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科普常识

2022-04-11张红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电针

张红

周围性面瘫也称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中归于“口僻”、“吊线风”的范畴,一般认为是脉络空虚、风寒热感染,导致肌腱丢失,经络不畅。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较大。发病后患者表现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萎缩或痉挛。针灸治疗可以对局部面神经水肿起效,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借鉴。

1.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

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使用药物治疗,通过抗病毒、抗激素、可以营养神经和扩张血管功效的药剂,以此帮助患者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对受压神经也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西医起效快,远期效果不佳。如果长期用药,药物自身副作用较大,对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西药治疗效果有限,临床要谨慎用药。

2.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是一种绿色疗法,对人体不会产生副作用,操作简单,而且有效性好。通过针灸治疗,能帮助人体调理经络和气血,通过针灸刺激,对面神经也能起到兴奋作用,从而促进淋巴组织和周围局部血液循环,使炎症物质可以迅速吸收,从而及时解除血管痉挛的状态,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临床对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方案较多,具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知识下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2.1传统针刺

浅针法是施针者采用轻柔手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肌肉施针,刺激十二经络浮络、孙络,以此帮助机体调理气血,对患侧面部肌肉的僵硬状态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同时能促进面部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有研究发现,常规针刺过程中配合浅针操作,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这是由于施加浅针操作时,对于患侧面部局部的血流供应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由表面肌电图开展早期介入治疗,可以促进面瘫的恢复,确保临床治愈率。

巨刺法是早期在健侧进行针刺治疗,对于神经水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健侧肌肉针刺治疗,能帮助健侧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使面部肌肉两侧恢复平衡度,对于患侧恢复也有积极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将巨刺法用于患侧针刺治疗,安全性较高,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如果健患侧同时施针治疗,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维持较好的远期效果。

半刺法是由浅内而疾发针,以毫火针半刺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透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比较,疗效更佳。通过精简用穴,增加对穴位刺激,对针感传导,不断扩大针刺治疗范围,减轻疼痛,而且能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更愿意接受并配合治疗。通过表面肌电信号为标,对透刺法疗效进行量化的反应,通过研究确定透刺法的疗效显著,切实有效。

2.2电针

电针疏密波用于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尤其是与常规针刺联合用时,能明显提高疗效。电针治疗,能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元的形态和存活率,维持神经轴突良好的生长状态,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研究发现,将电针与中药、艾灸、推拿及梅花针等方式联合使用,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症状也着积极的改善作用,进而提升疗效,起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2.3灸法

温针灸:周围性面瘫临床选择温针灸法治疗,用药前以温针灸治疗,通过各项指标评估,发现加入温针灸后,对于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与针刺、艾灸等联合使用,可以实现行气活血和疏风散寒作用,帮助患者消除面神经的水肿问题,利于面神经及早恢复正常。温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刺加艾灸治疗,疗效优于其他单一治疗方案,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热敏灸:针刺疗法工作原理是“刺这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从针刺得气理论分析,明确到“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可见,热敏灸感是在热敏穴位上悬灸艾,通过对热能的传统、扩大、穿透等功能,实现激发经气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将热敏灸与西药联合使用,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更高,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评分。可见,热敏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确切有效,临床可以热敏脐灸联合使用,激发经气,确保临床疗效。

3.联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刺与穴位埋线联合使用,通过各项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针刺联合穴位埋线,疗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联合电针的疗效。穴位埋线与针灸联合使用,对于面瘫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以此有效控制治疗的并发症,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刺与罐法联合使用,通过拔罐可以对患者面部吸附并移动,对面部罐进行牵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也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针刺与面部走罐联合使用,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相比,治愈率更高,生活质量提升明显。针刺可以选择风池穴,配合梅花针叩刺,与拔罐治疗联合使用,及时引出外邪,配合针刺治疗,对于消除患处的面神经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利于及早恢复正常的面神经功能。

4.特色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自血疗法是抽取静脉血对穴位注射的治疗。例如:中医辨证选择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由足三里开展自血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足三里是重要的保健穴位,对此穴位实施自血疗法,可以起到扶正补虚的功效,帮助患者患侧面部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激活面部肌细胞的活力,疗效显著。

5.其他疗法

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患侧面部受损神经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促进面神经恢复正常,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针刺对患侧面部治疗,能发挥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疗效,对于患者的眼睑闭合不全、面部板滞及口眼歪斜等症状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6.小结

综上所述,針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技术。一般针对急性期患者选择浅刺针,恢复期使用电针、透刺法和滞提法。对于施针时机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没有最佳治疗期,只能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中医分辨论治,才能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取得预期的疗效。同时,未来研究也要进一步扩大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加强远期随访,优化治疗方案,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电针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