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家岭陶器艺术特征研究

2022-04-12李旖阳湖北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陶黑陶泥质

李旖阳(湖北大学)

屈家岭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研究从陶器艺术特征分析,探寻古人的造物特点和审美思想,通过陶器的造型、纹饰、制陶工艺,借此窥探史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造物水平和当时的社会缩影。本文旨在研究古代设计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核,并通过研究陶器形制等艺术特征,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即透过屈家岭文化中的陶器,探寻当时社会背景下生机勃勃的世界。

一、陶器的起源

在漫漫历史岁月里,艺术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早在意想不到的远古时期,古人们就已经开始萌生出下意识的审美需求。在新石器时代,每种器物的出现,首先都是因为生存需求,一切都是以实用性为首要目的,而在娴熟地制作后,富含美的造型和符号,也开始依附于器物上自由生长。屈家岭陶器也是按照此过程缓慢成长。在新石器时代,从屈家岭时期才开始发展农业,古人种植大量水稻为主要生活方式,并以狩猎进行补充,以提供食物来源。而后,社会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信仰崇拜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农业的繁荣促进了人口发展,形成了更大的屈家岭聚落群。

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陶器也应运而生,作为器皿在这一时期发挥着它的作用。生活需求的使然,促进了陶器的发展。起初源于实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为主,人们需要更多陶器来储存食物。在后续逐步发展后,除了实用价值以外,它也重要的象征物。

二、陶器的出土遗址

(一)湖北地区

湖北地区是屈家岭陶器的主要发掘范围,出土了大量陶器,是非常重要的发源地。湖北省内主要古城遗址,有石家河古城、走马岭古城、马家院古城、关庙山遗址、邓家湾遗址、青龙泉遗址、放鹰台遗址等。其中,马家院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红陶以夹砂陶为主,黑陶、灰陶和橙黄陶则以泥质陶为主。陶片上主要有弦纹、横纹、篮纹及附加堆纹等。近些年间,屈家岭遗址的陶器还在不断挖掘,有许多新的陶器相继出土。在2015 年至2017 年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器中,陶器的主要类型有圈足杯、彩陶杯、壶形器、盆、甑、鼎、碗、壶、杯、豆、器盖和纺轮等。出土陶器的数量较多,将其以质地划分,主要为泥质黑陶、灰陶,数量仅居其次的便是泥质红陶,此外,还有少部分的泥质橙黄陶和磨光黑灰陶。陶器的纹饰大多以弦纹为主,还有部分彩陶。2020 年于屈家岭遗址新出土了一批较为丰富的陶器,出土陶器的质地以泥质灰陶、灰黑陶居多,泥质黑陶和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红陶和夹砂黑陶等较少。纹饰以凸弦纹、篮纹为主,还有少量附加堆纹、镂孔等。器类有罐、盆、碗、豆、杯、鼎、缸、甑、壶形器和纺轮等。

(二)湖南地区

湖南洞庭湖平原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址有大约七十多处,著名的遗址有湖南安乡县的划城岗遗址、城头山遗址、高坎垅遗址等。出土陶器器形组合除了鼎、簋、曲腹杯外,还有内折沿或外翻沿的豆、敛口或内折沿碗、各种细颈壶、瓶、罐、甑等。

(三)河南地区

屈家岭文化在河南的主要的遗址有淅川黄楝树、下王岗、下集,南阳黄山,唐河寨茨岗、社旗茅草寺等。其中,以黄楝树遗址的陶器器具最为丰富,其出土遗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蛋壳黑陶塔式高足杯、折腹镂孔高足陶杯和彩绘陶壶,这些器具都颇具审美价值。陶纺轮的出土数量则高达263 个,与其他出土同类陶器的遗址相比,这是极为罕见的,为研究陶纺轮上的纹饰提供了大量样本。

