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汉字活化视觉设计在“表情语言”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12郑谱安阳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化甲骨文字形

郑谱(安阳学院)

一、甲骨文汉字活化设计背景

随着5G 科技的普及,使得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甚至每天我们都会被外界大量信息所灌输。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习惯在逐渐被改变;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从视觉上看,照片具有高清晰度,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言语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因为它为耳朵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大量的信息还得由听话人自己去填补。

与此相反,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受者去填补或完成。热媒介要求的参与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生活信息化也导致人们疲于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因此,报刊、书籍等“冷媒介”开始被人们冷漠对待。取而代之的是动态的、具有试听体验的交互式“热媒介”成为人们追崇的方式。网络短视频、手机APP为人们推送大量碎片化的短视频,供我们进行精神的放松和消遣。

象形文字或会意文字之类的冷媒介,与表情语言之类的热烈而爆炸性的媒介,也具有大不一样的影响。中国最早发现的象形文字即甲骨文:古文字发展体系的最早阶段,安阳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 万片,记有5000 余单字,是远古时期人们象形语言的一种表达。甲骨文字体的造型是先民根据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的生活化的描绘,造型多样、线条丰富。甲骨文抽象的视觉程度带有专一的视觉强度,文字媒介逐渐升温,随着历史的进程被多次修改融合。文字媒介符合热媒介的性质,任何热媒介容许的参与度都比较少,甲骨文却受其外观、寓意不明等客观因素未能满足这一特质。将甲骨文进行汉字活化设计,增强识别度、参与度便成为甲骨文融入热媒介必然选择。“活化设计”即:将原本单一的、静态生涩难懂的古汉字加入新元素、注入新形式;使其大众化、个性化,灵活性增强的融合设计过程。科技的进步使得生活中的多媒体媒介层出不穷,这些媒介传播信息快、互动性强,对图形语言的视觉要求更加简洁、醒目;甲骨文活化设计也应该遵循该原则,进一步深化线条艺术和表现形式。

二、甲骨文活化视觉设计在“表情语言”中的应用

(一)解析甲骨文字“构字法则”

甲骨文又称“卜辞”“契文”,甲骨文处于古文字发展体系的最早阶段,尽管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但是文字形态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并不高。字体结构不固定,形体多变,结构不严,随意性较大,或分或合,或正或反,字体形态灵活多变。同时,甲骨文异体繁多,有时会出现同时并存的共时异体,字字异体等。甲骨文字形演变模式复杂,虽然有很多学者专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也提出了不少甲骨文的构字形成规则,甲骨文的造字已经具备了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原则和用字方式。通过镌刻的方式在甲骨文上形成符号,由点线构成基本造型。充分体现了先民对生活场景和实物的认知变化,还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然而,这些规则因字例稀少、分类不祥,多有混淆而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这也使得时至今日甲骨文字体的传播与学习、识别认知受到很大影响。

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大大小小不少规律。归纳总结了一些甲骨文的演变规律:“简化”“繁化”“声化”“异化”“讹化”等规律。线条化趋势明显,向符号化、抽象化方向发展。如图1 所示:

图1 甲骨文的演变规律

简化原则:甲骨文在殷商时期远未在日常生活中普及,更不要说出现在百姓家中。受龟甲、牛骨这些材质的选择影响,对文字的书写条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占卜材料并不是随意挑选的,在先民心目中龟甲、牛骨都是最富神灵之性的物件。然而,龟甲、牛肩胛骨这种材料质地坚硬且空间有限,龟甲面积通常不过手掌大小,牛肩胛骨经过整治后可以附着文字的面积和龟甲差不多。空间受限,既要钻凿见孔,又要灼烧卜兆,从而进一步限定了文字附着的空间自由性。那么,在契刻文字时,自然会趋简避繁,尽量简化形体和重复现象。虽然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但是,那些美饰框廓、图像化的形体、不易书写的形体,逐渐被简易形体所代替。从客观性讲,为了减少契刻时所带来的困难,无疑简化字体是必然选择。简化的形式有:

第一,变图形为符号;

第二,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

第三,用简单的偏旁代替复杂的偏旁;

第四,截取原字中的一部分代替本字。

这四种简化的原则在篆刻艺术中同样适用。变图形符号化即将文字的意义通过符号进行语义传达,和现在的符号语言很是雷同。文字由图画向着符号化发展,图画性很强的文字,如“虎”“鹿”“马”等字的某些形态,在造字之处和实物是非常类似的。文字要简洁就必须对那些近乎图画的形体进行简化,在不失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将外形原本框廓的字线条化,即这种采用单线条勾勒的过程,使文字逐渐摆脱图画写实,向着符号化、抽象化发展。我们现在生活中,充斥着很多符号语言,如: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导视系统、品牌标识等。文字起源于图画,从图画到象形文字,再从复杂的象形文字逐渐抽象化字体。在这些阶段中,人们逐渐把各个构成的组件分离开来,并组合成对应词语文字就产生了。甲骨文属于早期的象形文字,明显还带有图画的痕迹,象形程度高,抽象程度低、文字制度不够完善的特点。

繁化原则:前文讲到受材料限制、空间影响字形向着简化的方向转变。与之并行的也有部分繁化的适用原则。繁化即增繁笔画、形体、形符等现象。简化与繁化是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繁化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增强字体的表意功能,美化字体体态。在字形结构上增加笔画追求形态的平衡、饱满。

