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rem自护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12喻蓉艳段甜甜康飞飞胡奕婷罗瑞霞张莉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研究组

喻蓉艳 段甜甜 张 芳 康飞飞 胡奕婷 罗瑞霞 张莉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 330006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指出[1-2],颅内及颈部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动脉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可进一步促进其机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美国护理学家Orem 认为人患病后应通过调整自理方法、学习和掌握新的自理技巧等途径,构建新型生活方式, 从而使自身的自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3]。20 世纪70年代初Orem 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 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Orem 自护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 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 例。 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龄49~78 岁,平均(64.24±3.72)岁;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6 h,平均(3.82±0.74)h。 研究组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龄47~79 岁,平均(64.97±3.86)岁;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6 h,平均(3.75±0.78)h。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所有患者或其直系亲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①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5];②患者均行动脉溶栓术治疗;③患者年龄18~80 岁;④患者发病时间9 h 内。排除标准:①有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②卒中时伴发癫痫者;③过去10 d 内有大型手术者;④合并出血性疾病者;⑤合并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之后于闭塞动脉中超选择插入导管,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合理饮食,定时打扫病房。 按照以上护理措施连续干预3 个月。

研究组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Orem 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①术后早期完全补偿护理。 对于术后意识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给予其完全补偿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定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引发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妥善固定各种导管,使其保持通畅,合理摆放患者肢体,按摩患肢肌肉,屈伸、旋转患肢关节,做好安全防护;②术后康复期部分补偿护理。对于病情稳定,但无法完全自理的患者给予部分补偿护理,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和鼓励患者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恢复锻炼, 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和支持;③术后辅助教育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面对突然发生的疾病以及偏瘫的肢体很容易产生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鼓励患者进行情绪的倾诉与发泄, 并及时予以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另外,指导患者对康复过程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加以正确的认识,既要克服消极情绪,又要避免急于求成,提高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此外,还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按照以上护理措施连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情况、 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①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3、7、14 d 的昏迷情况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6]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及非偏瘫侧运动反应三个维度,总分为15分,≤8 分表示患者昏迷,且GCS 得分越低说明患者昏迷程度越深;②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4 d 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意识、面瘫、视野等11 个维度,总分42 分,NIHSS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 ③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7、14 d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用Barther 指数(Barthel index,BI)[8]评定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进食、如厕、洗澡等10 个维度, 总分100 分,BI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且两组方差齐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LSD-t 检验,组内多时间点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GCS 评分的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7、14 d,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整体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前后各时间的GC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3、7、14 d 的GCS 评分均高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GC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GC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溶栓前比较,aP<0.05;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组别 例数 溶栓前 溶栓后3 d 溶栓后7 d 溶栓后14 d F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48 48 5.24±1.37 5.76±1.43 1.120 0.266 8.65±1.96a 7.23±1.77a 3.725<0.001 11.63±2.76a 9.38±2.18a 4.432<0.001 14.03±0.67a 12.24±1.32a 8.378<0.001 201.157 214.030<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4 d,研究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整体分析,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各时间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14 d 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溶栓前比较,a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例数 溶栓前 溶栓后24 h 溶栓后14 d F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48 48 36.48±3.64 35.97±3.70 0.681 0.498 23.25±3.81a 27.89±3.95a 5.858<0.001 8.21±2.14a 11.86±2.85a 7.095<0.001 890.709 579.579<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BI 评分的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14 d,研究组患者的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整体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前后各时间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7、14 d 的BI 评分均高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B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BI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溶栓前比较,aP<0.05;BI:Barther 指数

组别 例数 溶栓前 溶栓后7 d 溶栓后14 d F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48 48 52.47±4.32 53.48±4.83 1.080 0.283 76.32±6.14a 73.21±6.76a 2.359 0.020 90.32±5.12a 87.44±5.58a 2.635 0.010 444.606 418.130<0.001<0.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作后虽然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元造成永久性损伤,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3、7、14 d,研究组患者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4 d, 研究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14 d,研究组患者的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Orem 自护理对患者的昏迷症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动脉溶栓术后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基于Orem 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将患者术后恢复期分为早期完全补偿护理等不同阶段[9-11],可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充分满足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护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通过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心态,增强其治疗信心,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护理工作,从而使各项护理措施能够得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出护理工作的作用。鄢琳等[12-13]在研究中将60 例脑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 例,采用Orem 自护理论贯穿于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BI 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李林艳等[14-15]在研究中将8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采用传统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 例,采用Orem 自护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在应用Orem 自护理论时, 应具备阶段性护理意识,灵活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从而加快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此外,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较少,且研究时间有限,因此研究结果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未来还需要纳入更多的病例,延长研究时间,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深度和代表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 自护理论,可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昏迷症状, 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研究组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