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音乐文化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周代四夷之乐为例

2022-04-12刘诗洋王鹤陕西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乐舞西域中原

刘诗洋 王鹤(陕西师范大学)

据文献记载,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就已经存在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交流。同样,也存在着文化的交流。四夷之乐是周王朝四周各部族的音乐,他们对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等不同朝代探究周代四夷之乐,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影响。

夷,最初指中原以东的民族称为“东夷”,“春秋以后中原以外的各族……‘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四方之族,被统称为四夷。”而四夷乐,亦称“四裔乐”,简称“裔乐”,是古代宫廷乐舞中的边疆少数民族乐舞,始于周代。虽然四夷之乐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传入中原后,依旧十分流行。

四夷之乐的使用,早在夏朝时就已经有了迹象。在《后汉书》中记录了夷人向夏朝王族进献乐舞:“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以后,世服王化,遂宾于献其乐舞”。《竹书纪年》载:“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这两则文献记载,都说明了在夏朝就已经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交流的情况。至周代,四夷之乐传入上层社会,对中原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辟,最初的目的是联络与匈奴有旧的大月氏夹攻匈奴,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但是,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之路形成前的音乐文化交流,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种。对外是说天子进行对外访问,最为典型的就是《穆天子传》中,对周穆王率领大型乐队去西方各地旅行演出一事进行了介绍,并且还介绍了周穆王西行的路线。而对内就是王朝接受周边国家的朝见以及进献乐舞,较为典型的就是四夷之乐。

如前文所述,夏朝就已经有了使用四夷之乐的迹象,而四夷之乐更是在西周被传承下来,并传入上层社会。西周设立乐官专门掌管“四夷之乐”,大司乐机构设“韎师”“旄人”“鞮鞻氏”等四夷乐官以掌管四夷之乐。这几种四夷乐官掌管着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郑玄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离,北方曰禁。”《周礼·春官·韎师》:“韎师掌教韎乐……则帅其属而舞之。”《周礼·春官·旄人》:“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由此可见,西周对于四夷之乐的使用是十分常见的,而“秦承周制”“汉承秦制”,作为西周礼乐制度中内容之一的“四夷之乐”一脉相传,作为丝绸之路开辟前的音乐文化积淀,为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打下基础。

春秋时期的音乐文化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观点,直接影响到当时各国的民族文化政策。”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在齐国观看的一场西北民族乐舞:“孔子摄相事……会齐侯夹谷……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即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其中,所谓“夷狄之乐”就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乐舞。在鲁国,同样有四夷之乐的存在。《礼记·明堂位》有载曰:“鲁国周公之乐有昧、任。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于太庙,言广鲁于天下也。”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尚且受“四夷乐舞”影响巨大,其他华夏诸国就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在春秋时期,曾有西域国家向燕国进献舞女,而舞女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西域特有的乐舞。《拾遗记》载:“(燕昭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曰旋娟,一曰提摸。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论。或行无迹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单销华惺,饮以眠之膏,怡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二人皆舞容冶妖,丽靡于莺翔,而歌声轻扬。乃使女伶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飘梁动木未足嘉也。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日<集羽>,言其婉若羽毛之从风;未日<旋怀>,言其肢体缠蔓若入怀袖也。乃设麟文之席,散荃芜之香……以屑喷地厚四、五寸,使二女舞其上,弥日无迹,体轻故也。”虽然在记载中没有大篇幅的描写关于乐舞之中的音乐,但是“二人皆舞容冶妖,丽靡于莺翔,而歌声轻扬。乃使女伶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飘梁动木未足嘉也”从这两句不难看出,当时已经有女伶人学会了西域的乐曲。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秦国的音乐文化。《诗经》中的“风”记载了“四夷之乐”,秦国的统治范围接近戎狄,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 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其音乐文化必然受到戎狄的影响,而戎狄的生活范围在丝绸之路沿线上:在连接河西走廊的东部区域,即今天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北部区域。秦国统治范围与戎狄接壤,其音乐文化必然受到戎狄的影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曾有记载:“此之谓夏声。……其周之旧乎。”杜预对此的解释为:“秦本在西戎汧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耳”也就是说,秦国音乐中存在着“戎狄之音”。在乐器的使用方面,秦国音乐也借鉴了戎狄的乐器,如《旧唐书》记载的缶:“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也就是说,秦人将西戎的乐器缶引入自己的音乐中,并将它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演奏场合。音乐舞蹈上,秦受到少数民族戎狄的影响,具有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复合色彩,他们发达的音乐舞蹈文化是中原乐舞与四夷乐舞不断融合的结果。除此之外,田边尚雄认为筝这种乐器是于战国末期,从西域通过与西域接壤的秦传入中原的,认为筝属于西域乐器,而筝最初也是流传于中国西边的秦地,《风俗通义》中有:“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而凉州属于西域。这也间接地证明了秦国的音乐文化与西域存在一定的联系。

