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棍法阐宗》明刻本综考

2022-04-13张全海

少林与太极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法刻本著录

◎张全海

《少林棍法阐宗》是重要的早期经典武术文献,研究界对其内容已有一定的关注,但对其印行时间、存世情况及序跋篇目顺序尚缺乏深入研究,甚至存在混乱或错误的表述,另外对其作者程宗猷的名字和生卒年等问题也存在不一致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做一次综合考察,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程宗猷的名和字,《休宁县志》(1990年版)认为他“字宗猷”“号新都耕叟”,《怀秋集》则记其名“宗斗”。因目前尚未发现程宗猷的家谱世系和传记资料,故此只能从程氏著作署名来进行考察。程宗猷的著作主要是《耕余剩技》所录四种和《射史》(马明达先生认为还有《萍香诗草》,实为桐城程宗洛作品)。其中《少林棍法阐宗》的署名是“新都程冲斗宗猷”;《蹶张心法自序》的落款是“新安海阳程宗猷”(钤印:程宗猷印、冲斗氏、一名轻、字先之);《射史自序》中有“不肖宗猷”自称,落款是“新都耕叟程宗猷伯嘉父”(钤印:程宗猷印、伯嘉),《射史》署名是“新都程宗猷伯嘉父”。

古人署名的一般规律是:籍贯+姓+名+字、籍贯+姓+名、籍贯+字+姓+名、籍贯+号+姓+名+字,等等。考之程宗猷的署名,“新安海阳程宗猷”“新都耕叟程宗猷伯嘉父”“新都程宗猷伯嘉父”均符合规律,但“新都程冲斗宗猷”则与一般规律不符。因“新都程冲斗宗猷”在《耕余剩技》四种每种篇首都出现一次,所以有人可能是据此按一般规律认为程氏名冲斗字宗猷。其实不然。按参与此书的校阅人员全是来自程氏家族,其中“侄涵初子颐”,根据《新安汊口程氏支系谱》记载:“子颐,字涵初,堂名养正……万历癸酉年生,崇祯庚辰年卒,寿六十八岁”。子颐有一子谱名“时起”。另外参与校阅的还有“禹迹时涞”等5位侄辈,名字当中均带“时”字。再考之清代《休宁县志》,载有程宗远、程宗德、程宗濂、程宗尧、程宗鲁、程宗孔、程宗茂等人,并无叫“程冲×”的。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处士程有功暨配吴孺人合葬志铭》列出了程宗猷兄弟辈8人:宗丽、宗猷、宗周、宗信、宗铎、宗镒、宗鉁、宗鈊。综上可知,“宗猷”是其谱名无疑,“轻”或为“堂名”,“冲斗”“伯嘉”“先之”是其表字,而其号当为“耕叟”。

《国术四书》本

关于程宗猷的生卒年,一般都认为他生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程梦周在《射史小叙》中说程宗猷在62岁时应天津巡抚李邦华之召,金凤文在给程子颐《武备要略》作序时提到其事是在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故此推导程宗猷生于1561年当能成立。至于程宗猷的卒年,则没有较为明晰的史料可据。马明达先生推测“约当崇祯初年”(《匾囤和尚与少林棍法研究》),而《汊川往事越千年》一书则直接指出其卒于1636年(即崇祯九年),不知何据。崇祯五年壬申(1632年)李邦华在给《武备要略》作序时并未提及程宗猷本人情况,而程子颐将《耕余剩技》四种内容全部收入《武备要略》,也未见其中有程宗猷的只言片语,故可认为此时程宗猷当已去世。

一、《少林棍法阐宗》的印行时间

书目界多将《少林棍法阐宗》著录为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兵书总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等,其依据应该是该书第一篇序言汪以时序的落款有万历甲寅岁,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而武术文献研究界多将其著录为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如唐豪《行健斋随笔》、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等,其依据是该书最后一篇跋文程胤兆的跋中提到“丙辰冬”程宗猷请他为新书写一篇跋文,另外程胤万《耕余剩技叙》中也提到该书成于万历丙辰,即万历四十四年。而较为谨慎的做法是将其著录为明万历间刻本,如《中国善本书提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等。