梁东汉在《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中,将繁化分三个方面叙述:

第一,增加笔画。

第二,增加装饰的部分。

第三,增加偏旁(又分以下两种)。

1.增加义符

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增加义符后意义不变;第二种情形是,增加义符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以及区别同音异义的词。

2.增加音符

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因为古今音读的不同或者是方言的不同,在原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上加一个音符来解决字形和字音的矛盾;第二种情形是象形字加注音符,造成新的形声字。

甲骨文构字法则在活化视觉设计中起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信息化、云计算使得生活获取信息变得异常便利,同样大量的信息涌入,也导致人们在接受信息时逐渐麻木。甲骨文构字原则从最本质的点出发,增强识别性、纪实性、趣味性;这些原则同样需要在活化视觉设计中不断体现。

(二)甲骨文活化视觉设计在“表情语言”中的应用

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图画性强,具有很强的符号性。现在很多甲骨文的设计应用案例,多数利用了甲骨文的图像化这一特征。表情语言在各种网络信息社交平台广泛使用。

将甲骨文汉字活化视觉设计以表情语言的形式进行同构设计。表情语言的设计与发展可以借鉴甲骨文的构字原则;在形式上进行简化、在内容上进行丰富。表情语言更多的是帮助人们进行情感语言的表达,尤其是一些心情状态用文字语言表述困难,例如:尴尬、无奈、羞涩、撒娇等,一个恰当的表情语言就完美轻松地表达了。甲骨文汉字字体结构较为繁复、整体构字方式偏向图形化,有利于进行表情语言的活化处理;使呆板静态的古文字变成可爱、趣味的动态表情语言。

内容上可以结合地方方言特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地域性;将甲骨文汉字活化视觉设计结合当下网络社交平台流行语言“表情语言”结合创新设计,对甲骨文汉字的应用与传播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甲骨文汉字与表情语言的发展趋势

甲骨文呈现于龟甲、牛骨这样的媒介,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甲骨文的字形需要融合网络科技进行实用性、认知广泛的活化设计,拆解甲骨文的字形与字义;配合设计线条将其大众化、生动配合色彩进行多维度应用。甲骨文文字活化视觉设计的研究结合甲骨文造字方法和演变过程中的原则进行统计分析,将一些具有代表性、趣味性的甲骨文字形内容进行符号语言设计。

甲骨文汉字活化视觉设计运用到表情语言设计中,既能迎合当时语言新环境下的交流方式;同时扩展了甲骨文汉字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生动化的甲骨文汉字表情语言,需要结合当下语境需求进行更具趣味性和识别性的设计。将生涩难懂的甲骨文字形通俗化、图形化。这一应用设计对研发甲骨文文创产品和推广甲骨文汉字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解析甲骨文背后的故事、起因、字形、字义,然后恰当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再设计。字体图形化、图形符号语义化,提高实际应用灵活性;甲骨文中很多字形特征是根据真实图像进行演变而成,这一特征和表情语言非常契合。如果直接将甲骨文字设计为文字语言进行文字交流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在辨识度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将甲骨文的象形造字法则进行活化设计成表情语言,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人类对视觉的图像有自动联想、填补的特质。合理利用甲骨文象形的特质,结合图像设计表情语言,将日常生活的微表情进行深入展现。

网络平台上的表情语言丰富、种类繁多;还在不断衍生新的表情符号。这些表情符号的出现,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网络语言、社交语言。

甲骨文的字形线条化,图像化,相对今天的文字结构来说,甲骨文的线条丰富多变。将甲骨文的结构进行扁平化线条设计,可以很好地简化甲骨文结构,让甲骨文的字形更加清晰。简约、扁平化的线性化设计风格,更符合当下人们的视觉审美。

如果能将甲骨文文字活化运用到表情语言视觉设计,可以加入现代化元素,线条处理,可以向扁平化、水墨风、像素化等风格方式进行多样式设计。让甲骨文汉字艺术变成一种新潮、一种时尚、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

四、结语

甲骨文汉字活化视觉设计应该范围广泛,融合表情语言进行全新创新设计,提高甲骨文生活实用性;很多方面都在使用甲骨文,但往往并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实处。甲骨文汉字进行活化再设计从生活实处着手,让甲骨文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来。通过网络语言、表情符号设计、汉字设计并适时的结合地方方言(河南方言)等元素,增强使用灵活性,甲骨文汉字运用到网络交流平台真正走进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实现甲骨文活化视觉设计的新审美、新要求。使甲骨文不再是单一书写的形式表达,而是图文并茂的视觉语言传达。并配合当下多媒体技术设计出语言形式丰富、色彩绚丽,饶有趣味的表情语言。使原本孤僻难懂的甲骨文汉字,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识记;进而起到保护和发展甲骨文汉字艺术文化的作用。甲骨文汉字活化设计应用在表情语言,并使用在我们的生活社交中,不仅可以使甲骨文汉字起到“旧元素、新面貌”的作用。从而满足和适应当下社会的新审美、新需求。使中国传统文字艺术再次起到实用性、满足生活中的使用性。

猜你喜欢

活化甲骨文字形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5”中的成语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