楚国的文化也含有西域因素。从楚国的历史发始于陕西一带来看,是由楚族人与其他异邦人民长期交融在一起共同创造的。“楚族曾作为商周的附属小国,与商周有过密切的交往,随商、周王朝多次出征西域,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西域文化的熏陶,它的文化带有西域色彩或者说带有更加遥远的西方文化色彩。……有了经济往来必然会有文化往来,在商王朝,西域的乐舞也不断涌入黄河、长江流域。”

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更加密切。所谓“秦承周制”“汉承秦制”,汉代也吸收、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四夷之乐”。

汉代音乐成就最高的就是汉乐府所搜集、整理或创作的俗乐,即民间音乐,传唱程度非常高。《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了大量乐府民歌,其产地遍布黄河南北,北至燕代,南至荆楚,创作的数量非常大。汉代乐府民歌多经典之作,如《孔雀东南飞》即为一首出色长篇叙事歌曲,又如《陌上桑》 《广陵散》 《胡笳十八拍》等,皆为名曲,广为流传,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胡笳十八拍》为蔡文姬借用胡地的胡笳音调创作的琴歌作品,也体现出四夷之乐对乐器的影响。

汉代鼓吹乐据刘瓛《定军礼》云:“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茄以和箫声、非八音也。”这是说鼓吹乐不知道从何时就有了,汉朝时班壹就用笳和箫吹奏,与中原演奏方式不同。鼓吹乐主要伴奏乐器为鼓、角、箫、笳等,而角原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笳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伴奏乐器。除此之外,“汉代成为中原与西域各国乐舞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形成了汉代独特的乐舞艺术特色,即百戏、俗乐中的外域元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王朝的更迭对文化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北魏时期,拓跋氏掌握政权,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融合交流,形成胡汉并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最直观的体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之中,与此相联系的,便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如图1)。

图1 云冈石窟第十二窟第二组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 年)苻坚之大将吕光灭龟兹,将龟兹乐带到凉州。吕光亡后,龟兹乐分散。后魏平定中原,重新获得龟兹乐。南北朝北周周武帝时,有龟兹人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

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是继隋而建立的强大的唐朝,此时“夷”不仅指我国古代东方部族,而是古代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受西域影响至深。隋朝制七部乐,唐朝增为九部乐,并最终形成十部乐,在这之中,除燕乐之外,其余全部是西域各民族乐舞。但是,在这些西域乐舞中,也存在着汉风乐器,如在龟兹乐中,有笙这样的中原吹奏乐器;在新疆克孜尔石窟中,也存在着汉风乐器(如图2)。

图2 新疆库木吐拉石窟公元八世纪68窟不鼓自鸣乐器图

除此之外,丝绸之路为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音乐文化交流方面,日本、朝鲜等国频繁派遣留学生、留学僧访唐,并将唐朝的音乐文化带回本国,至今日本、朝鲜的雅乐中还能看到唐代音乐的缩影,日本正仓院还保留着许多唐乐器(如图3);越南、缅甸等国一直与唐帝国保持着联系,学习唐朝的音乐文化;欧洲一些国家也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文化交流。虽然唐朝以不再使用“四夷之乐”这样的名词,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强大的唐朝来说,所谓“四夷之乐”,已不再是指少数民族的乐舞,依然包括了外来音乐文化,更多地将其称之为“胡乐”。

图3 日本正仓院所藏五弦琵琶

所谓“四夷之乐”,即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四方之族的音乐。笔者认为,在历史发展中,四夷之乐不再仅指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多地包含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文化。

四夷之乐的使用,早在夏朝时就已经有了迹象,而四夷之乐更是在西周被传承下来,并传入上层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秦地、楚地的音乐文化,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西域各国的音乐文化也对鲁国、燕国的音乐文化产生影响;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更加密切。所谓“秦承周制”“汉承秦制”,汉代也吸收、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四夷之乐”,笳、角等少数民族乐器的使用,无不彰显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王朝的更迭对文化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更是胡汉并举的典型代表;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是继隋而建立的强大的唐朝,此时的“四夷之乐”,已不再是指少数民族的乐舞,更多地将其称之为“胡乐”。纵观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发展,周代“四夷之乐”的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与繁荣鼎盛的汉唐时期,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宫廷音乐的发展。而我们所探讨的四夷之乐,早已超出周代所制定的四夷之乐的范畴,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文化包含其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周代四夷之乐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周代“四夷之乐”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周代“四夷之乐”,了解到先秦的音乐文化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即先秦的音乐文化为丝绸之路开辟后的音乐文化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前人音乐文化的遗存中,融合自身特点,最终发展而来。笔者认为,透过周代“四夷之乐”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窥探到先秦音乐文化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影响。始于周代的四夷之乐,对后续王朝的音乐文化都有影响,那么,其他音乐文化对后续的王朝必然存在影响,如宫廷音乐或乐舞等。因此,如前文所述,先秦音乐文化为丝绸之路开辟后的音乐文化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在后续王朝所有的音乐文化的影子中可以看到,并且十分明显。

猜你喜欢

乐舞西域中原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问题专家班勇(上)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祖逖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