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率与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

2022-04-12周友华吴方前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内镜脊柱

周友华 吴方前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抚州 344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柱外科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主要发病原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受压迫的一种症状。主要症状为腰痛、坐骨神经疼痛等,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2]。 而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是以传统手术为主,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创口大,且手术结束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3-4],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临床还需考虑腰椎间盘的重要性,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需保证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内镜技术和显微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对此本次研究选择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0~60 岁,平均(40.87±3.22)岁;病程1~4年,平均(2.34±1.05)年。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32~68 岁,平均(42.07±4.56)岁;病程2~5年,平均(2.58±1.07)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CT 检查,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可以正常沟通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语言障碍者;②曾经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过治疗的患者;③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者;④患有脊椎病变者;⑤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者;⑥存在精神疾病病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传统小开窗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麻醉,指引患者保持俯卧位,垫高患者的膝下与肩部,以防造成腹部压迫;进行消毒后,在椎间盘突出部位做5 cm 切口,分离肌肉组织与皮肤,露出神经根以及硬脊膜,把神经根和硬脊膜拉到内侧后切开纤维环,去除突出髓核;对患者的神经根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出现松弛,然后清理手术腔,放入引流管,包扎缝合切口,术后随访2 个月。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取俯卧位,在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寻找穿刺点,进行消毒麻醉;选择合适的角度放置穿刺针,更换定位针,在穿刺点进行8 mm 的切口, 用扩张器扩大切口组织,置换TOM 针,让其保持在上关节部位,建成路径定位;用骨钻替换TOM 针后,清除关节突出部位,使椎间孔扩大;然后把骨钻换成工作套,放置内镜,观察神经根和硬膜囊以及髓核突出部位,修整韧带组织后,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去除髓核; 检查神经根是否恢复搏动,在放置工作套部位加引流管,缝合包扎切口;术后做好随访工作,共随访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显效:手术后患者无临床症状,腰椎系统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 有效: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缓解,腰椎系统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步。 无效: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且症状加重,腰椎功能无改善,生活不可自理[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7]。③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8]。 ④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优:患者腰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良:患者遗留轻微的腰痛、 腿痛症状, 不影响正常生活;差:患者症状仍十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9]。 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对比(±s)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少,破环椎间盘稳定性,导致椎间隙压力提升,纤维环受到压迫而导致。 分为脱出型、突出型、膨出型、游离型等类型[10]。 典型症状有坐骨神经疼痛、肢体麻木、乏力、大小便障碍等,还可引起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常见的合并症有关节囊增生、韧带厚、关节狭窄、骨赘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11]。 据调查,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多,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而手术治疗主以传统手术为主,但该手术方法对患者身体损害大,术后容易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创口大,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抑郁焦虑发作,影响治疗效果[12]。 因此本研究重点观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近年来获取了很大的成就[13-14]。 该手术方法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穿刺部位,切口小,在窥镜的帮助下,可彻底清除病变椎间盘组织以及病变髓核组织, 有效缓解了神经根的压迫,不会损害脊柱的稳定性,精准的修整椎间盘,确保不会复发;减压患者的椎间盘周围软组织以及骨性组织,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缩短的特点,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治愈率高,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15-16]。

在临床中应用时,需注意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的适应症,包括:①临床症状为腰痛伴随下肢放射痛,且腿痛程度比腰痛重;②下肢肌节或皮节,出现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阳性;③经MRI 检查或CT检查,影像学分析结果和症状、体征一致,存在腰椎间盘脱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与传统小开窗手术相比,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高,症状改善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临床安全性高。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笔者体会到,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后,还需为患者实施指导,如术后需要卧床1 d,借助腰围保护才可下床活动,在6 周内,不可扭转身体,不可伸展身体,不能提重物,不可参与体育运动,促使纤维环尽早顺利愈合。 另外,还可指导患者展开肌力训练、腰背肌训练,促使腰椎进一步稳定。提醒患者在术后每3 个月到门诊接受1 次随访,了解腰椎恢复情况、腰腿痛的缓解情况。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治愈率高,症状改善情况好,对患者的机体损害小,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速度,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内镜脊柱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脊柱“S”曲线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