河南地区出土陶器的质地主要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还有一部分是泥质黑陶和夹砂棕陶。大部分的陶器是素面,少量饰有弦纹、细绳纹和附加堆纹,还有部分彩陶。陶器造型主要有深腹罐、盆形鼎、深盘高柄豆、折腹碗、高足杯、彩陶壶等。年代稍后的下王岗遗址,其出土陶器中的近半数都为泥质和夹砂棕陶,其次是泥质灰陶,最少的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红陶。出土陶器大多为素面,少量饰有绳纹、方格纹、篮纹。主要器形有深腹罐、折腹罐、多种形制的鼎、矮柄豆等。

三、陶器的造型

屈家岭陶器造型多样(见表1),各自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种常见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表1 屈家岭陶器造型

陶鼎:大多为鼓腹,大口沿,且有三足。按形制分为圆腹罐形和垂腹釜形。而垂腹釜形又分腹较宽浅和腹较深。口沿处呈喇叭状,方便移动。小部分鼎配有盖一起使用。陶盖则是倒扣的半圆形,并在顶部设置有取放的把手,把手与鼎的足部形态形似。鼓腹则可以增大储备量。底部为三足,除柱状足外,出现了片状的弦纹,这些都是为了更利于底部生火。

陶簋:多以圈足的高、矮进行划分。高圈足常有镂孔,且开口处有多条凸弦纹。矮圈足则是腹部有多条凸弦纹。

陶杯:分为斜腹杯、圈足杯。其中,圈足杯以高圈足杯为主,基本有底、腹与口沿,多为体积相差不大的腹部和足部相接而成,腹部有的呈上细下粗的喇叭形,也有圆柱式。足部较高,与腹部高度相差不大。矮圈足杯则是竖直向下缓慢收束,腹部与足部衔接处多有花边装饰。屈家岭陶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蛋壳彩陶杯,杯壁极薄,最薄的是0.5 毫米,是体现当时最高水平制陶工艺的重要器物。斜腹杯分为斜直腹和斜弧腹,蛋壳彩陶杯就是斜腹杯类型。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底部和口部的大小关系,斜直腹陶杯倾斜角度更大,斜弧腹陶杯倾斜程度较平缓。相较而言,斜弧腹陶杯于使用时会更加称手,这种造型上的细微区分,体现出古人在制陶时,会根据使用感来改良造型。

陶豆:大部分为双腹豆,以长柄豆居多。底部由下至上缓慢收紧,呈圆台状,多数豆的足部以镂孔装饰。圆台上紧接着是腹部,为两段弧形相接,是豆的主要使用部位,折腹较浅,开口向外且大。

陶罐:分为高领罐、折沿罐。高领罐整体造型弧腹下收,平底,肩部广肩或者圆肩,敞口无沿或者折沿,体型较为硕大。口部较大,口沿呈微喇叭状。腹部圆滚饱满,呈“大肚子”造型。陶罐底部有的是圈足,有的则为平底。

陶壶形器:基本分为三个部分:颈部、腹部和圈足。底部从下至上缓慢收紧。部分有圆形镂孔装饰。腹部较鼓,是整体中最为突出的部分,有的中间有明显折痕,也有的上下连贯,过渡平缓。颈部较长,从上至下略微收紧,部分收紧较明显的呈喇叭状。

陶缸:整体硕大,高度与宽度相差不大,口沿较长且向外翻折,呈喇叭状。整体造型走向多为直线状或弧线状,陶缸表面大多有弦纹或菱形纹。前期底部多为平底,而后演变为上宽下窄的尖底造型,多用于储水或储粮。

四、陶器的制作

屈家岭时期开始是手制捏成的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慢慢有了轮制技术,先是慢轮,而后发展成快轮。快轮制陶是当时最为先进的一种制陶工艺,即便于今时今日来看,这未免也不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在制作陶器之前,首先要选择泥料,陶器的泥质取决于选择何种泥土,筛选出的泥土经过晒干、碾碎后,再清理里面的杂质,这便是当时简易的去杂质手段。经历去杂质后的泥土,便可以与水混合后进行捏制。而有些早期捏制的,或因技术不发达而没完成去杂质这一步骤的则是夹砂陶。从泥料的选择这小小的一步骤,也可展现出其时代和地理特性。不同地区的泥质不一样,经现代技术研究泥质后,亦可分析出陶器的年代、出土地区等信息。

