的患者;②曾接受其他内眼手术治疗的患者;③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就诊后,实施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口服药物控糖等治疗,促使机体血糖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空腹血糖为4.5~6.5 mmol/L以内,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对照组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89,规格:0.5g)口服治疗,0.5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利拉鲁肽(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6,规格:3 mL∶18 mg),初始治疗时,给予0.6 mg/d皮下注射,1次/d,连续用药7 d,若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将给药剂量提升到1.2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疾病体征消失,视力提升至少2行,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改善明显,玻璃体积血彻底吸收;有效:治疗后患者疾病体征明显改善,视力提升1行,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有改善,玻璃体积血局部吸收;无效:治疗后患者疾病体征、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视力未提升或有所下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采用美国Zeiss-Humprey公司生产的OCT仪进行检查)、视力水平。③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15 min)后,选取上海瓦兰生物试剂盒,应用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C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进行测定。④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灼热,恶心、呕吐,出汗。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μm) 视力水平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281.52±17.64 270.12±14.31* 0.74±0.18 1.78±0.35*对照组 60 280.45±16.35 275.68±15.32* 0.79±0.15 1.32±0.24*t值 0.345 2.054 1.653 8.396 P值 0.731 0.042 0.101 0.000

2.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GF-1、血清C肽、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GF-1、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IGF-1(ng/mL) 血清C肽(mmol/L) VEGF(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75.01±15.21 86.54±10.17* 0.18±0.06 0.29±0.08* 146.98±15.27 84.65±10.24*对照组 60 174.26±16.24 121.36±11.28* 0.17±0.05 0.21±0.06* 147.25±16.32 104.56±12.31*t值 0.261 17.759 0.992 6.197 0.094 9.631 P值 0.794 0.000 0.323 0.000 0.926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常见原因。发病后,可导致微血管细胞受损,引发微血管瘤、视网膜缺血缺氧、微动脉渗漏或纤维血管增生等,造成视网膜出血,进而损伤视网膜的整体功能,最终引发失明[4]。

现阶段,对于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主张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羟苯磺酸钙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可促使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显著改善,对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予以抑制,促使血液瘀滞、血管闭塞等病变减轻,改善机体眼底微循环状态[5]。另外,该药物应用后,可促使微血管壁的抵抗力增强,提升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淋巴循环系统进一步活化,降低渗出及出血概率[6]。总体来看,羟苯磺酸钙可对视网膜血液循环提供保护作用,对视网膜嘌呤腺苷三磷酸水平加以调节,降低视网膜白细胞与血管内皮之间的黏附,进而对血管提供保护作用[7]。

利拉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GLP-1),其治疗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是:可对患者体内胰岛素表达过程予以调控,且不会引发低血糖,发生生物效应之后,极易在体内降解,不会在人体中过久存留[8]。另外,GLP-1类似物不仅可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过程予以调控,同时还可促使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程度下降,下调血管通透性,促使血液渗漏减少[9]。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利拉鲁肽的应用,能提升对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各项症状得到改善,这对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意义重大。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本研究显示,经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更为明显。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用药方案效果更为突出。

本研究同时选取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其中IGF-1属于促生长效应多功能细胞因子,对视网膜内血管新生、纤维增生均有促进作用,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积极意义。VEGF为二聚体糖蛋白,具有肝素结合活性,能够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清C肽为胰岛素原裂解形成,属于连接酶,其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标志[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利拉鲁肽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提升C肽水平,降低IGF-1、VEGF水平。

联合用药方案因用药种类增多,往往可能导致出现用药安全性的问题,引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的出现,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意愿下降。本研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虽然观察组用药种类更多,但因为所用药物本身比较安全,因此整体并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可放心应用。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能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促使相关血清指标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拉鲁黄斑视网膜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利拉鲁肽 降糖又护心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和失明?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