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方法探析

2022-04-13李楠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开端,有了好的开端,才能拥有一个精彩绝伦的人生。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园和家长的距离越来越小。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长。因此,为了幼儿能够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应该积极地跟随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家园合作的质量。幼儿教师也应该增强家园合作的意识,多和家长展开交流互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幼儿教育的网站建设,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方法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幼儿教育 家园共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39

幼儿教育阶段是孩子发展的重要起点,家长对幼儿教育学越来越重视。幼儿最重要的教育园地就是幼儿园和家,要想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必须和家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家園共育理念指的就是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两方共同合作的方式去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和家长展开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这充分说明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幼儿教育中,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阶段,由于孩子年龄过小,所以很多的学习和交流都是在父母的依赖下进行的,这也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和陪伴对孩子的影响一点都不比幼儿教师的少。家园共育理念其主要思想就是让幼儿家庭和学校以互联网为平台,两者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支持,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家园合作不仅仅是让家长去参观幼儿园或者开几次家长会,而是需要两方建立一种持续的、有效的教育关系。换言之,家园共育就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等多方去建立一个合作共同体,这里面不仅有互动、有共赢、有促进等关系,还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但是这种家园共育的模式又可以为解决矛盾搭建一个平台。

二、家园共育的方式

1.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合作

幼儿教师和幼儿父母的合作是家园共育模式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互动形式,通常来说,幼儿教师一个人面临的是幼儿园多个幼儿的教育工作,这种互动模式我们称为一对多,因此,有很大的可能,幼儿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孩子,教育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和陪伴是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父母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质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成长更为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幼儿教师的教育更为有效。如果家长能够和幼儿教师多展开交流和合作,那么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差异,就能够有更好的把握,从而也能够展开更合理地引导。而家长从幼儿教师所分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也可以学到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育儿方法,这对在启蒙阶段的幼儿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

2.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合作

显而易见,幼儿和幼儿教师之间,幼儿和自己父母之间是有不同的相处方式的,这种不同的相处方式导致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这种教学关系中非常有必要有一个纽带或者平台去加强大家的联系。其中,家园共育就可以作为互相沟通的桥梁,幼儿作为两方共同的教育主体,幼儿教师和家长会为了同一目的更好地加强彼此的交流和各自的教育。

3.幼儿教师和幼儿教师之间合作

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当然也会有自己没有办法去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共育模式下,幼儿教师之间也可以展开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加高效的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给幼儿创设更加有益的教育环境,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三、家园共育的现状

1.家园之间缺乏合作观念

受一些升学理念和家长压力的影响,虽然只是在幼儿阶段,幼儿园更多地把教育重点放在了怎么去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而家园共育的重点也放在了幼儿以后的成绩上,然后才想到去发展幼儿的品德和人文。随着当前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很多幼儿教师隐私的要和幼儿家长互相合作去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就家园共育的方向与方式还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想要顺利地展开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双方达成共识。

2.家园双方责任划分不清

就当前的幼儿教育来看,有不少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交到了幼儿园,那么孩子的教育责任,就应该有幼儿教师去承担,作为家长,他们要做的工作,仅仅就是去配合幼儿教师提供一些硬件方面的支持。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基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去主动和幼儿教师沟通交流,完全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而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他们又非常希望父母能够花时间花精力多陪陪幼儿,能够和幼儿园一起去承担幼儿的教育,可见两方并没有明确各自的教育责任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交流,这就导致教育工作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甚至慢慢拉开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

3.家园合作方法单一落后

不管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提起家园合作,两者都认为就是让家长去幼儿园参观或者举办家长会让幼儿父母去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虽然也会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每一次的幼儿园参观,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并没有起到有效、积极的效果。因此,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积极地寻求多样的有效的家园合作形式。

四、“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1.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家园互动交流

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这一特点,通过建立幼儿园网站来加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在建立幼儿园网站平台时,首先要明确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让幼儿教师和家长展开沟通交流。这种平台的建立方式也有很多,比如教育论坛、教育专栏等。这样一来家长不仅可以更轻松方便地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一点一滴,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和肯定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此外,这也为幼儿家长搭建了一个更加科学专业的教育学习平台,帮助家长及时更新一些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对家园共育教育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和幼儿教师、其他幼儿家长彼此交流育儿经验,真正形成双赢的局面。

