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双驱教学,课堂精彩绽放

2022-04-15梁婉茹

求知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广州市天河区“双驱”课题组围绕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展开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为减负不减质提供课堂教学参考,与同行共研共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双驱教学;鸽巢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目标下的小学数学双驱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0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梁婉茹(1978—),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学,一级教师。

听完一节好课后,教师常常会感叹:课是好课,但学不来。为何?教学设计固然可以学,但好课通常都有好课件增色,若没有课件引导,教学效果则大打折扣……那么,简单好操作,又利于学生学习及其主动性发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广州市天河区“双驱”课题组的教师上的一系列“双驱”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双驱”教学[1],是基于课标,以课本中的例题原题或变式题及教材中的练习题为学习任务载体,驱动学生调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阅读、思考、尝试、交流、讨论、辨析等自主、合作学习,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或者教师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障碍、疑点、困难及学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等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塑造必备品格、培养学科价值观念。“双驱”教学的特点是“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双管齐下,目的是实现师生双向赋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接下来,笔者就邀请各位同行一起走进“双驱”课题组教师的课堂。

平时都听说“双驱”课题组的肖格英老师平和又有趣,这次肖老师选了笔者所在学校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异地教学,准备上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鸽巢问题》,我们都很期待。上课前,笔者问肖老师需不需要拷贝课件,要做什么准备。肖老师笑笑说,只需要准备学案纸和一些学具小棒就可以了。公开课的准备就这么简单?还真就这么简单,而且这节课不需要课件,教学对象是普通学校普通班的学生。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带领学生走进“笔筒问题”

【片段一】肖老师在黑板上画了3个笔筒,向学生提问:“这里有3个笔筒,要求把4支笔(磁性小棒)全部放进这3个笔筒里。看见这些数字信息,你有想法吗?”(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快速调用知识进行组合、分析、思考)

生1:要求怎么放?有什么限制条件?(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提出问题)

生2:我认为,如果每个笔筒都放1支笔,剩下的1支笔必须放进其中1个笔筒,那么肯定有1个笔筒需要放2支笔。我说清楚了吗?(学生自发辨析)

學生用击掌表示说清楚了,如果觉得没说清楚可以向这个同学提问。

生3:如果我把4支笔全部放进1个笔筒里,其他2个笔筒1支笔都不放,我想知道这样可以吗?(再次发问)

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太强了!问题都提得很好。好吧,这里我用一句话来解释大家的疑问。(在题目中增加条件“不管怎么放”)意思是不管怎么放,只要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就可以了,你有多少种放法?动手试试吧!请打开学案纸,用小棒在学案纸上摆一摆,在横线上填一填。(学生自主提问、辨析、理解,师生对话引导,突出关键信息“不管怎么放”,并提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学生完成任务)

……

没错,肖老师设计的是“笔筒问题”,学生对鸽子飞进鸽巢的情景并不熟悉,但对把笔放进笔筒的情景非常熟悉,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肖老师设计了笔筒放笔的情景作为教学切入,这一情景与学生现实息息相关,比鸽子飞进鸽巢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句“你有想法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师成功带领学生走进创设的情景,探索任务中文字信息的含义,在学生提出疑惑的关键时刻给任务增加“必要”条件:“不管怎么放。”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策略,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发学生们想要马上动手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远比枯燥的数学原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巧妙创设情境,是上好一节课重要的一环。所以,紧贴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是“双驱”教学的显著特征。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笔筒放笔情景引入,结合实际操作,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找出全部摆法并不难,因此,教师巧妙设置了“缺乏必要条件”一环,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随着任务的推进,由任务产生的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成为“双驱”教学的另一主导动力。学生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思考、操作、活动、讨论……实现主动学习,从而真正站在数学学习的舞台中央,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沿着任务链,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片段二】学生分组操作,尝试把4支笔放到3个笔筒里,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请你尝试用一句话描述全部的结果。”学生分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1:其中有1个笔筒中的笔一定比另外2个笔筒中的笔多。(这句话是否对?引发问题)

班内马上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不对!你看我摆的2支、2支、0支这种情况……(自发辨析问题)

生2:不管怎么摆,笔的总数都是4。(这样说是否对?再次引发问题)

全班同学:对!

生3:4支笔放在3个笔筒里,摆法组合是400、 310、220、112。

师:不仅有思考力,还能用简洁的数字来记录你的摆法,果然是数学小能手,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你的思维世界,回答很棒!

生4:4支笔放在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至少有1个笔筒里有2支笔或比2支多。

众生鼓掌同意。教师板书这句话。(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一样,握个手!我上课前没有和这位同学商量过,可是我把他说的这句话提前写好了,大家看!(贴出准备好的板书——“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生:哇!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话和老师的板书对比,有一点点不同,谁来说说不同之处?

