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4-13曾成冠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臂机股骨颈患肢

曾成冠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 外一科,广东 阳春 529600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以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多因跌倒、外力冲击、交通事故等因素所导致,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对IF患者的传统治疗中,多采用骨牵引、石膏固定等方式,但研究发现,很多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后会存在较长的卧床时间,且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而对患者实施大切口暴露固定治疗,则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的使用[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是当前临床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无论是以力学角度还是防旋功能来说,PFNA都具有其他固定方式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若操作不当,则会对固定效果造成较大影响[2]。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是临床中对IF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适用范围较广,且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LCP治疗),每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6±3.17)岁;病程1~12d,平均(6.71±3.57)d;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摔伤12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62±3.25)岁;病程1~13d,平均(6.53±3.29)d;受伤原因:交通伤9例,摔伤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IF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LCP治疗

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取仰卧位,垫高患者患侧髋关节,并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后,以大粗隆外侧做一切口入路,将股外侧肌切开后,将大粗隆外侧顶点暴露,选取长度适宜的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将钢板置于股骨近端外侧,顶端与大粗隆顶端持平。采用C臂机透视下对钢板位置进行观察,待满意后打入3枚近端导针,并于正侧位进行透视,待确定导针位置良好后,将3枚近端锁定螺钉打入,同时打入3枚远端锁定螺钉。经C臂机透视下,确认钢板位置良好后,于切口置入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

1.2.2 PFNA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后,为便于股骨粗隆与股骨颈正侧位透视,为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并固定患者于牵引床。采用C臂机对患者实施透视监测,并采用牵引床对患肢实施内收与内旋位的纵向牵引,将骨折处进行复位。完成复位后,通过C臂机于正、侧位进行透视检查,待满意后于术区实施消毒铺巾。对患者术区实施纵向4cm切口,并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找到大转子窝后,采用尖锥开口,对远端髓腔采用髓腔扩大器进行预制,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适当型号的PFNA针实施固定;观察患者远端扩髓情况,若位置合适则可实施顺利插针。在C臂机透视下对患者实施插针,股骨颈内主钉约为股骨颈下1/3处。完成颈内导针置入后,对其位置进行确认,并将患者股骨外皮质进行逐层开孔,打入旋转刀片后,于主钉远端实施上锁并静力固定。采用C臂机对患者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等进行观察,若确认无误后,则对术区进行冲洗,并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均需卧床休养,同时嘱咐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完成手术3天后,需要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1天需要对患者实施换药并根据引流量对引流管进行去除,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实施合理的患肢肌肉收缩训练;术后第3天起,可指导患者逐步进行缓慢屈髋、屈膝等活动;术后1周,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嘱咐患者拄拐下地,但需要强调患者患肢不可负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嘱咐患者患肢实施X线拍摄,检查患者术区是否存在异样,评估患者髋关节活动等,并根据患者术后恢复及患肢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患肢负重指导。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对比。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所有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手术指标对比。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

(3)疼痛程度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

(4)生活质量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

(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包括创口感染、不良愈合、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对比()

表2 手术指标对比()

2.3 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疼痛程度对比()

表3 疼痛程度对比()

2.4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对比()

表4 生活质量对比()

2.5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龄人群骨质疏松也不断增加,这就导致IF患者也逐渐增多。高龄人群骨质较为疏松,且骨强度较低,再加上反应与协调能力较差,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致使IF的发生。在对IF患者的传统治疗中,牵引与石膏固定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传统治疗方式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休养,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PFNA是临床中对IF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早离床、早行肢体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3]。

临床研究指出,IF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且以中老年人群为主,IF患者通常伴有其他疾病,因而在临床治疗中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当前临床中对IF患者治疗主要包括PFNA、Gamma钉、DHS等措施,而LCP主要将动力螺钉打入股骨颈内,会导致股骨头的供血遭到破坏,易提高股骨头坏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股骨头螺钉位置提出了极高的要求[4]。在大部分IF患者的治疗中发现,PFNA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抗旋性,其螺旋刀片与传统治疗相比,芯直径逐渐增大,且表面积较宽,可最大程度的为嵌压提供稳定保障,避免出现髋内翻等现象发生,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抗切割能力[5]。

在本次研究中,PFNA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提高,这就表明[6],PFNA可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效果,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可显著降低手术治疗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9];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有效降低疼痛感,这就表明,PFNA在对患者治疗中,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骨骼与肌肉的刺激,加强了对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与黄盛昌[10]等的研究结果相同,因此,PFNA在I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PNFA在提高IF患者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臂机股骨颈患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由移动式C臂机三例典型图像故障探讨设备的维修流程与方法
C臂机下闭合复位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Bennett骨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C臂机在输尿管软镜行肾盂结石碎石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