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2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远端

吴 杰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辽宁沈阳 110024

松质骨、皮质骨交界且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的地方,属于桡骨远端,经解剖学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非常薄弱,在暴力下极易发生骨折,骨折易在青壮年、老年女性中发生[1]。但近年来我国行业类别逐渐增多,危险行业如建筑、高空架线等,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发生率逐渐提升[2]。骨折发生后,应立即到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否则会影响后期骨折断端愈合,导致手部畸形、桡骨长度失常等不良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腕部正常功能。 临床上治疗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到底使用哪种手术方式效果较为理想, 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认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是,实施掌侧入路的效果较好,此入路方式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缩小创伤面,内部定还能清除碎骨,并补足桡骨长度[3]。基于此,本研究以84 例患者为对象,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4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 例。 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龄30~78 岁,平均(50.45±2.34)岁;致伤原因:高坠伤11 例,车祸10 例,摔伤9 例,机器损伤12 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 例,年龄31~77 岁,平均(50.40±2.28)岁;致伤原因:高坠伤8 例,车祸12 例,摔伤10 例,机器损伤1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CT、MRI 等诊断后,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②骨折发生不超过2 h;③无骨折史。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者;②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③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肾功、肝功不全者;④精神状态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操作步骤如下。 对患者骨折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 全麻后将患侧肢体外展,做纵向切口,切口方向沿着桡骨纵轴行进,朝着近端延长,长度为8 cm;找到拇指伸肌腱鞘,行剖开操作;找到拇指长肌腱进行牵拉, 朝着桡侧牵拉, 剥离第2、4肌腱鞘管,剥离后将其牵拉到两侧,将远端背侧面完全露出,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固定操作,然后实施缝合、消毒等处理。

观察组采用掌侧入路,操作步骤如下。 患侧肢体外展,同时进行局部消毒、全麻处理,找到Henry 切口,此为掌侧经典切口,沿着切口做竖向剖切,对桡动脉、桡侧腕屈肌实施钝性分离操作,在桡侧动脉处继续向下,是旋前方肌充分暴露;桡骨端止点向前5 mm处行切断操作, 将尺侧翻转过来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将碎骨、渗出液清除后,牵引断端复位促使桡骨恢复原有高度,恢复掌倾角、尺倾角的角度,直至牵引复位到解剖位置,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本次选择的患者均存在断端骨缺损情况,因此需要填充人工骨,或选用自体骨,同时用T 型钢板将填充骨和断端固定。 第一步加压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但不做加压操作。 第二步在定位器引导下找到远端骨质比较疏松的地方,用4 枚锁定钉进行固定,同时探查螺钉、锁定钉位置是否正确、是否穿出关节面。 第三步回到加压螺钉处行加压操作,使桡骨与钢板紧密切合,为保证钢板牢固性,需在近端固定2 枚锁定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出血量。①测量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包括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4]。②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总分10 分,评分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③测量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5]。腕关节活动度分为背伸、桡屈、尺屈方向的测量,背伸测量:矢状面,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掌侧(与第三掌骨成一线),固定臂紧贴前臂掌侧中线,活动臂紧贴掌面正中;桡屈正面测量,量角器在轴心位腕关节背面腕骨的重点,固定臂位于前臂的中线,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尺屈方位正面测量,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背面腕骨的中点,固定臂位于前臂的中线,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握力测量:准备一个弹簧测量装置,患者手握弹簧,记录仪器上的握力标准。④记录围手术期患者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多时间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大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比较(±s)

表1 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比较(±s)

组别 桡骨高度(mm) 掌倾角(°) 尺偏角(°)对照组(n=4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观察组(n=4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9.15±0.64 11.95±0.36 24.712<0.001 11.32±0.57 13.45±0.63 16.248<0.001 15.24±1.20 20.63±1.24 20.433<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9.16±0.52 13.96±0.31 51.384<0.001 0.079 0.469 27.419<0.001 11.35±0.58 15.10±0.75 25.633<0.001 0.239 0.406 10.917<0.001 15.26±1.19 23.36±2.15 21.362<0.001 0.077 0.470 7.128<0.001

2.2 两组腕关节功能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腕关节功能的比较(±s)

表2 两组腕关节功能的比较(±s)

腕关节活动度(°)掌屈 背伸 桡偏 尺偏组别 例数 握力(患侧/健侧,%)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2 42 85.63±3.14 88.15±4.12 5.153 0.005 85.45±3.75 89.56±5.73 5.943 0.001 87.96±4.12 90.41±3.14 3.894 0.027 88.96±3.14 91.57±5.17 4.796 0.023 75.48±3.15 82.45±5.27 7.357<0.001

2.3 两组VAS 疼痛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 周VAS 评分低于术后1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后1、2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周VAS评分低于术后1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后1、2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VAS 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VAS 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术后1 周比较,aP<0.05; 与本组术后2 周比较,b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术后1 周 术后2 周 术后1 个月 F 值 P 值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2 42 6.12±0.36 5.02±0.25 16.265<0.001 4.15±0.63a 3.20±0.17a 9.435<0.001 2.10±0.12ab 1.01±0.11ab 43.394<0.001 3.254 3.615<0.001<0.001

2.4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住院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4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愈合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2 42 46.15±3.24 35.42±2.10 18.010<0.001 68.45±4.15 53.14±3.14 19.066<0.001 8.50±0.52 5.63±0.35 29.673<0.001 65.58±3.14 47.85±4.15 22.080<0.001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位于手部的一类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但现阶段我国高危行业逐渐增多,外部暴力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不断增多。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以内的地方,是解剖学薄弱位置,当外力冲击后松质骨、 皮质骨会出现松动并相互碰撞,极易形成粉碎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7]。及时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的关键,但很多患者担心腕部经手术后无法恢复正常,因此多选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为解决桡骨骨折后愈合不良、 畸形率高等问题,临床进行多种手术尝试,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较为良好。此术式有两种入路方式,即背侧、掌侧入路,本研究就分析的是两种入路方式对患者腕关节愈合的影响[8]。

本研究对比掌侧、背侧两种入路内固定术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住院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结果可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掌侧入路的效果良好,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出血,还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同时术后使患者疼痛感快速消退,并恢复腕部功能,此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分析产生上述良好效果的原因:与背侧入路相比,掌侧入路已经赢在第一步“切口的选择”上,经典的Henry 切口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切口入路为肌间隙,将旋前方肌剖开后经过相关操作,就能使骨折部位暴露,加上掌侧的软组织很多,在钢板固定后可完全覆盖,肌腱、钢板间基本不会出现磨损情况,有效减少患者术后肌腱炎的发生风险;通过掌侧入路延伸至桡骨远端,会找到一个光滑、平整的平台,这对内固定钢板的放置于固定非常有利,且掌侧不是应力集中部位,钢板固定后不易松动;掌侧入路还能通过掌倾角的测量,保证螺钉旋入时位置正确,不会插入到关节间隙中,有效避免血管神经、正中神经等受到损伤[11-12]。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 周VAS 评分低于术后1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2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周及1 个月VAS 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周VAS 评分低于术后1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后1、2 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掌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创伤逐渐愈合,疼痛程度是逐渐下降的。

尽管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有诸多优势,但手术也需要辅助设备,如C 臂机X 线透视,在透视状态下施术者视野清晰,在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操作时精准度较高,基本能使骨折断端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13-15]。在韩炯等[16-17]的报道中,以76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析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增加掌倾角、尺偏角,同时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