生5: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意思就是肯定有1个笔筒里的笔的数量等于2或者大于2,老师用“至少有2支笔”表述,其实“至少”这个词在这里就代表等于2或者大于2的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关键词“至少”)

师点头(在“至少”下面加着重符号):很会思考!还有什么不同?

生6:老师板书的这句话增加了“总有”这个词。

师追问:“总有”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关键词“总有”)

生6:肯定有的意思。

师再次点头(在“总有”下面加着重符号):你又是怎么理解的?(进一步引导到核心问题)

生7:(把4支笔放到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没有特殊情况,包括所有情况,肯定有2支或2支以上的笔放在同一个笔筒里。(不同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深入辨析关键词“至少”“总有”的含义,解决问题)

掌声再次响起……

……

5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任务二,引出鸽巢问题,进行建模)

……

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找到本节课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将问题设计成一个或几个要求清晰、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击破难点。“双驱”教学的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构成了两大主导动力,两者就像两个强有力的车轮,带领学生在素养目标的指导下平稳而快速地前进。

本课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上面。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去阐述想法,并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理解。经过长期这样的锻炼,小学生才会在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想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因人而异,但这个过程,学生必须经历,因为只有这样,其学科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并自主展开辨析、交流、讨论,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而未能发现,教师可在关键处适当点拨,即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任务解决的过程会暴露真实的学情,每堂课的学情因不同学生而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注重问题的引领和学习支架的搭建。课堂上还有可能出现教师预设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

“双驱”课堂,任务驱动与问题驱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片段二中,师生围绕核心问题,通过互动不断生成一个个新问题,这些小问题之间、小问题和核心问题之间联结、推进、引导,进而绘制成一张问题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课堂精彩绽放。当问题解决时,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发挥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制造磁场,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学生围绕课堂“任务”努力探索

【片段三】師:5只鸽子相当于5支笔,3个鸽笼相当于3个笔筒,其实,是同一个数学问题。

……

师:同类数学问题,数学家通常会给它一个精练的表达,叫作什么问题好呢?

生1:鸽子问题。

师:请这位回答问题很厉害的同学说说。

生2:笔筒问题。

众生:“笔筒问题”好!

师(用宣布的口吻):好的!我们就把这类问题命名为“笔筒问题”。

全班欢呼:Yeah!

师乐呵呵:今天笔筒包场啦!由于我们先研究的是笔筒,所以这类问题理所当然地被称为“笔筒问题”。但是,数学家们先研究的是鸽子进巢的问题,你们知道他们怎么命名这类数学问题吗?

……

师:不管是“笔筒问题”还是“鸽巢问题”,其实……

全班:都是同一个问题!

师: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鸽巢问题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生3(审视全班):在我们班抽13名同学,不管怎么抽,总有一个月至少有2人生日。

学生中有人质疑,有人点头。

生3:玩个现场抽人游戏实验一下!

生4(跃跃欲试):好玩!我来玩。

生5(雀跃):哈哈,我来解释!

……

下课铃响了,学生玩“鸽巢问题”玩得不亦乐乎,久久不舍得下课。

在肖老师的带领下,五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学习六年级的“鸽巢问题”,异地教学也完全没问题,为何?因为有精准的“任务”和巧妙设计的关键“问题”。“双驱”齐下,在问题关键处设置必要的脚手架,助力学生向知识更高处攀登。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孩子的创意,凸显学生学习小主人的地位,这就需要有适合情境的鼓励性语言,如“理解力太强了”“有文采”;有适当夸张的表扬,如“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一样,握个手”“(用宣布的口吻)我们就把这类问题命名为……”;有很有趣的描述,如“笔筒包场啦”“这位回答很厉害的同学”……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目标明确。有魅力的语言是引起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泉,也是“双驱”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夯实自身的素养,不断充实自己,以更好地带领学生。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舍得”把时间花在“探索”的过程上。学生在充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课例中的学生热情高涨,自发地把“寻找生活中的鸽巢问题”任务延伸到课下,还运用“当场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此时,“任务”已不只是任务,更是“好玩”的任务,变成了一种自驱力,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

“双驱”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处于这样的状态:“学生关注任务,任务衍生问题,师生互动辨析,以学为中心,点燃课堂。”数学课堂关注“如何思考”“怎么学会”,聚焦学习过程的经历,全面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几何直观、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养分。

(本文已得到文中“鸽巢问题”授课者肖格英老师同意引用她的原创课例)

[参考文献]

肖格英,范运平.知识分类与双驱教学:课程目标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J].教育,2021(35):32-34.

林丽婷.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77-78.

王天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