例如,近年来,在信息领域兴起的微信平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们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它。在这种情形下,也产生了微信教学平台,这种新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和“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相符合,也是未来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幼儿园可以以“互联网+”为背景,以微信为平台,建立专门的家园共育的微信公众号,充分的利用微信平台受众面广、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较强、影响力等特点,去更好地展开家园共育的实践发展,提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创建微信公众号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去规划公众号的栏目。以东营市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和特点,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类似食谱公示“爱的味道”“宝贝健康成长”幼儿园新闻快报“小纽扣快车”“家长学校”等一些栏目,然后选择一些丰富的内容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挑选后,再发布到对应的专栏中。就像在“小纽扣快车”这个专栏中,幼兒教师可以把幼儿最近的一些教学动态和活动整理后发布在栏目中,这样可以及时为家长传递最新的幼儿教学资讯,方便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动态有更好的掌握,这样子在参与幼儿教育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一栏目就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时效性;像在“宝贝健康成长”这一专栏中,幼儿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去发布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内容。这样家长在阅读专栏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这一专栏下积极地进行点赞和评论,也可以把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转发到朋友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完善家园共育的实践内容,在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下还可以增强幼儿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爱的味道”则是把幼儿健康食谱的内容推送到公众号,这样就可以帮助家长及时的更新和优化一些育儿理念,引导幼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更科学的育儿,以此来提高家园共育的实践作用;像在“教师互动空间”这一栏目中,同园甚至不同园的幼儿教师都可以在这一栏目中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教学困惑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幼师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思路,通过彼此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去设置一些家园共育的栏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好地感受到幼儿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责任心,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好地统一教育幼儿的目标,还能够使得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最终顺利开展幼儿家园共育计划。

2.建立网络监管制度,保障幼儿成长环境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因为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幼儿教师在利用网络建立家园联系时,一定要制定一些严格的监管和保障制度。比如,有些不法分子会在网络平台上冒充家长,幼儿园对这种现象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准入制度,不能让一些心存歹念的人进入交流平台,然后根据平台信息对幼儿进行伤害。幼儿园应该依托信息平台,不断地去优化幼儿园的管理设施,去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务必要保障幼儿在一个安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及时去优化一些网络设备。

3.线上线下互相配合,加大家园合作力度

虽然网络时代给家长和幼儿园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仅仅依靠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当面的沟通。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去优化传统的线下家长会模式。幼儿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幼儿父母和幼儿园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去加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保障幼儿在教育的启蒙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

幼儿的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及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桥梁,也使得德育更加灵活。幼儿园可以以园、以年级为单位通过微信、QQ、钉钉等方式建立家园共同成长群;幼儿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交流群,这样教师可以将一些相关的家庭教育文章、视频分享在群里大家共同学习,家长也可以将自己对于孩子教学的建议发到群里教师进行反思采纳。举个例子,幼儿园要举行以“快乐六一”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邀请家长参加,并广泛地征集家长的意见,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设计中。这种设计活动的方式,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整合所有家长的意见,既提高了效率,又可以增强家长参与度和满意度。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更好进行,还可以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展开教育。就幼儿家园共育线下沟通来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定期去举行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幼儿教师可以就最近阶段的幼儿教学工作展开总结,同时,还要有较为专业的去解答一些家长在上一阶段中存在的育儿问题。当然也会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在进行线上交流时经常不在线,幼儿教师就要利用线下的沟通机会充分的去弥补这些疏漏。总之,在线下家长会上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汇总线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然后面对面地和家长探讨这些问题。让家园共育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幼儿的教育是一个需要反复教育、持续培养、漫长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质绝不是通过一项活动、几节课就能有效。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认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重要且艰巨的心理准备,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展开幼儿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和家长的互动交流,要让家长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真正高效地实现家园共育的理想效果,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成长为善良、勇敢、活泼、向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柏雯、王䴖《近二十年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教育观察》2021年第40期。

[2] 刘小琴《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合作模式》,《天津教育》2021年第17期。

[3] 吴倢《“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4] 杨亚红《“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家长》2021年第12期。

(李楠楠,1991年生,女,汉族,山东东营人,任职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