当时,已有陶工这一专业工种,制陶工艺因此蓬勃发展起来。屈家岭文化制陶工艺的快轮技术,在当时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是新石器时代的一次技术创新。这次新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制陶速度,提升了陶器的美观度,创造了人们萌发审美思想的机遇,也为当时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陶器,满足了生活需求。

快轮制坯的制作步骤,依次是搅盘、拉坯、粗塑、塑型、修型、成坯。快轮制陶是指在轮盘快速旋转形成的惯性作用下,利用这种力用手将泥料提拉成型。这种技术快速高效,旋转速度好控制,对塑造陶器造型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因此屈家岭陶器同一种器形会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局部细微的差别,这是人们经过日常使用后,对造型进行改良后的呈现。但也可发现,快轮技术制作的陶器,也有其独具特色的小瑕疵,陶工会在制作时,于陶器上留下螺旋式的指纹,这也表明了陶工对于精细的修型技术还未掌握。根据整理考古资料得知,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数量最多的是黑陶和灰陶,其次是红陶。而屈家岭文化之前的大溪文化,则以红陶为主。从两个文化时期主要陶器颜色的转变上,也反映出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制陶技术的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前一时期,人们的技艺也是在不断发展改进的。红陶对于烧制技术要求不高,只需较低的火候即可完成。但黑陶、灰陶、彩陶则需要密封性极好的陶窑,并要求较高的烧制温度,在900 摄氏度下完成烧制。屈家岭陶器后期大部分是以灰陶居多,且颜色色泽统一,也从这一细节上,充分展现了屈家岭时期制陶工艺的精湛程度。

五、陶器的纹饰

刻划纹:包括直线纹、月亮形、三角纹、网格纹、菱形纹等。这些纹饰基本是在烧制前,于陶坯上刻划出。大多记录了当时的天气、人们的心情或是下意识的随手刻划,是人们审美思想意识的萌芽,为了在素面陶器上增添一些装饰花纹。刻划纹是屈家岭陶器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纹饰。表2 是整理的部分刻划纹纹样。

表2 部分刻划纹样

弦纹:是单一或若干条平行的线。大多装饰于陶器的颈部、肩部或者腹部。

拍印纹:大多是用带有纹路的物品,按压或轻拍于陶坯上,形成绵延的纹样,不同的组成形式会构建出不同的图案,有绳纹、篮纹等。这种轻拍形式的手法,减少了手碰到胚体的次数和面积,比起其他制作纹饰的方式,会让陶器更加结实。拍印纹大多饰于陶器的腹部,美观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镂孔:大多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菱形镂孔,多装饰于陶豆柄部、高圈足杯足部,是柄部和足部的特色纹饰。

附加堆纹:是在塑造陶器造型后再附加上去,用少量泥土做成有体积的纹样加之于陶器上,常见多是以凸弦纹、花瓣纹的样式饰于陶器颈部和腹部。让陶器造型更美观、更丰富。

彩陶纹饰:多为黑色或褐色,常见有网格纹、螺旋纹。是在烧制完成的陶器表面用朱砂绘制而成。

纺轮纹饰:有旋涡纹、麻点纹、麻点对三角纹、十字麻点纹、同心弧线纹、扇面纹等几十种。彩陶纺轮上形似太极图的彩绘,可能反映出五千年浅先民,已有螺旋式上升的辩证思维。

六、小结

上述各类陶器形制,虽然在造型、装饰、功能、材质等方面各有特点,但也有一些共性。在造型方面,整体造型感很强,每一种类型的陶器,都强调线条与造型之间的联系,同时,从始至终地贯彻着实用功能至上这一特性。

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器,不仅体现了其艺术价值,而且它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它展示出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勤劳、勇敢、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活动。陶器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简单单一逐渐到复杂多样。不同时期的发展,均能从形制上体现出古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和内心的精神文明需要。这也是能体现屈家岭文化的代表之一。从陶器形制的演变过程,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环境因素对陶器的影响,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猜你喜欢

制陶黑陶泥质
黑陶:给人们带来宁静的古风藏物
济南章丘区龙山镇黑陶作坊的人类学调查
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陶刻技法简析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