《武备要略》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

《武备志》

郑振铎藏本

由于目前所见《少林棍法阐宗》和《耕余剩技》都没有牌记页,或说没有书名页、版权页,亦即其书没有标明出版时间,故此只能从序跋中来寻找其刻印情况,但即使在序跋中找到了线索,比如落款时间,也只能称为某年的“序刊本”,这应该是书目界的通行做法,不可轻易将序跋相关时间著录为印行时间。因为一本书从完成书稿(成书)到刻印发行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有时是拿着书稿请人题写序跋,有时是拿着刻印的样书,等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单独印制一张牌记页,注明出版时间和刻印单位,最后装订成册,正式发行,所以如果把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作为印行时间进行著录都是不准确的。

鉴此,“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的著录肯定是不准确的。至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其实也是不够准确的。程胤万在《耕余剩技叙》中提到“曩余为冲斗仲兄定棍法……棍法阐于万历丙辰”,而程胤兆在《少林棍法阐宗》跋中说“丙辰冬再见仲兄于留都,出其书相示,侯民家兄实为点定,而属余题其末”,也就是说万历四十四年的冬天,程胤万、程胤兆在南京(留都)见到程宗猷时,程宗猷拿出自己的书请程胤万(侯民)为他校定,而让程胤兆给他写一篇跋文。因此在万历四十四年的冬天时,《少林棍法阐宗》肯定还没有完成刻印工作,很有可能还只是处在完成书稿阶段,所以把这个时间作为其出版时间是不准确的。书稿校定之后,刻印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少林棍法阐宗》是精刻精印本,绝不是普通书坊的草率出版物,郑振铎先生称之为徽派名手的代表作,给予高度赞誉(《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所以如果非要给它一个较为准确的印行时间,笔者以为不应早于万历四十五年。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等谨慎地著录为明万历间(1573—1620年)刻本,时间跨度太大,若定为明万历末年刻本则更接近史实。

至于《耕余剩技》,普遍认为是“明天启元年刻本”,其实也是值得推敲的。判定是“天启元年”的依据不外乎是程胤万《耕余剩技叙》提到“弩法成于今上辛酉”,程子颐、程子爱《蹶张心法序》的落款“天启改元”,程宗猷《蹶张心法自序》的落款“天启元年”,但细读其序跋内文则有新的时间线索。程胤万在《耕余剩技叙》中说:“曩余为冲斗仲兄定棍法,得其理,有合于兵言,距今六阅岁……今夏复为仲兄定弩与枪刀三法……距今六阅月。”程胤万校定《少林棍法阐宗》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冬,“六阅岁”就是过了六年,则是天启二年(1622),“今夏”再“六阅月”则应是天启二年冬了,所以程胤万的序言当作于此时。

再考之休宁知县侯安国为《耕余剩技》所作的序,“上舍程生讳子颐者持其叔氏所著《耕余剩技》来谒,余展玩其首册即《少林棍法》也……两逾月,天津巡抚李公闻其名,差官以礼币聘之……又念日,父子兄弟并带其家丁八十人束装来,余送之郊外,过金陵拉其叔宗猷同往矣,李公……遂授宗猷以佥书、子颐以守备。”侯安国是天启二年调任休宁知县的,他看到《耕余剩技》时当在休宁任上;而李邦华也是天启二年任天津巡抚的。马明达先生认为程宗猷到天津的时间当在天启二年年底(《匾囤和尚与少林棍法研究》)。侯安国将程宗猷到天津之后的事迹写入序中,说明作序时当在天启二年年底或之后了。

综上可知,《耕余剩技》的印行时间不会早于天启二年年底,也有可能是在天启三年,如果笼统一点表述,则可著录为天启初年刻本。

《少林棍法阐宗》与《耕余剩技》的撰著刻印出版过程实际上至今仍是个谜,从文本本身无法确定它们的撰著过程与印行时间,从存世版本中也找不到有力的证据。一般认为《少林棍法阐宗》是最先撰成的,刻印于万历末年,而《耕余剩技》印行于天启初年,但细考存世版本、著录线索及相关文献,则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简单。

