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技术的应用

2022-04-11周益芳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急诊应用效果

周益芳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2021年月收治的86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技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規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等计量指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等计量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花费时间明显较短,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其器官功能减退/衰竭、创伤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技术能较好地缩短就诊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因病情和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所以,该护理技术模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创伤护理;无缝隙护理技术;应用效果

创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随着突发性事故增加,因创伤造成的伤亡几率也呈现显著增高趋势。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全球每年因创伤致死的病例数占据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7%左右。创伤不同于其他疾病,可能会累及身体多个系统和脏器,大幅度提升救治难度。毫无疑问,高效、及时的救治护理可保障创伤患者生命安全,无缝隙护理技术是蓬勃发展医疗技术背景下衍生而出的新型护理方式,对各个护理环节实施无缝隙强化,为创伤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对此,本文则选取部分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无缝隙护理技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2021年月收治的86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6±2.4)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13例,交通事故伤11例,其它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7.6±2.5)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1例,交通事故伤15例,其它5例。本文研究经院伦理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常规资料信息对比无意义(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即急诊接诊人员接诊后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以及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与处理,同时按照急救原则开展保持呼吸道畅通、抢救生命、消毒止血以及预防感染等一系列护理服务。

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技术,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①成立无缝隙护理技术小组;该小组由急诊科主任医师、护师或护士组成,其中主任医师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创伤患者护理工作。组长组织组员参与与急诊创伤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待小组成员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②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无缝隙护理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负责检查患者身体情况,结合查体结果快速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由此完成初步病情检查评估。主治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决定采取止血包扎、清创、吸氧等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则对其皮下注射5mg吗啡,缓解患者疼痛。若患者心肺骤停则迅速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方式使心肺复苏。在实施急救和护理中应注重做好保暖措施,若患者病情危重则需立即将其送至手术室实施进一步抢救。整个过程除直接抢救外,均由另一名小组成员单独或与他人协作形式完成其余抢救措施。③呼吸道、气道护理;在实施救治中需立即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除,维持呼吸道良好通畅状态,若患者丧失自主呼吸功能,则需立即采取机械辅助通气或氧疗,护士协助主治医师切开患者气管或进行气管插管。④建立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通路;当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由1名成员第一时间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便于输入血液和大剂量药液,为补液工作做好准备。若情况紧急,需由1名护士协助主治医生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严密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使静脉压数值维持在5~10cmH2OO⑤二次查体;实施上述一系列急救操作后对患者实施二次查体,目的在于防止护理人员在首次查体时存在的遗漏,此阶段查体则由组长系统查体,对患者伤情程度进行评估。⑥生命体征监测;重点监测和观察患者血压、心电指标、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第一时间为其他组员共享监护成果,保证小组成员均能切实了解患者病情和相应的救治措施。与此同时,根据小组成员不同分工完成检查工作并做好文字记录,在每日交接班时需对小组其他人准确阐述患者病情变化,保证信息流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等计量指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其中并发症类型:器官功能衰竭/减退、创伤性休克、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所有计量数值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两组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之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计量指标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等计量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花费时间明显较短,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其器官功能减退/衰竭、创伤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创伤即机体器官和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机械因素导致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伤势重、病情复杂、损伤部位多、病情发展迅速以及高死亡率等显著特征。相关研究者指出,创伤致亡分为三个过程:①创伤发生后1h;②创伤发生2~4h;③创伤发生4h以上。在上述三个阶段中,死亡率最高的为创伤发生后1h,其死亡率占据整个创伤致亡的50%左右,所以临床提出创伤救治“黄金1h”标准,促使创伤患者能迅速接受高效治与护理【2】。无缝隙护理和传统护理理念相比不单单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与护理,通过成立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小组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全面负责护理,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具有连贯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患者的计量指标与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说明无缝隙护理在提升救治效果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与刘洋【3】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技术能较好地缩短就诊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因病情和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所以,该护理技术模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红平.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9):112-114.

[2]张秀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151-152.

[3]刘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99.

猜你喜欢

急诊应用效果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