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提升策略研究

2022-04-12何鎏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技工院校职业能力

何鎏

摘 要:技工院校是培养现代化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的重要阵地。我们不仅要利用好这个阵地,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把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培养起来。所谓的德才兼备就是这个道理。而良好的职业精神就是“德”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优质就业的前提条件。面对我国缺乏精英技能人才以及高素质、高品德的工匠人才的现状,技工院校应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尽管当前国家和地方各级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但目前技工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更应深入和具体,不断探究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企业所需求、社会所认可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 工匠精神

1 职业精神教育的内涵

当前,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可谓说是正当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对技工院校的发展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强调职业教育应以实践为导向,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新路子,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杰出的工匠型人才。为此,国家制定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方针,各级党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具体意见,技工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新时期。

在探索如何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职业精神?其内涵到底是什么?对于职业精神的定义,我曾专门查阅了相关的注解,所谓的职业精神,它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认可的,具有职业特征的持续稳定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信誉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爱业、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等方面。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职业精神的培养,能为学生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热爱一线生产服务工作的职业观念、精工细作的职业态度、勤劳奉献的职业情感、遵纪守时的职业作风以及改革创新的职业理想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技工院校职业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每个学生着重培养的职业精神。当然,也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中最为重要、也是最被大家认可的职业精神之一。是每个企业、用人单位最为希望员工所具备的一种精神之一。

2 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途经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大一大二进行课堂学习,大三则以社会实习为主,最后进行择业、就业。而从实习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学生的总体表现不容乐观。我们在对过去的一些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反馈有的学生工作浮躁、容易放弃;有的学生不能够做到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出现迟到早退现象、或是消极怠工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还出现如在上班期间打游戏这样的严重违反企业、公司规定的现象。造成个别的学生因严重违纪在实习期就被公司开除的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值得让我们反思的问题,更应该是我们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当前技工院校职业精神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2.1.1 文化基础薄弱

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因为文化基础较差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学习潜能的人;长期以来的学习受挫经历,导致学生不思进取、学习不努力、工作不上进。

2.1.2 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理想不明确。

学生对职业规划或人生前途感到迷茫,越是如此,他们的纪律观念就更显得很淡薄,良好的习惯养成更显得欠缺。于是,他们就会出现不任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热度,缺少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

2.1.3 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技工院校的学生很难看清自己的基本条件,不能很好地对今后自己选择的职业做出一个基本定位,所以他们就没有去一线岗位工作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因而在寻找工作时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总是报怨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很难接受条件较为艰苦的工作岗位,更难以做到工作专一和安心。

2.2 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2.2.1 重技能培养,轻精神教育

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轻视学生精神的培育,是各级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中,重视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突显专业课程的地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共课的教育,轻视了学生职业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目前,尽管技工教育中也开设了相应的德育教育课程:如“工匠精神教育读本”、“交往与合作”、“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体验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并不强。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公共课是可學可不学的内容,因此,学生们对于一些公共课的态度是比较随意、懒散的,那么学生的职业精神也就不坚定,甚至缺失。

2.2.2 考核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在与职业精神的教学和考评相比,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操作的水平,都是可以制定相对明确的考核标准的,而职业精神是一种心理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实施操作起来就复杂得多。就目前全国技工院校来看,由于多种因素,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对统一和清晰有效的职业精神的考核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也都没有较为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仅仅只是依照传统教育模式,以教材为标准进行考核,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职业精神情况。没有明确和统一考核标准,学生就缺乏职业精神学习和提升的内在驱动。

2.3 家庭环境问题

就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家庭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相当不尽人意,有不少的家长甚至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比普通的大學的学生要 “差”。这导致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技工院校去学习,其实并没有抱有太多太大的职业上的希望,而只是为了孩子在未成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场所可以安定孩子,不让他们早早地流入社会走上不法之路。其次是家庭的学习教育环境不够好,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方面也是任其自我发展。再就是有部分学生家庭双亲关系不和,有的或是单亲家庭,造成孩子个性偏执或自闭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是缺乏了应有的职业精神。

2.4 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2.4.1 社会认同感不高

不少人认为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较弱,社会对他们不是很认可,有的甚至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存在鄙视的心态,因而学生们也会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总认为被人瞧不起,缺乏自信和竞争力。

2.4.2 就业模式不理想

现在的各行各业,不论是什么工种,总是以学历、资历排在先,使得技工院校的学生找工作总是出现边缘化,靠边站的现象,在学生们还没有就业前,就给予他们一个不平等的就业门槛。