从程胤万《耕余剩技叙》等叙述可以看出,《耕余剩技》四种成书顺序应该是:《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从开始写作到完成出版整个过程超过10年,其间具体的撰著刻印出版情况并不明了。据李维桢(1547—1626年)《大泌山房集》卷一三〇《题少林演真图》云:“程宗猷受少林棍法,汇之成袠,有图有诀,友人吴伯乾以视余。”《大泌山房集》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序刻本,也就是说李维桢之前曾看过一本程宗猷编的书,当时书名可能叫《少林演真图》,内容是少林棍法,且有图有诀,所以可以认为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少林棍法阐宗》。李维桢的好友吴伯乾名士元,《休宁名族志》有其小传,与程宗猷为同乡,所以比较容易接触到最初的文本。李氏没有说明其书是写本还是刻本,也没有说明看到这本书的时间。他在文中两次称呼程宗猷为“程生”,按古人的称呼习惯,一般年长者可用“姓+生”称呼少壮后辈,假设李氏54周岁时称40周岁的程宗猷为“生”,这样勉强说得过去(年龄再大就不合适了),那么可以理解为李氏最晚看到这本书是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另外马明达先生发现茅元仪《武备志》所收《少林棍法阐宗》与《耕余剩技》本有一定的差异,故而推测茅氏所云“悉照程氏原本”的来源之一可能是早期的稿抄本。据此可以认为,《少林棍法阐宗》在刊刻之前,曾有一个较长的稿抄本传播时间段,而早期的书名或许就是《少林演真图》。

至于其刻本情况,除了《少林棍法阐宗》和《耕余剩技》(四种)两个版本外,还有迹象表明似乎存在一个过渡版本,即《耕余剩技》二种(《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如与程宗猷同时人祁承㸁(1562—1628年)《澹生堂藏书目》记载:“《耕余剩技》:《蹶张心法》一册,《少林棍法阐宗》三卷一册,程宗猷。”明末清初时人黄虞稷(1629—1691年)《千顷堂书目》著录:“程宗猷:《少陵棍法阐宗》三卷,又《蹶张心法》一卷,二书总名《耕余剩技》。”清初时人万斯同(1638—1702年)《明史》著录:“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三卷,又《蹶张心法》一卷,二书总名《耕余剩技》。”由此可见,当时可能确实存在只收《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二种的《耕余剩技》。这从《耕余剩技》的部分存世本中也有相关线索,如北京国图藏本(善本书号11663)、《国术四书》本的《少陵棍法阐宗》和《蹶张心法》前后都有序跋,而《长枪法选》和《单刀法选》的前后均无序跋,似乎前两种各自独立成书,后两种则为续刻添补。

二、《少林棍法阐宗》存世情况

就笔者寓目所知,存世《少林棍法阐宗》明刻本主要是两种,一是疑似万历末年单行本,二是天启初年《耕余剩技》本。之所以说“疑似”,是因为不管是万历单行本还是天启汇刊本,所用的都是一套刻板,且前后相距只有几年,难以分辨初印和后印,故此目前笔者不能判断单独存在的《少林棍法阐宗》到底确属万历单行本,还是从《耕余剩技》中析出的零本。

单独存在的《少林棍法阐宗》明刻本至少有5部。一是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的明万历间刻本,3卷3册,北京图书馆藏。查北京国图网站有善本《少林棍法阐宗》1册(索书号T02450),册数与王氏著录不一致,也无其他符合著录信息的藏本,故不知王氏所录藏本具体下落。二是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3卷3册,首末钤印“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台湾图书馆藏有胶卷(索书号5754),此本王振忠先生在《千山夕阳》一书中也有述及。三是北京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本(索书号60756),据网站显示为3卷4册、万历四十二年刻本。按此本存疑,首先是册数不当为4册,其次是万历刻本不当为普通古籍。四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1册。五是安徽省博物馆藏本,1册,《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耕余剩技》明刻本至少有18部。一是北京国图“臣本布衣”藏本(索书号11663),其《少林棍法阐宗》目录首页钤印“臣本布衣”,中华再造善本《耕余剩技》即据此影印。二是北京国图郑振铎藏本(索书号15863),此本钤印较多,有“海阳程氏古蜗篆居藏书印”(程宗猷同乡休宁程芝华原藏)“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北京图书馆藏”“遂翔经眼”(朱遂翔)等。三是台湾图书馆藏本(索书号5752)。四是台湾图书馆藏本(索书号5753),此本《少林棍法阐宗》仅存跋文三篇。其他还有:少林寺藏本(杨红瑞告知)、常熟中医王胜藏本(周伟良寓目)、凌耀华藏本(周伟良告知)、曹大铁藏本(《大铁词残稿》)、中国书店藏本(《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本(《中国古籍总目》著录,该馆网站未检索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云南大学图书馆藏本(存《少林棍法阐宗》《长枪法选》)、上海图书馆藏本、南京图书馆藏本、杭州图书馆藏本、绍兴图书馆藏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本、湖北省图书馆藏本(《徽州刻书史长编》著录,该馆网站未检索到)。

