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德育在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创新

2022-04-13杨笑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杨笑晴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改革,学校、教师、家长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提升,而小学阶段的德育素养地提升是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道德和法治的基础观念及知识,也要求学生在德育方面以及综合素质上也能有一个很大进步,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教学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时候,要转变传统思想的教学模式,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上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创新,并且渗透相关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德育在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德育 乡镇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29

现在很多的乡镇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数学、藏文、语文成绩,因此在开这三门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多,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课时还是比较少的,有时候甚至会被其他主课教师所占领,更别说将德育内容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以及核心素养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事实上,大多数乡镇小学教师的教学结果并不如人所意,因此,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将德育内容有效的渗透当中,并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要有创新,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德育在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不受重视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家长和教师还是更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小学的语文、藏文、数学成绩是体现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很多的乡镇小学再给学生设置课程的时候,更加倾向于语数藏学科的设置,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每周只有一节课,更有甚至,完全不开设这门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这门学科知识,而且,很多的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设计课程和课程内容的教学上,在德育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整体的德育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部分教师再给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失去耐心,和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德育工作很难开展。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当中,但是也只当成一种形式,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新课堂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再给学生教学道德与法治时,要渗透一些德育的内容,提高德育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给学生进行教学。

2.德育工作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时,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目前很多的小学教师在将德育内容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例如,德育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加以实施,但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并没有明确的指出来,这就导致小学教师在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出现了很大问题,虽然有很多教师在教学形式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却很少付诸行动,这无疑是纸上谈兵,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法发展,也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德育开展模式缺乏创新

现在,很多乡镇小学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灌输型模式,这样过于单一的教育方式,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德育工作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一定的德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完整的性格,因此需要学生对德育工作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目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无法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长此以往,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德育渗透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4.小学生的兴趣不高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谈起道德与法治课程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的、乏味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本来思想集中就比较短,因此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无法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而且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都是偏向理论化,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照着书本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将小学生带入课堂,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久而久之,就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没兴趣。

二、德育在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创新

1.加强小学道德与法制的基础教学

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而很多的教学教师却严重的忽略了这一问题,只是给学生灌输着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模糊,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在生活中,把课本的知识抛之脑后,无法将课本的内容更好地和生活相联系,针对这个情况,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制教学方式上,要有相应的基础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起来,并且将教学内容当中渗透相应的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例如小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吃饭有讲究》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之前准备好的课件视频拿出来,首先给学生们看一个小短片,小短片的内容就是一个家庭中每次吃饭前都不洗手等一些壞的习惯,慢慢地,手上开始滋长出细菌,这时候教师可以把细菌的照片稍微放大一些,让学生们看到以后,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就开始慢慢引入书本的知识,引导学生饭前需要先洗手,然后播放动画上小学生如何正确洗手,让学生们自己根据动画的动作反复实操练习。其次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在展示餐桌上基本的礼仪,让他们能从动画上看到小学生吃饭前先洗手,到了餐桌上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开始坐到餐桌旁边的餐椅上,遇到老人的时候先礼让,然后在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或者勺子去夹菜,吃饭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吃完以后用餐巾纸擦嘴。整个流程完毕之后,然后关掉动画,让学生们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教师可以提问步骤,学生回答,最后在播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离生活这么近,同时也将德育内容有效的渗透到其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活跃课堂的氛围

单一的、传统的教學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又乏味,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无聊和枯燥的,涉及的部分内容也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根据多种因素因材施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模式,将德育内容有效的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话会更容易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高涨起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带动教学的发展。

现如今,很多的小学生都会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课本知识兴趣不高,但是对于教师讲的故事总会聚精会神地听,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内容和故事相互穿插起来进行讲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德育内容的渗透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将故事和教学内容进行穿插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穿插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故事,这样既不利于学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同时,教师也不能穿插那些比较难懂的故事,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很多的内容都理解不了,难以将两者结合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让学生通思考,能够解到故事当中表达的教学内容以及德育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我国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如何从衰到兴盛。袁隆平种植研究、屠呦呦疟疾研究等都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事迹。将这些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绚丽多彩的节日,同时也体会到了古人的优秀品质以及爱国的精神。又比如教师在讲解《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将各个国家有关公共秩序的名言,法国的“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希腊的“喜欢条例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名言了解秩序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3.利用实践活动开展教学

实践活动不像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是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概念,其余全靠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让学生能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那么就会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同时实践活动也是将德育内容渗透到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好途径。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带着学生亲身体验,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掌握知识的最好途径,也是德育内容渗透的最好方式,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这门课也是一样,当教师给学生上《我们当地的风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课前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回家查找以及思考一下,我们当地的风俗有什么呢等一些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室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带到当地的博物馆以及民俗馆,让学生在这里面感受到当地的名风名俗,走进当地的名风名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然后对于学生在进行细微地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养老院之类的,然后通过养老院老人的口述,让学生了解到当地风俗的由来以及发展变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在这一历史当中,风俗的长流不息,源远流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也能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现在好好学习,在长大以后一定要更好的发展和创造家乡。或者教师在讲解《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做看,将树叶做成粘贴画、将矿泉水空瓶做成花瓶、用冰棍棍制作小扇子、用易拉罐做玩具等等,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变废为宝,学会有创意的节约资源和利用资源,并养成节约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

4.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很多事情都没有接触过,思维比较简单,但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学的时候就比较费劲,思维跟不上,就造成了学生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在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课堂,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模式更好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选举产生班级委员会》这堂课的时候,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一个情境模拟,首先在班级里面挑出几个可以胜任班级委员会的候选人,让他们依次上台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个人介绍、才艺展示、竞选演讲等内容,候选人全部介绍完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开始对这几个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然后找一个学生对这些投票进行整理,找出投票最高的一名候选人,担任班级委员会,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入国家级的选举方式,使学生们更加认识到竞选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竞选方法,提高了学生竞选的品德和意识,以及指导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或者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特定的课堂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体物料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视频《宇宙中地球的最初形成》,让学生了解一下地球在整个宇宙的角色和位置,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由于人们对于地球的破坏造成地球生病了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身边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以及树立起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环保活动,让学生通过清理学校周边的垃圾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感受到到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环保的好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同时也能将德育内容更好的渗透其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并且渗透相关的德育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增霞《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艺术》2019年第11期。

[2] 梁玉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融入》,《吉林教育》2020年第16期。

[3] 桑吉曼《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4期。

[4] 穆仕武《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第12期。

[5] 孙蕊《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学周刊》2020年第36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