2.4.3 工资少待遇低

因为社会的不认可,用人单位的门槛高,致使学生们刚出校门,就受到招用工单位的歧视,他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条件都相对艰苦,劳动报酬也相对较少,工作强度却相对较大。

2.5 教师素质能力方面的问题

技工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实践技能相对较弱的问题,有的教师基本上没有接触企业方面的文化,也没有掌握企业方面的技能,更没有深入到企业一线岗位锻练的经验。他们对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立足基层,立足一线的职业精神缺乏一定的认识,更缺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的理论和方法。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德育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也不尽人意,有的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且枯燥,可操作可运用性不强,使得教育效果极不理想。

3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策略

3.1 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无论如何,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3.1.1 要以德育教育课堂为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能力的培养

技工院校的学生阶段,正是青少年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为此,对学生们实施以职业精神为主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引导,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规范学生们的职业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德育教育课堂为主,强化课堂阵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以工匠精神为主的职业精神,引经据典地讲好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之路,使学生们认清自身的地位和优势,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职业认识,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培养学生们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有纪律的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有用之才。

3.1.2 要结合各科课程渗入以职业精神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院校所有课堂的每一个课程、每一个科目,都一起渗入职业精神为主的德育教育内容,把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当代无私奉献的抗疫精神、中国军人的大无谓的革命精神、我们台州身边艰苦奋斗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以及普普通通的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的艰苦创业精神等等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每个课程,渗入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要把当今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对国家建设发展的美好前锦融入课堂,以树立学生们立足岗位,干好本职的职业精神和争当大国工匠的信心。今天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嫦娥奔月到祝融火星着陆、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海探潜、从港珠澳大桥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一条条的高铁高速路网到到太空行走,一系列的科技成就,一系列的大国重器,一系列的超级工程等等,既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探索,也离不开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钻研,更离不开一线岗位工人师傅们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通过把这些伟大而平凡、高贵而朴的实精神融入我们技工院校的各项课程、进入我们技工院校的每一个课堂,通过大张旗鼓的正面宣传和教师们潜移默化的身教感化,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精神。

3.1.3 将以工匠精神为主的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校园生活

加强对学生以工匠精神为主的职业精神教育,要善于把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之中,可以邀请“工匠人才”、“职业佼佼者”、“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基层工作者”等进校园进行专题报告会、分享会、讲座的活动,也可以请聘请优秀的一线工人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辅导老师,或企业优秀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家,来校讲课等,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精彩案例鼓励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通过他们自身的经历、实践、体会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也以此大力宣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等红色精神,增强学生们的职业精神。

强化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角、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和发扬优秀的职业精神。

3.1.4 开展以赛促学活动

通过组织红色演讲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能力的微课比赛等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以赛促学,在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养。

3.1.5 规范职业精神能力的考核考评

技工院校要将职业精神以及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作为课程评价、考核的要素之一。为全面客观,科学规范地实施技工院校学生以职业精神以主的德育方面的评估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机制;落实严格的考核考评措施,充分发挥对学生以职业精神为主的德育评估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导向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从小的细节做起,对于平时学生认为的小的事情,小的问题,如迟到、旷课等不遵守日常行为都要进行规范,进行一定的“奖励和处罚”,使学生的职业精神能力的考核考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细节。

3.2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技工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经。让学生们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直接到企业工厂一线接受教育效果一定会更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线岗位工人师傅的职业精神,能将现实意义的职业精神价值尺度搬进课堂,移植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同时改变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容易吸收。

3.3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教师企业文化的培养。组织教师进行相关企业文化的培训,组织教师参观走访基层和企业单位。以提高教师们对企业文化,企业一线工作的认识。

应要求教师做到每学期带头深入企业,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使其不仅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能主动运用各种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精神。

3.4 发挥社会教育的平台作用

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不能忽视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社会的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会的公益组织活动,慰问敬老院,参与文明创建志愿者,从而让他们走出学校和家庭,融入社会之中,通分认识社会的各个方面,明白社会中正能量的积极层面,也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不足之處,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当自己成为“社会人”时应履行的职责,也能树立抵制不利因素的思想防线,使学生今后离开校园后进入社会后,能够具有坚强的意志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社会的接触,更加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更能认识自己选择职业的方向。

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立德树人应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始终应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磨炼学生们的职业意志,真正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人才。

注:横向课题,项目编号 HX20210928。

参考文献:

[1] 谷金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例[J].职业,2018(33):26-27.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技工院校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