除以上藏本外,在拍卖会上也有一些明刻本,如嘉德、南京盘龙、北京弘艺等拍卖公司都曾上拍过,此部分难以统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茅元仪《武备志》、程子颐《武备要略》、何汝宾《兵录》等收录《少林棍法阐宗》的兵书也都为明刻本。

三、《少林棍法阐宗》与《耕余剩技》的序跋与篇目顺序

笔者所知《少林棍法阐宗》与《耕余剩技》的序跋篇目顺序几乎没有完全一致的,其分册情况也各异,如《少林棍法阐宗》有1册装、2册装和3册装,《耕余剩技》有2册装、 4册装、5册装、6册装。不少藏本中还存在书页错装的现象,如台湾5752号《单刀法选》、台湾5753号程同跋与侯安国叙、北京国图郑振铎藏本《单刀法选》等。

万历本《少林棍法阐宗》的序跋与篇目顺序,笔者仅寓目1种,即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电子版图片,其顺序是:汪以时序、陈世埈序、程子颐序、少林棍法阐宗目录、上卷、中卷、下卷、程同跋、程胤万跋、程胤兆跋、程继康后序。王重民著录的北京国图藏本的顺序是:汪以时序,陈世埈序,程子颐序……(主体内容未著录)……程同跋,程胤万跋,程胤兆跋,程继康后序。这或是《少林棍法阐宗》的初装情况。约在清末民初时期还有两种影印明刻本《少林棍法阐宗》:其一是千顷堂石印本,2册装;其二是1916年尚文书店石印本,3册装。这两种影印本的书名都是清道人题写,且首页藏书印相同,可见是据同一母本影印。但除了册数不一致外,其序跋顺序也略有差异,就是程继康后序的位置不同,千顷堂石印本是在程子颐序之后,尚文书店石印本则在程同跋文之前,均与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不同,想必是翻印者为这个《后序》的位置摆放费了一番脑筋。

天启本《耕余剩技》的序跋与篇目顺序问题,据笔者寓目的5种存本来看,除台湾5752号是将《蹶张心法》置于最前外,其他存本的主体部分依次是:《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其序跋的顺序稍显复杂,但主要是三个问题:其一是程继康后序基本都在程同跋文之前,就是与尚文书店石印本一致,但与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王重民著录本不同;其二是程儒家跋文,北京国图“臣本布衣”藏本、《国术四书》本是在《蹶张心法》的末尾,北京国图郑振铎藏本、台湾5753号是在《单刀法选》之后(也即全书的末尾),台湾5752号是置于《长枪法选》之前;其三是程胤万《耕余剩技叙》与侯安国《叙》的位置,北京国图“臣本布衣”藏本是在第三册《蹶张心法》的卷首位置,台湾5753号是残卷重装,但也可以看出是在第三册《蹶张心法》的卷首位置,北京国图郑振铎藏本是在第四册《蹶张心法》的卷首位置(该本缺侯安国《叙》),台湾5752号是在第一册《蹶张心法》的卷首位置,《国术四书》本是在第一册《少林棍法阐宗》卷首位置。

综上可见,笔者所知的《耕余剩技》大都存在残缺或重装情况,其序跋与篇目顺序混乱不一,由于笔者没有见到可以作为“标准件”的原装明刻本,故此目前尚无法厘定这一问题,只能根据逻辑推理来勉强给出一个顺序:耕余剩技叙(程胤万)、叙(侯安国)、少林棍法阐宗集序(汪以时)、少林棍法阐宗集序(陈世埈)、小序(程子颐)、少林棍法阐宗目录、上卷、中卷、下卷、少林棍法阐宗后序(程继康)、少林棍法阐宗跋(程同)、少林棍法阐宗跋(程胤万)、跋(程胤兆)、蹶张心法序(程子颐子爱)、蹶张心法自序(程宗猷)、蹶张心法目录、长枪法选目录、单刀法选目录、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跋(程儒家)。

由于笔者目力所限,以上仅就所知略述一二,更为详细的考述还有待进一步对存世本做全面的摸排比对。

猜你喜欢

心法刻本著录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我国档案著录的基本概况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试析协同应用国际档案理事会系列档案著录标准
小模大样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